何秀萍赵新梅
(1、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0;2、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57000)
✿论著/冠心病✿
试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及护理体会
何秀萍1赵新梅2
(1、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0;2、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57000)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昼夜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早搏症状在24h内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前后的平均心律无明显差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06:00~12:00、12:00~18:00的时间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较其他时间段明显偏多,对照组在昼夜24h的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分布较为均匀,两组患者在四个时间段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观察,发现患者在06:00~12:00、12:00~18:00时间段发病频率较高,在这段时期内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护理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冠心病可引起抑郁、紧张、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探索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由心电图证实存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等症状[1]。排除标准[1]:①合并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并引起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②由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等药物引起的心率失常患者;③精神失常或认知障碍的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41~78岁,平均(56.4±7.5)岁。对照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58.4±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仪对患者进行监测,仪器分别为美国公司生产的Marquette8000及新世纪3000心电图分析系统,对记录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次数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均发生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对两组发生前后的平均心律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的昼夜分布
观察组在06:00~12:00、12:00~18:00的时间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较多,对照组在昼夜24h的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分布较为均匀,两组患者在四个时间段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的昼夜分布(±s)
表2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的昼夜分布(±s)
组别发作时间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0:00~6:00 1576.4±276.4 2346.2±241.6 58.031<0.05 6:00~12:00 2894.5±428.4 2741.6±398.4 46.080<0.05 12:00~18:00 2795.8±310.5 2547.2±300.6 25.026<0.05 18:00~0:00 1843.9±298.7 2741.3±342.4 43.015<0.05
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疾病护理,则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很大的作用[4]。由于该病的病情发展迅猛,只有充分掌握发病的规律和机制,才能更好的进行护理。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在24h内发生次数的分布情况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观察组在0:60~12:00、12:00~18:00的发生次数明显较其他时间段多,而对照组的发生次数却未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日间护理。因冠心病常常受到情绪波动、劳累或烟酒等物的刺激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因此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可提高病房环境的舒适感,保证患者持有愉悦的心情。主要的护理措施表现为:
3.1 人性化基础护理
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制定完善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按照准则内容执行。早晚按时清洁病房,定期更换床单、被单以及病员服,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并有充足的光照[5]。监督并协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以及口腔与皮肤的清洁护理,预防压疮等疾病的产生。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员工进行护理技能、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培训,并采取适当的考核奖惩措施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实行微笑服务,耐心听取患者的要求,以亲切的态度来完成各项服务。
3.3 加强心理护理
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因此在面临疾病的治疗时常会出现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很多老年人担心疾病的治疗会给家人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从而经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6]。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以患者及患者家庭的利益为第一考虑要素来鼓励患者,让患者充满与疾病抗争的斗志。
3.4 饮食护理
对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禁烟酒、忌辛辣,若患者还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需对其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按时休息,不要过度操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
3.5 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
在每日下午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可选择较为柔和的太极、体操、散步等锻炼[7]。
3.6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以及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要求患者家属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疾病知识,做到医院与家属的双重监护,让患者及家属清晰的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让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更加有效,以达到更高的恢复效果[8]。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而展开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有效控制了各种诱发因素对病情恶化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1] 张大敏,田峰,郭杏花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9):116-117.
[2] 刘丽.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24):3165-3165.
[3] 谭子新,黎玉荣,齐秀芳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1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6):148-149.
[4] 文素琼.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舒适护理体会[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8(10):149-149.
[5] 郭玲,龚玉英.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59-3760.
[6] 姜慧玲,李燕.扩张型心肌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1(10):5739-5739.
[7] 吴丽红.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53例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2010,22(6):145-146.
[8] 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何秀萍,1979年生,女,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心理学教学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