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丽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论著/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护理
张绍丽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中无死亡病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正确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急诊护理;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
急性心肌梗塞为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发病实质是由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发压榨性疼痛[1]。发病后如不能及时及时接救治,可合并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1小时内的死亡率约为40~60%,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我院本次研究探讨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2.9±1.5)岁,其中38例患者的急救场所为家中,10例患者为娱乐场所,其他场所3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53.5±1.4)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等临床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院前急救方法 ①急救准备:医护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根据求救电话中对患者病情的描述,立即准备急救药品和除颤仪等急救工具,并于3分钟内出车。②现场急救:到达急救场所后,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嘱咐患者家属保持安静,立即对患者实施家庭急救。护理人员协助急救医师尽快明确患者病情,急救过程中切记不可剧烈移动患者身体,患者发病后,各种肢体活动均可增患者的心肌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到达救治场所后首先将患者躯体卧位缓慢改为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无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可给予心理护理,稳定患者心理情绪。为患者建立1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为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我院本次研究采用的静脉留置针为Y型22号,并做好固定措施,避免静脉给药过程中药液渗出或静脉留置针脱落。对出现室颤症状的患者实施除颤,并配合救治医师对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研究组51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室颤症状,1例患者心跳骤停,予以上述救治措施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4]。③转运急救:现场急救结束后,立即将患者转送至医院接受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转运过程中较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告知接诊医师,便于医护人员做好入院治疗准备。
1.2.2 急诊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较易出现恐惧、担忧等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在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对于无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方法为与患者亲切沟通,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不回避患者的提问,恰当解释病情,以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通过精湛的护理技术,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吸氧护理: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时,控制好吸氧浓度,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吸氧浓度最好保持在4~6L/min。吸氧治疗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还可减轻心脏负荷。③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胸骨后、心前区疼痛感强烈,持续的疼痛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还会导致患者心肌梗塞面积增大,因此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我院本次研究遵医嘱给予研究组患者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用药后指派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④并发症护理: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我院转运途中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便于医师发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先兆指标,控制恶性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1.3 对比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和预后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最新版本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研究数据,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型对比资料均采用(±s)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型对比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统计处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研究组(n=51)常规组(n=50)t值P值急救反应时间(min)25.9±10.7 54.1±12.3 7.736 0.000 14.2±2.8 22.1±3.6 7.747 0.000
2.2 预后状况比较
研究组51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无死亡病例,急诊救治成功率为100.0%,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常规组50例患者的急诊救治成功率为84.0%,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比较[n(%)]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约为35%,明显高于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22%[5]。这一临床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在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中的重要作用。院前急救将时间视为患者的生命,最大程度的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确保患者可以快速得到救治,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而急诊护理可以在院外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降低患者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6-7]。
我院本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均低于常规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患者。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力的证明了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表明该种急救模式和护理模式具有十分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邓英.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12): 149,151.
[2] 刘雪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5):111-112.
[3] 张朝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10(10):132-133.
[4] 李文兰.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4,(18):2364-2365.
[5] 张颖,王桂玲.强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120-121.
[6] 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5-1866.
[7] 许美琼.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54-55.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ZHANG Shao-l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Xishuangbanna 6661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thods and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MethodsThis study included 51 AMI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given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nursing before being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as well as another 50 AMI patients(conventional group)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emergency response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The number of deaths and incidence rate of AMI-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 vs 0 and 28.0%vs 11.9%,respectively;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prognosis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ConclusionCorrectly assessing the AMI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AMI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rehospital first aid;Emergency nursing;Emergency response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