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敏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综述及其他✿
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
那敏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 探讨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儿童喘息”、“心肺血管疾病”、“相关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以及维普数据库进行搜索,探讨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心肺血管疾病是引发儿童喘息的罕见原因,若小儿喘息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考虑小儿是否患有心肺疾病,确诊后应及时治疗。结论 心肺血管疾病与儿童喘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治疗反复喘息患儿时应考虑其是否伴有心肺血管疾病。
儿童喘息;心肺血管疾病;相互关系
喘息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有3种临床类型: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早期一过性喘息以及迟发性哮喘/喘息。研究指出[1],1/3的儿童在1岁内至少出现1次喘息,早期干预儿童喘息,可抑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心肺血管疾病是引发儿童喘息的罕见原因,本文将探讨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儿童喘息属于呼吸道症状,是气流通过呼吸道时,在呼气相产生的高调声音。儿童喘息与呼吸道狭窄相关,呼吸道狭窄又与外部压迫、管腔内狭窄/阻塞、肺间质水肿相关。哮喘是儿童喘息的常见病因,但并非所有的喘息都为哮喘;对于反复喘息发作的婴幼儿,除考虑感染性疾病外,还应考虑小儿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心肺血管发育是否正常。具体而言,儿童喘息主要包括4方面原因,具体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肺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详见表1。
肺血管疾病指先天性或获得性的肺循环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局部或整体肺循环障碍,它是肺毛细血管、肺静脉、肺动脉的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2],儿童肺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儿科医师应重点关注,引起肺血管疾病的原因较多,包括肺血管血栓形成、肺血管炎、肺血管畸形、肺动脉高压等,病因不同,患儿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费力、呼吸道感染、反复喘息、咯血等。
表1 儿童喘息的原因分析
呼吸道外压性梗阻(包括支气管树和血管关系异常、气管/支气管树异常)是儿童喘息的原因之一,多数呼吸道外压性梗阻患儿无明显症状或体征,因此,临床诊断时容易造成漏诊。此外,因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引起喘息反复发作的患儿也比较常见,此类患儿心脏无增大表现,且心脏血管较大,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容易判断为假阴性。可见,肺部原发病疾病可导致小儿反复喘息,认识并了解心肺血管疾病对治疗反复喘息患儿具有积极的医学意义。
3.1 血管环畸形
心肺血管疾病可引起小儿喘息,主要是因为心肺血管疾病可使小儿出现呼吸道压迫,在呼吸道压迫中,最常见的血管环畸形。血管环畸形主要包括三大类:迷走无名动脉,迷走左肺动脉以及主动脉弓异常。具体见表2。
表2 儿童血管环畸形分类
双主动脉弓畸形约占血管环畸形的70~90%,属于最常见畸形类型。主动脉弓形成的血管环包括食管和器官,可压迫食管、气管以及支气管。血管环对气管、食管的压迫程度不同,双主动脉弓畸形的临床表现便不同,研究数据显示[3],70~97%的血管环伴气管压迫症状,84%的小儿可于出生3个月内出现症状,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钳、呼吸暂停,其他症状还包括吸入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急促、咳嗽等,>80%的患儿可在1岁前确诊;右位主动脉弓占血管环畸形的12~25%[3],右动脉韧带和右位主动脉弓伴镜像支畸形可因憩室的增大引起相应呼吸道压迫的表现;左位主动脉弓引起的血管环畸形较为罕见,且症状较轻,少数患儿可见吞咽困难;颈位主动脉弓极为罕见,查体可见颈部或锁骨上窝搏动性包块。
迷走左肺动脉发生率在全部血管环畸形中占3~6%[4],可见气管软骨软化,多数患儿并心内结构异常,小儿起病早,症状重,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阵发性呼吸困难、气促、哮喘、咳嗽,胸片检查可见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年龄较大患儿可表现为进餐时间延长、进固体食物困难。
迷走无名动脉又称为头臂干压迫综合征,压迫程度不同,小儿临床症状不同,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反复气管炎、金属声样咳嗽、急性呼吸窘迫发作等。迷走无名动脉引发哮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迷走无名动脉是否能形成呼吸道压迫,临床上仍存在诸多争议[5]。
3.2 心脏疾病
心脏病可引起呼吸道梗阻,使小儿出现反复喘息症状,可从以下4方面分析心脏病与小儿喘息的关系[6]:①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法络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病,常因左向右分流扩张肺动脉,继而压迫机体支气管;②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病终末期等可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导致心肌肥厚,压迫左主支气管;③左心衰流出道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反流或狭窄、左向右分流可扩大左心房扩大,心房扩大可压迫支气管主干和气管下段,使小儿出现喘息症状;④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淋巴管扩张、支气血管扩张,降低机体分泌物清除功能,最终引发呼吸道反复感染。
因心肺血管疾病引起的反复喘息多见于婴幼儿,病情较轻的患儿可在学龄期或青少年期发现,临床诊断时,除仔细询问病史外,还应仔细查体,可首先给予胸部X线片检查,了解心肺情况,后给予辅助检查(血管造影、超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气管/子气管镜检查等)协助诊断。从临床症状看,患儿多表现为喘息、喉鸣、呼吸费力、气促等,呼吸道感染、进食或哭闹时加重,部位病例无呼吸道压迫征象,也可终生无症状[7]。病情较轻的患儿容易被诊断为肺炎、哮喘或支气管炎,还有部分患儿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
临床上治疗血管环畸形的方法包括保守方案或手术方案,若患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则给予氧疗、引流呼吸道内分泌物、呼吸道湿化等对症治疗措施;若患儿并吞咽困难,给予胃管喂养;若患儿伴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可早期给予手术治疗。经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是治疗血管环畸形的两种常用方法,若为双主动脉弓患儿,术时医师应确定发育不全的动脉弓,并将其与动脉导管索、动脉导管分离。手术治疗后,应对小儿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喘息为儿科常见症状,积极寻找小儿喘息病因、及时诊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心肺血管疾病与小儿喘息反复发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诊断时应充分考虑血管环畸形压迫呼吸道的可能性。心肺血管畸形患儿易合并呼吸道发育畸形,因此,若患儿病情允许,除影像学检查外,还应给予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后应立即给予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案。
[1] 何建国.肺血管疾病诊治新观念[J].中国循环杂志,2013,08(08): 640-641.
[2] 邹映雪.婴幼儿喘息早期诊断评价及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 林喜足,陈宝川,杨火燃,等.125例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随访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7(15):2021-2022.
[4] 黄国英,赵趣鸣.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09(05):326-330.
[5] 林渊液,林广裕,陈桂銮,等.临床医学与公卫结合对儿童喘息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0,07(08):1050-1052.
[6] 冯光毅,胡蓉.益生菌在防治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09,11(05):1167-1169.
[7] 洪建国.儿童迁延性喘息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09 (12):883-886.
那敏,1977年生,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