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2015-02-14 07:33胡云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胡云春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论著/护理✿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胡云春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0.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操作为:首先进行初级护理评估。将昏迷、心肺功能不全大面积脑梗死等不适合做康复训练的患者排除在外,2天-2周后进行第二次护理评估,保证患者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及神经症状。

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时让患者进行分阶段的系统的康复训练,第1阶段:体位训练。让患者早期进行床上体位训练,帮助患者正确摆放肢体,并为其运动患侧肢体的各关节:如:双上肢的BObath握手运动及双下肢搭桥训练等等。每天4-5次,每次10-20m分钟,同时对其四肢肌肉进行按摩。具体来说,由于瘫痪肢体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好,容易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水肿,除对患肢进行空气压力泵治疗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包括照料人员经常给予患者翻身体位,翻身体位时最好选择健侧卧位翻身为主,频次每1小时一次翻身,最好定时翻身,不要暴力牵拉瘫痪的上肢,减少瘫痪肢体疼痛及受压。在每次翻身时注意保护好患侧关节功能的位置,即肩外展50°,内旋50°,屈50°,足90°或穿丁字鞋;第2阶段:坐位、站立平衡训练。当患者从多日卧床状态到能平坐在床上后,让其下垂双脚进行坐位训练,达到三级平衡功能后让其开始进行立位训练,依次从健侧下肢到双下肢负重。具体来说,患者肌力测验达到Ⅱ级时,并且健肢可以协助患肢活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时,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的训练。坐位训练步骤为责任护士先摇高病床床头,帮助患者从床上坐起,再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每次训练时间从5分钟左右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每天30-60分钟。患者肌力测验达到Ⅲ级时,可进行站立训练。首先,患者应在旁人的搀扶下进行站立训练,以防跌倒,站立时间以患者耐受情况而定,先从1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直至15分钟左右,搀扶者应逐渐减少其支撑力。同时鼓励患者自己从轮椅中借助支撑物站立,直至最后可以徒手站立;第3阶段:步行训练。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进行屈膝抬腿功能训练,能够原地重心转移后开始进行左右转身,成功左右转身后以较慢的速度、较小的步伐行走。具体来说,当患者肌力测验达到Ⅳ级时或者可以独立徒手站立坚持30分钟时,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关键为护士搀扶在病人患侧,行走时以护士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特别应注意患者的中心应向健侧偏移,特别应注意防止跌倒;第4阶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让患者进行体操训练,将体操训练的方法详细讲解给患者,必要的情况下亲身示范,保证患者熟练掌握,督促患者定时训练,每天3次,每次30分钟。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自行上下楼梯、进食、如厕等,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及患者的训练进行积极的配合,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为患者早日实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

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4周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共有10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进出厕所、进餐、穿脱衣服、修饰、平地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4项:床-轮椅转移、上下楼梯、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按4级评:①自己完全可以做;②有些困难;③需要帮助;④根本没办法做。主要统计量为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总分最低为14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4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为56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单项分≥3,或总分≥20,表明有明显功能障碍。分值均在14-56分之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分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分值越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3]。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

组别 例数ADL评分研究组对照组32 32护理前26.7±6.8 28.1±4.3护理后16.5±4.6#*20.7±5.8#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是临床的多发病,极为常见,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动脉硬化是其病理基础,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肢体障碍症状,极易引发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状态,进而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4-5]。因此,有效恢复患者瘫痪肢体肌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来说,常规用药治疗并不是可靠的放置措施的全部内容。相关医学文献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功能能够在功能训练促进感受器官的传入性冲动的作用下得到可塑性发展,进而重新恢复丧失功能,同时还能够对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6]。本研究结果表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姜芸,齐海玲.老年人脑梗死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47-148.

[2] 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6):83-85.

[3] 朱述凤,张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09):781-782.

[4] 杨晶.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59-1960.

[5] 荆满华.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03):83-84.

[6] 崔惠玲,罗正娥,曾新香,刘敏.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5):645-646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