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
教学实践
有效提问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李乐
思辨缺席是当前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高中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原因入手,分析进行有效提问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探讨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思辨能力;提问;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课程要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03)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小组讨论话题时无话可说,教师提问观点时不知从何说起,写文章需要论述时不知如何下笔……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造成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思辨的缺席”(黄源深2010)。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研究表明,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learning context)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多种途径,但是“提问”被公认为是最能影响学生思考的一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有效提问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antonio.M.2007),甚至有些教师依然延续“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教学工作全部围绕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展开。由于教学目的和手段中缺乏对思辨能力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语言技能,从而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只注重词汇、语法的机械记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大多不愿主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有机会表达时也经常出现支支吾吾,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状况。在写作时,不少学生语篇组织能力不强,也不知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导致文章的脉络不清晰,逻辑不严密。这些都是英语学习中缺乏思辨能力的体现。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对话交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而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辨意识成了关键。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师生相互作用和交流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目的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及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很多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就完成了一次提问行为,而不考虑问题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从而导致很多提问随意性太强,流于形式,无法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缺乏实际意义。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提问,需要在设计提问时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时效性。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做到目的明确,表述清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
第二,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形成有层次坡度的提问。按照认知程度的高低,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事实、概念等的回忆及形成联系类等的低层次认知问题;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概括评价类等的高层次认知问题(殷海华2008)。问题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提问的深度,教师提问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进而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既要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针对学生思辨能力缺乏的现状,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来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适时鼓励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使英语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也会让学生愉快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从而培养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适时的鼓励是学生英语学习前进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调动各种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理解和判断。教师不应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多元化的见解。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思想。只有当教师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设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氛围时,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大胆思考、表达和质疑,进而实现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二,重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实现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和重组,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及各种课堂活动。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丰富多彩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辨,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思想的启发。
第三,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在互帮互助、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激烈的讨论或者争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思辨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小组合作中有些组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沉默寡言;而有的则侃侃而谈,不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演变成了“部分学生讲,部分学生听”。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分组,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同时,合作学习的小组应该固定下来,这样成员才能彼此熟悉、磨合,进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而且小组成员应该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彼此监督,共同努力,积极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和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
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改善学生“思辨的缺席”现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意识,并将思辨训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引用文献
Dantonio.M.2007.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黄源深.2010.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1).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殷海华.2008.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信息:250014,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laura7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