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与俄罗斯(前苏联)海洋划界谈判评估

2015-02-14 17:55英格丽科瓦尔维克IngridKvalvik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挪威苏联边界

英格丽·科瓦尔维克(Ingrid Kvalvik)

挪威与俄罗斯(前苏联)海洋划界谈判评估

英格丽·科瓦尔维克(Ingrid Kvalvik)

挪威与俄罗斯(前苏联)之间关于巴伦支海海洋划界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虽然双方都表达了要达成一致意见的意愿,但是至今依然没有形成初步解决方法的迹象。一开始,划界问题仅仅涉及到了该区域重要经济资源的分配,比如石油和海产,但是在后来的谈判中,该区域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两国双边关系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解决此问题没有实际迫切的需求,也没有边境争端给双方关系增添压力,加之双方对划界问题的解决方法各有考量,因此,最后的解决方案只能依靠双方结束这场长期争端的政治意愿。

挪威 俄罗斯(前苏联) 海洋划界谈判

挪威与俄罗斯(前苏联)关于巴伦支海海域划界谈判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谈判一直周旋于大陆架的边界划分以及两国在巴伦支海的专属经济区,特别是解决双方在此区域的资源享用权。这片区域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以及潜在的丰富石油储量。因此,任何边界划定都会对两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着区域内重要资源的分配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谈判双方的立场和行为,尤其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政策。虽然巴伦支海的军事战略性与谈判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很明显,这一直是重点考虑的要素。因此,谈判与整个战略环境有关,整体的政治环境以及巴伦支海对于苏联的北海舰队的重要性都影响着两国对此区域的决策。

苏联的解体、国际环境以及挪威和俄罗斯双边关系的改善,尽管对谈判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并没有导致双方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现在双方都有着寻找解决方案的意愿,但是两方又都赞成不急着确定一个固定边界。解决方案没有出台的必要性和紧急性,这也成了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奥斯陆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挪威首相邦德维克都表明了双方有必要终结这个划界谈判的意愿。

一、《联合国海洋法》及其局限性

关于划界的不一致意见主要起源于国际法,挪威和前苏联/俄罗斯鉴于对《联合国海洋法》的不同解读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法。最开始的谈判只解决了大陆架边界问题。关于海洋问题,例如海洋资源的使用权,到了1977年各国根据第三次海洋法大会建立专属经济区之后才纳入谈判内容。这一项发展更加强调了重合专属经济区的重要性,并增加了建立分区的需要。

1958年通过的《联合国大陆架公约》成为了这个谈判的基础。然而,它没有对于两国之间大陆架的边界界定提供明确的解决方向。例如,第六条规定:“除非特殊情况下规定另外的边界线,边界通常就是中间线”。显然,它没有具体说明所谓的特殊情况或者中间线彼此有什么关系。国际法里这种模糊的表述给了各国很多谈判的空间,毕竟有很大的解读与争论的余地,而且各国的利益一定会导致不同的解读。

挪威更关注的是中间线,而前苏联/俄罗斯认为两个原则都同样重要,有必要让相关方面来决定它们想要的边界。从挪威的角度来看,依据中间线来解决边界一直都是很有利的,因此毫无疑问地选择中间线作为谈判基础。但是对于苏联/俄罗斯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只用一种划分标准不能为苏联/俄罗斯带来长远的好处。不同的要求使得双方在边界问题上有不同的需求。

挪威认为在巴伦支海边界问题上不存在所谓的特殊情况,而在传统的国际法中特殊情况只适用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据此看来,边界划分应该遵循中间线的划分原则。苏联/俄罗斯则认为,由于不限于地理环境等各种特殊情况,边界应该由区域线来界定。区域线来源于1926年颁布的一项法令,该法令宣称当时的苏联领土包括了它已发现与没有发现的,从东海岸直至北极的所有大陆与岛屿。区域线被苏联认为是特殊情况,因为它赋予了苏联独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重要性。苏联/俄罗斯没有过多的争论区域线的定义,但是由于那个法令,苏联/俄罗斯就认定了这条线就是苏联/俄罗斯在北极圈最西边的边界线。

1982年召开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主要任务就是给有重合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两国边界界定一个更精确的标准。但是,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尝试。《海洋法公约》的74和83条均只提到了涉及到的国家应该共同寻找一个正确且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的结果是一个比大陆架公约更不清晰的分割原则,并且中线分割原则也被削弱了。两方都决定继续沿用《大陆架公约》,根据《大陆架公约》第六条的内容来思考解决方法,并各抒己意。

其实,两国不需要对国际法的解读一样可以在边界划分上达成一致意见。相互之间的依赖和整体政策的制定比对于法律条款的解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法律条款的背景等并不会影响到谈判过程。出于对边界谈判的尊重,每个国家都会对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外交或安全政策进行权衡。如果双边关系紧张,就边界问题而产生冲突就会变得更加麻烦,尤其是涉及到了经济环节更是如此。

边界谈判不会只是在海洋法的解读上做文章,虽然这总会被作为一个借口。为了了解各方的立场和后续的变化,重要的是先了解双边关系、各方在这片区域的主要利益,同时还要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受到国际环境、双方的国家安全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二、挪威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双边关系以及双方在巴伦支海域的利益点

两国在巴伦支海域的利益都涉及到经济以及外交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经济利益是指如何分配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外交和国家安全利益指的是该区域特殊的军事战略性还有和内陆的连系。外交和安全利益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国际大背景下强权外交给对方带来的压力。

(一)双边关系

挪威和苏联/俄罗斯边界谈判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的谈判,而这最终会影响到谈判结果。虽然挪威的谈判对手经历过政体变革,从过去的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但是现在的俄罗斯仍然拥有北方的军事利益,尽管这种利益对两国之间结构性的不平衡没有任何影响。为了能够理解这种力量的悬殊如何影响到了谈判的进行,有必要区分双方在国际上的立场,以及在这项双边谈判中两国的权力关系。

谈判始于冷战期间。当时的巴伦支海和苏联的北海舰队在制衡东西部核力量方面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然而,巴伦支海军事的战略重要性对区域安全几乎没有影响。在苏联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的考虑中,挪威是次要因素,苏联对于挪威的政策反映了它在面对西方力量时普遍适用的标准。不过,挪威确在北方的岛屿和海域与苏联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在这方面,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以及需要,比如在渔业方面,双方都想避免冲突,因而都制定了各种政策来确保彼此关系不会过于紧张。但是,这是一种在实际操作上和政策方面都有问题的关系。挪威很多人认为苏联的政治体系比较封闭,两国在政治力量上的悬殊过大,因此,这将导致谈判的结果更加不确定。挪威政府担心任何形式的合作都会导致一种会严重被苏联占主导的所谓的合作性的管制,因为苏联非常强调它在此区域的安全政策。苏联偏向于建立一个两国之间的共同协会,以便借此获取其对该区域的控制和在该地区的自由。科拉半岛的军事基地使得苏联对在巴伦支海进行的非苏维埃活动极度敏感,这也影响着它国内的关系。鉴于国家安全化使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很难单独划分出去,因此,巴伦支海所有的勘探活动和资源的利用都有可能源于军事战略利益,并深受其影响。

很明显的是,边界谈判被理解成一种军事策略关注点。这一点再加上挪威对于苏联强权的担心使得两国很难在边界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是,随着戈尔巴乔夫提出那些新的关于在北部加强与邻国在各种环境下对外开放和合作的政治观念和目标,情况发生了变化。军事方面的关注被削弱,大众利益得到重视,这使得戈尔巴乔夫巩固了北方的稳定。苏联在边界问题上的种种行为被挪威解读为有意识的北部政策。现在,很多俄罗斯和挪威之间的问题都和安全政策的考虑关系不大。

(二)石油利益

毫无疑问,待定界区域的石油开采是影响两国在做出让步时候表明立场和意愿的重要因素。边界决定了分给每个国家的石油资源。根据海洋法,挪威和俄罗斯一定不可以对争议区域进行探井测试,而且两国也还没有在共同开发和利用这片区域问题上达成一致。尽管这片区域实际的资源潜力是未知的,但是,两方的勘探数据都显示这片区域的南部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储备。

开采的不确定性在两方面影响着谈判。鉴于开采量和位置的不确定,双方都越来越不愿意交出该区域的任何权利。再者,已经公布的很大的资源储量又使得双方都不愿意做出让步。挪威政府通过发表他们已经完成的调查结果,重申了“如果双方都不要那么计较谈判会容易很多”这一立场。1991年苏联公布了一幅地图,上面标明了争议区域的六个可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点,说明苏联政府认为这一点是他们的信息优势,也是使谈判可以延缓的关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挪威对争议区域可能有的资源都没有很急切的需求,反而双方都在计划着如何开发它们各自那一边的巴伦支海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公司的利益会使两国在划界问题上背负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渔业利益

巴伦支海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之一。挪威和俄罗斯是巴伦支海仅有的两个沿岸国,因此,它们有责任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对这里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历史上,两国有着合作管理资源的传统。1975年,通过设立挪威-俄罗斯渔业委员会,两国在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管理合作方面达成了正式共识。从那以后的每一年,委员会都会根据预定量决定当年鳕鱼、黑线鳕等海鱼的捕鱼指标,并且彼此的指标还可以进行交换。1976年,这个协议在地理上延伸到了两国可以享有对方200海里区域内的捕鱼权。1993年之后,这项协议继续扩展,双方可以在对方可监控的范围内进行捕鱼。尽管自从1977年实施了200海里区域政策,但是,1975和1976年协议由于在边界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而显得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国在1978年制定了一个关于巴伦支海周边渔业区域的《临时准则》,也就是《灰色地带协议》。这份协议适用于当有第三方国家参与时关于渔业准则的管辖与强制执行。至此,巴伦支海的管理合作还算是令人满意,没有因捕鱼区的控制问题而发生任何紧急边界协议的制定这种现象。的确,确定边界线实际上可能会影响到现有的合作。尽管在现有的协议里没有规定分配的标准,但是未来肯定会制定出明确的分配标准。因此,如果划定了界线,那么俄罗斯的捕鱼权可能会向幼鱼比较多的东边移动。捕鱼指标的分配和交换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在过去几年里谈判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对于两国的出口收入和国内消费而言都很重要,划界涉及的权利重新分配会对两国北部人民的生活和就业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

三、谈判过程

挪威与俄罗斯(前苏联)就巴伦支海所进行的海洋划界谈判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非正式讨论阶段(1970年)

1967年,挪威政府已经开始对边界谈判作准备,希望能尽快解决海上划界问题。然而,双方花了好几年之后才最终坐下来谈判。1970年,经过挪方多次尝试和努力之后,双方之间第一次非正式讨论开始登场。在这次接触中,双方都澄清了各自关于此事的基本立场。挪威主张用等距原则来划定界线,而苏联争取要用1926年两国协定中所划的边界线。分歧所涉及的面积有17万5千平方公里,其中2万平方公里在北极海域。这个总面积相当于挪威在北海的整个领海面积。只要管辖条件尚不明确或者没有达成协议,双方必须避免采取任何涉及沿海国家管辖权的活动,比如钻井勘探和石油开采。

(二)初期谈判阶段(1974-1976年)

除了划定边界问题外,谈判还涉及了双边资源的分配制度和在边界两边石油储量的联合开发问题。挪威在解决边界问题上特别感兴趣,并已经表示愿意作出让步以便解决问题。然而,莫斯科的决策者在谈判的头几年里很少关注边界问题。1974年挪威总理布特里斯(Brattelis)访问莫斯科后,挪威获得了正式谈判的承诺。两国每六个月接触一次,但是没有产生任何成效。苏联对任何涉及边界划分问题的讨论都不感兴趣,并坚持边界应该遵循区域线。

作为边界问题的另一面,苏联渴望在这个区域与挪威进行石油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作出一个联合制度的安排。因此,苏联的提案具有明显的双边主义色彩和联合控制巴伦支海的意味,但是挪威政府担心苏联的建议使得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强烈拒绝接受任何这样的协议安排。挪威方面认为,任何进一步的资源合作协议都必须在边界确定之后才能执行,苏联提出海洋领域向西延伸的建议已经远远超过了挪威人认为是共同管理的合理区域之范畴,也就是深入到了区域线更西的地方。谈判由此陷入僵局,导致最初几年的谈判毫无进展,有利的方面是让双方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法律依据,一直到最末端的细节。

1.谈判初期双方的动机。挪威希望尽快解决边界问题。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提出过许多建议,并在谈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挪威在巴伦支海问题上并没有特别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当时,挪威已经开始对北海大陆架勘探,这会花去大量的时间后才能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巴伦支海上。挪威政府原则上希望划分边界,尤其作为一个小国,能够与它的超级大国邻居解决这样的问题对挪威本身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固定下来的边界有助于减少冲突和发生冲突的机会,否则会恶化该地区的紧张局势。这就是挪威想和苏联开始谈判的最初动机,但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联对谈判缺乏向前推进的兴趣,这表明它要么就是没有欲望,要么就是不需要确立牢固的边界。缺乏兴趣可以归因于它在巴伦支海的军事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每一个在次区域的变动都会被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尽快事实上任何边界的划分对苏联在巴伦支海上的军事行动和在库拉的军事基地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苏联政府处理这个问题和处理其他在此区域的问题一样,就是对问题赋予了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性。苏联希望在它的军事基地周边尽可能防止一切西方势力的存在,以避免任何间谍行为的可能性。这个需求更多基于认知而不是现实,其实边界的划分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性是保留现状,但这给了苏联在谈判中一些优势。苏联对挪威谈判的提议忽略不计的另一种解释是,政治领导层在这一点上没有采取任何立场。苏联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国家,而巴伦支海边界问题和苏挪关系不是苏联领导层的侧重点。不管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对区域线的坚持是越发明显。区域线的缘由是基于一项历史法令,苏联宣布它是一个政府行为,因而对于苏联具有心理和政治意义。苏联完全反对挪威中间线的依据,因为这个依据在它看来是完全出于法律考量。

2.最初几年的谈判策略。虽然最初几年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苏联认为区域线是两国在巴伦支海的实际边界线。苏联的导弹演练和扣押挪威鱼船的行为已经解释了这个现象。苏联的导弹演习在1976年开始,并与当时挪威地震考察船所在具有争议的地域相互重叠。苏联向挪威政府抗议其考察船在苏联北极区域活动并且向挪威发出警告苏联的导弹演习会影响到挪威的地震考察船。因此,挪威考察船不得不离开此区域,尽管调研活动已经开始。苏联导弹演习的声明和实施符合国际法,但时间和地点绝对不是意外和巧合。一些人认为苏联对挪威地震考察船的反应不恰当,但其某些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挪威采取的行动明显是对苏联的一种挑衅,尽管挪威一直声称它所从事的是科技和地震装备的研发活动。尽管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假设当时苏联是否确认挪威是在巴伦支海进行地震调研活动还是在从事间谍活动,特别是有关苏联在该区域的潜艇活动。挪威在谈判过程中把这个行为向苏联一一列出,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但是苏联从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不出乎意料的是,苏联在不久后就声明在区域线东面从没有出现过任何争议事件。如果苏联政府回应了挪威的抗议,这就等于隐约承认了该地区存在争议。

对具有争议区域存在的否认可以理解为一种战术策略。挪威的中间线要求可以被看做一个不合理的和没有授权的挪威对苏联空间的要求。苏联表明了鲜明的立场,明确表示该区域处于苏联的管辖之下,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以证明这一点。

同样的争议也出现在对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开采上面。挪威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方存在争执的区域,也就是挪威认定的中间线和苏方认定的区域线之间。俄罗斯不光关注具有争议的区域,而且还关注更加向西的海域,也就是说,所有区域线以东的地方都被认为是苏联的领海。最具有挑衅的是苏联邀请西方钻井公司在具有争议的地区开始钻井,尽管没有任何收获。挪威显然注意到了苏联尝试性的钻探活动违反国际法。因此,挪威开始考虑对接受苏联邀请的西方公司实施有力的制裁,并明确表示不会对这些在挪威大陆架具有争议地区钻井的西方公司作出任何妥协。这个举动触动了苏联,并导致苏挪两国开始频繁进行对话。1983年,苏联在有争议地区的边缘尝试钻探,旨在展示自己强大的决心和对挪威谈判力量的一个测试。在谈判期间,苏联多次强调自己的优势,其中多次表达自己国家实力的绝对优势,而在这一方面挪威无法望其项背。

到80年代初,谈判一直是以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为主,整体的谈判环境依然是普遍的不信任。谈判是在艰难的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双方利益错综复杂,谈判空间极度有限。苏联坚持拥有关于北部的所有东西,以至于谈判无法进行下去,谈判因此被搁置起来。1985年,莫斯科发生政局变动,随后,两国合作的条件也随之改变。灰色地带谈判开始启动,两国先后提出了一些临时性协议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灰色地带谈判(1977年)

双方在1977的时候建立了一个有200海里的区域,但是在划界谈判期间如何开放对巴伦支海中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的海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由于一直无法达成协议,所以,两国在第三方在巴伦支海非法捕鱼问题上经常产生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双方有必要就此达成一个解决方案。由于双边划界谈判已经被搁置,挪威和苏联选择了从在争议地带如何规定捕鱼这个灰色地带问题着手。

灰色地带的谈判不是划界谈判的一部分,但是可以看作是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挪威和苏联在1977年春经过三轮的会谈后终于在6月份达成了一个临时的但有实际意义的关于在巴伦支海相邻区域内规范捕鱼的协定,该协定被称作为《灰色地带协议》。协议是临时的,需要每年更新一次,直到最终划定边界时为止。

这个协议在当时的挪威极具争议。因此,该协议直到1977年8月新的大选结束后才得到批准。挪威人对于该协议的批评不是直接针对内容,而是地理上的不平等。《灰色地带协议》所涉及范围有大约六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为灰色地带,两万三千平方公里处于区域线以西,这一块实际上是非争议的挪威领海。中间线以东的领海,也就是苏联所宣称的非争议苏联领海,面积为三千平方公里,只占灰色地带的二十二点五分之一。通过这个协议,挪威政府不能监督苏联在灰色地带的渔船及其活动。不仅如此,一部分没有包含在《灰色地带协议》里的争议地区则自动归苏联管辖,一直到协议失效为止。

从挪威的角度来说,协议的不平等直接引发了挪威战后史上最大的间谍案,先是对贡沃尔·加尔通·霍维克(Gunvor Galtung Haavik)的间谍行为进行曝光,随后将其驱逐出境。挪威的举动明显影响了谈判的气氛。在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苏联要求挪威承认灰色地带是在中间线和区域线中间,延伸到海岸线200海里的地方,并稍微在挪威方多一点的地方,目的在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果苏联也能在自己的海域划出同样大小的缓冲地带,那么挪威应该可以接受这个要求。在第二次会议的时候,也就是间谍案爆发以后,这个提议就被取消了。苏联认为边界很明显就是区域线。区域线以东的所有海域均属于苏联的捕鱼区。任何共同管理的区域应该在区域线以西。苏联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以至于外交部和国防部双双介入此事。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在第三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之前,挪威的一艘捕虾船被苏联在有争议的区域扣押了。在挪威,这次事件被视为是如果协议达不成挪威渔船以后将不得不面临的后果。在最后一次会议中,苏联司法部和外交部参加了谈判,双方就此达成《灰色地带协议》,各自在自己的海域中延伸一部分作为缓冲区。

《灰色地带协议》在地理上的不平衡充分反映了苏联当时的力量优势和谈判水平,苏联自己都觉得灰色地带比想象中更加往东。但是,有三分之二的灰色地带是在这条线以西。莫斯科从区域线上的退让,目的在于展现自己的威望。尽管很难解释挪威执法机构怎样对苏联渔船在挪威方非争议地带执法,同样苏联政府也无法解释怎样在自己的海域对待挪威渔船。这项协议最终还是在1978 年1月1日开始生效。到2003年,该协议已经更新了25次。在签订协议之后一直到1980年这一段时间里,两国关系一直都很平静,双方只举行了一些保密会议。最后几年的谈判也都是在不停地重复,协议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四)真正的边界谈判(1988到1992年)

在莫斯科最高领导人更换后,苏联变得更加通融。挪威和苏联之间的政治接触更加紧密,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总统戈尔巴乔夫均宣称是时候解决边界问题了。1986年,两国共同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来规划边界,双方同意共同建立一个一致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边界,其中北部一直延伸到斯瓦尔巴特岛(Svalbard)的北部和弗兰斯约瑟夫地区(Frans Josefs land)200海里的区域。

苏联没有任何意向去接受双边立场中间的妥协,或者在该区域建立一个共同管理机制。专家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直到1991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两国才宣布双方在具有争议的区域已经达成了75%的协议。这个正面信息得以发布的直接原因是1988年苏联总理雷日科夫提出的关于两国在斯瓦尔巴特岛北部和弗兰斯约瑟夫地区联合开发的建议始终被挪威所否定。但是,这一正面信息的公布最起码为边界谈判——也就是分区划分边界——重新拉开序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苏联政权的不稳定,整个谈判后来还是被搁置了。

1991年末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挪威新的邻居和谈判对象,两个国家更接近达成妥协。只有南边靠近海岸线的区域还没有被划分完毕。1992年秋天,谈判又一次陷入停顿状态。用挪方谈判主任弗莱特拉(Flatla)的话来说,苏联刚刚解体时,俄罗斯有个面子问题,因为此时的谈判环境对俄罗斯非常不利,于是,谈判再次陷入僵局。挪威外交部对此有很多猜测性的解释,但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一个俄罗斯探员被挪威驱逐出境了。潜在的原因是挪威方面与俄罗斯国家相关部门的联系大大弱化。与此同时,俄罗斯本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升高,迫使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逐步削弱外交部的权力。而且,对于挪威而言,俄罗斯在商业上的利益比以前更加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挪威能在苏联时期更具有建设性一些,比如总理雷日科夫在1988提出联合开发建议问题上,谈判可能早就有了结果或者重大突破。因此,挪威并没有对谈判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反而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的要求。莫斯科的要求是双方有必要建立一个互相满意的边界线以减少两边军事对立,并消除互不信任的高墙。鉴于此,苏联提议建立一个特别联合开发经济区,在这个经济开发区里,双方平均投资,平均分红。但是,挪威认为这是一个变相的针对油气开发的一个《灰色地带协议》。奥斯陆坚持认为一个清楚的边界线是维持友好关系的前提条件。苏联认为挪威所谓的明确边界只是一种拖延战术。同样,挪威也认为苏联是在拖延。无论怎样,不管用谁的法律,挪威对这个联合开发提议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苏联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提出的,因为该区域里有一半属于挪威自己的非争议区域。共同开发而不划清界线是为了苏联以后可以在挪威所属的海域进行合法开采。所以,挪威对该提议持有高度怀疑态度,担心苏联的强势会对挪威未来的政策产生影响。这和苏联所谓的在寻求长远解决方法前建立信任和相互理解完全相反。双方的互不信任、理念的反差和不同的要求使得解决方案一拖再拖。

冷战结束后,双边关系得到了大幅改善。双边对话增多,苏联对边界军事战略的展望有所减少,注意力更多转向经济和资源利益。由于上述条件的转变,谈判也随之发生变化。苏联不再坚持以前的区域线政策,而逐步接受挪威提出的清晰的边界才能更好地在油气方面上开展合作的建议。新一轮更富有建设性的边界谈判由此开始。苏联和挪威开始划分边界,从北极海开始,往南边发展。挪威对苏联撤销区域线的解释是,苏联放弃北面更多的领海,为的是获得南边更多的补偿。这是不是苏联的真正意图现在下定论还为之过早。不管怎样,越往南方边界划分越困难,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战略意义也很重要。在1990年的时候,苏联政治局称巴伦支海的边界问题自始至终涉及到军事战略,并且会影响到油气和鱼类资源。如果南面的边界线继续向东延伸到科拉半岛东经35度的话,它就会让西方——尤其北约——更容易得到苏联北海舰队的情报。

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如果沿着东经35度划分的话,会给苏联绝大部分大陆架上的油气储量。除此之外,在边界划定后捕鱼区的划分又该何去何从?双方已经在巴伦支海建立了一个紧密合作的渔业资源管理机制。当然,1975年和1976年签订的协议非常笼统,其中并没有特别指出如何分配份额的方法。虽然随后有讨论,但是成效甚微。当时,大家理所应当地认为这类事情应该在边界明确划分的时候再讨论。如果最终界线划分成功,当年签订的《灰色地带协议》就要废除,其结果就是,苏联捕鱼范围会被大大东移。配额和检察权的分配对苏联(俄罗斯)非常重要,这也是对两国当下划分边界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苏联中央委员会的指导下,苏方谈判委员会指出边界协议不能损害苏联在巴伦支海的渔业利益,无论边界在哪里划定,都应当维持现有的捕鱼协议和共同捕鱼区。谈判代表团还被委托继续商议关于建立特别经济合作区、共同开发大陆架上油气的提议。总之,从1980年到1992年期间,无论挪威是否接受苏联提出的种种经济要求,双方之间的谈判还是取得了大幅进展。

(五)1996年到2006年的谈判

挪威和俄罗斯在1993到1995年之间没有举行任何谈判。直到1996年叶利钦访问挪威后,谈判才开始重启。叶利钦提议边界划分要根据当时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而定。谈判迅速重启,双方开始定期举行会议。随后的事实表明,无论是在峰会还是在低级别的会议上,讨论的结果都具有建设性。

这一时期,双方政治上层都有彻底解决此事的意愿。在2002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挪威首相邦德维克会见后,两国发表《共同宣言》,宣称双方应该尽快在巴伦支海上划定海洋边界。双方对此举都非常满意。尽管这种乐观的宣言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但是双方都不想确立一个最终的期限。通常来讲,政治家说的话比资深谈判专家要乐观得多,实际上他们讲的话更具有象征性意义,不具有实质性意义。但也不要小看这些声明,因为谈判到此为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双方在具有争议的区域已经完成了80%的划界工作,而且边界划分和油气合作是同步进行的,仅凭这一点而论,就值得可圈可点。

结 论

挪威和苏联/俄罗斯达成边界妥协缺乏两个因素:一是没有非要解决边界问题的急迫性;二是当时模糊的边界不影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的利益。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利益驱使苏联或俄罗斯必须尽快划分边界。同样,只要挪威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划分,那么对苏/俄而言保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对早期的苏联,国家安全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这个方面在后来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现在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是海底油气存量太接近于海岸线,以及在签订边界后如何划分捕鱼区的问题。要想开发油气资源,就要首先划分出清晰的边界线,而这一决定又会对俄罗斯的渔业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使得俄罗斯也陷入两难境地。

现在看来,两国对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投入都是微乎其微,原因是它们都对“灰色地带协议”感到满意,并且双方都暂时不会在有争议的区域开采石油。但是,石油巨头已经要求向巴伦支海进军了。当这些要求被实现后,对有争议区域的划分的意愿会变得越来越强。因此,在此之前,双方都不会大有作为。

尽管两国对该区域的利益比重的考量一直在发生变化,但都明显对这种模糊的边界感到满意。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只要这个问题不影响双方关系,或者没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边界划分问题就不是当务之急。

尽管众多事实摆明俄罗斯不会和挪威平分这一争议区域,但是挪威认为该是认真对待此事的时候了。挪威人的假设是俄罗斯会放弃一部分北部海域,从而可以获得拥有大量资源的南部海域。近期新出现了一个案例,即荷兰国际法庭以中间线划分边界的案例,它以中间线为原则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之间划分了大陆架。

尽管挪威和俄罗斯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协议,但它们要同时面对来自国内的压力,因为任何重大的让步都会让谈判方在国内舆论和媒体前寸步难行。与俄罗斯平分争议海域意味着俄罗斯将放弃现有的大部分利益,尤其是它一直希望得到油气蕴藏丰富的南方海域,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想获取捕鱼区方面的优势,并且不能损害国家安全利益。挪威面临的则是如何回应国内放弃中间线以西的任何地带这一敏感问题。因此,国内因素和国际声望成为了影响谈判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把边界划分问题和油气开发合作结合起来才会是最有效的最终解决方案。对俄罗斯来说,放弃大片领海并不容易。在1990年的时候,俄罗斯和美国就白令海达成协议。但是,协议并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批准,原因就是协议中俄罗斯放弃了拥有丰富水产和油气资源的区域。挪威担心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毕竟,最终澄清和划定挪威和俄罗斯的边界问题不仅取决于双方的政治意愿,而且都要做出一定的让步。

[修回日期:2015-08-25]

[责任编辑:马博]

英格丽·科瓦尔维克,挪威特罗姆瑟大学(University of Tromsø)政治学系研究员

2015-07-20]

猜你喜欢
挪威苏联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挪威Norge酒店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来自挪威的冰鲜美味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