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第二幼儿园 李丽蓉
主题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角色与功能
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第二幼儿园 李丽蓉
对于幼儿的发展而言,适宜的环境不仅是必要条件,而且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环境不仅是一种“隐形课程”,也可成为“有形课程”的有机构成元素,对幼儿的道德养成、智力开发、个性发展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主题墙和区角这两个与幼儿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元素入手,强化主题墙的教育价值,打造生动、活泼的区角活动,并充分发挥两者呼应、融合、互动的作用,从而让环境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元,让幼儿通过开放有序、富有趣味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各领域的学习活动。
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有效的教育活动必须在具体形象的场景中进行。主题墙如同一台戏的“背景”,幼儿在进入区域活动之前,可以通过“背景”所呈现的场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提前“入戏”。
主题墙可以用实物、图片、绘画等形式创设,与区域活动内容相关联,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到各类区域活动。如,在创设布艺区角时,我们将布艺与中国传统服饰挂起钩来,主题墙上的服饰实物、服饰图案、用布装饰的服饰图片等与区角中不同质地、颜色的布料以及各式各样的装饰性材料(珠片、扣子、彩带、花边)相得益彰,激起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主动拿起花布进行剪裁,全身心投入到了区域活动中。
同样,在创设国画艺术角时,我们布置了一个中国画艺术主题墙,上面有名人字画、教师的国画作品、有关国画的小知识等内容,幼儿从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彩的演出往往不是演员的即兴演绎,而是依据剧本的再创作。幼儿进入活动区角后,可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决定探究内容。幼儿要在区域活动中快乐自主地学习,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验准备。这种经验准备可从让幼儿欣赏主题墙上的实物或图片开始。仍以布艺区角活动为例,在“欣赏古装秀→利用半成品材料完成服饰拼贴→描绘古代人物→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作品→自主创作服饰”系列活动中,主题墙像一个环环相扣的脚本,一步一步推动剧情发展,引导区角活动中“演员”们的探索尝试和学习发展。又如,教师在美工区角投放了蛋壳、瓶子、瓶盖、石头、扣子、雪糕棒这些生活中常见且不起眼的小物件,期待幼儿能利用这些小物件来创造和感受美。如何让这些小物件真正成为幼儿创造和感受美的载体呢?教师可在主题墙上张贴一些以这些小物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供幼儿模仿,帮助幼儿先通过模仿获得经验,开展学习。接着,教师投放一些美工作品的制作流程图,也许幼儿就会根据新的资料开展自主探索活动,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教师提供的材料大多是有目的、分层次的。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操作材料的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也在不断得到积累。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有意义。
区域活动需要记录,以反映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内容可以是幼儿遵守规则、开展合作、能否坚持完成任务、是否有创新等。主题墙是一个直观的平台,可以承担记录的功能,用图像、文字、实物等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成长过程。
例如,在初设建构区角的那段时间里,幼儿大多数是独自玩耍,他们用积木、插塑等建构材料拼搭出来的作品也大多过于简单。为此,教师搜集了一些较复杂的构造图片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参考。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进一步提供街道、公园、马路、立交桥等结构更复杂的实景图片,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把这些场景或建筑物建构出来。复杂的建构活动的确促使幼儿产生了合作,并在其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教师还鼓励幼儿收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建构。教师将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拍成了照片,分阶段在主题墙上加以展示。这些“跟拍”的镜头让幼儿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成果展示是幼儿对自己的区域活动情况及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的重要方式,成果展示就像一台经过长时间排练的汇报演出,而主题墙可以成为这台精彩演出的耀眼“舞台”。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够由此收获自信心、成就感和愉悦感。
更为重要的是,在主题墙上展示成果,有利于幼儿开展深度的交流和分享活动。教师则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继续投放相关材料,以引发幼儿新的尝试。通过这样的循环活动,幼儿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发展。
没有观众的舞台是寂寞的。展示活动成果的时候,可以邀请家长或者其他班级的教师、幼儿前来参观。“观众”的赞美会对幼儿进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产生正面的影响和推动。作为观众的家长也可以通过“主题墙”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深入了解幼儿的表现,从而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与互动。
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活动室硬环境可以不同,区角设计也可以不同,但都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墙,让它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帮助幼儿对区域活动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以促进幼儿的心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