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鹰
重视课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
王海鹰
从语文课本中探究写作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培养学生提炼写作语言的能力,这一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身写作风格,完善写作知识体系。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这些都表明学生缺乏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本中的优美文句,并将其进行提炼,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库,使日后写作过程中能够有内容可写,便于动笔,提升遣词造句的水平。当学生具有提炼写作语言的能力后,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句就会不自觉的记入脑海中,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水平逐步上升,为写作水平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例如,学习《黄河颂》 (光未然)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描绘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很多语言值得学生借鉴,这一文中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展现了黄河的宏伟壮观。教师对这篇文章进行剖析后,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美文句进行提炼,然后在此基础上仿写长江的壮观场景。有的学生写道:“长江,你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你是……”按照《黄河颂》中对黄河的热爱与自豪,学生表述的长江也是同一道理,这都说明学生充分吸收了文章中的精华语句。由此可知,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华语句进行提炼能够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准备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法确定文章框架,不知怎样构建。换言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谋篇意识,像是挤牙膏一样,挤多少写多少,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数连贯性不强,篇幅散乱无序,无法吸引读者进行阅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谋篇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具有一定的篇章结构,这篇文章才具有可读性,从而顺利进行写作。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优秀文章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篇幅结构起到的重要作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谋篇方法,从而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湖心亭看雪》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篇幅结构,例如,这一文中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段落各具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学习后会发现,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全文中着重描绘了湖心亭的景色,从景色中可以发现作者寓情于景,实现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谋篇意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技巧。
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与语言表达、文章篇幅结构有关,还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一般为学生想要表达、思考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写作内容中的核心,更是衡量一篇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在语文课本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课本核心含义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写作思想模式的养成,从而根据写作题目能够深入挖掘潜在思想。这既是表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学习《故乡》 (鲁迅)这篇文章时,根据题目可以发现,其中还有另一种深层意思在里面,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于一般人而言,故乡总是充满了亲切感,是值得怀念的。但是从作者的文章描绘的故乡却是落魄的、颓废的、萧条的,使人读起来感觉人与人之间十分生疏、难以接近。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对文章进行深刻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文章的中心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善于运用语文课本中的写作资源,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难题,如,抵触写作课,动笔困难,写作内容过于单调,无内容可写,缺乏感染力等,教师要坚持“课本即最佳写作范例”的教学原则,将这以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在运用写作资源的时期,教师与学生要互动配合,形成高校的运用体系,实现写作教学中“跳起来便有果子吃”的写作现象,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写作自信心,还提升了写作水平。
[1]高国龙.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2:5.
[2]彭新媛.宁夏地方文化资源在当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利用[D].宁夏大学,2013.
[3]果冬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例文选文类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王海鹰,教师,现居吉林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