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团结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
刘团结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果说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一条途径和一块阵地的话,那么课外阅读才是它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篇佳作,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的互动中逐步达成阅读目标,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1.创设氛围,人人参与。为了营造阅读氛围,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购买适量的图书,还可以发动学生从家里带一些,以不断满足全班同学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开辟“读书专栏”,专门介绍阅读知识和相关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必要开展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和父子之间的“相约读书长跑活动”,使学生和老师、同学、家长们一起参与阅读,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要实现从班级到学校、到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无处不感受到读书的愉悦,真正让读书成为人人参与的时尚行为。
2.开展竞赛,乐在其“读”。众所周知,阅读是一门移情的艺术,它不仅能给孩子以知识,更能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快乐。因此,根据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竞赛和交流的形式开展与老师、同伴和父母之间的相约读书长跑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常态化。还可以通过周赛、月赛和年度总决赛,分别评出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给于奖励。这样,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参与读书活动。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下来,无论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积累与提升。对于在交流中获奖的读书笔记,可以选登在“阅读专栏”或手抄报上,甚至向更高层次的报刊推荐。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由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阅读,我快乐”。
由于不得法,学生阅读课外书只会注重情节,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完了往往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这就如同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方法就像一把金钥匙,有了它,学生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1.从疑问处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一旦进入阅读状态,他们就会不断地发现文章中的疑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新的高度设疑,不照本宣科,倡导独立思考,尤其是一些自己的新观点、新问题。事实上,学生如果能经常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从中开始了积极的思维,他们就会在读中疑,在疑中问,在疑疑问问中大彻大悟,不断增长见识和学问。
2.在读书中明法。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一些新的阅读技法,并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解”和“分享”的活动过程,而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父子之间和同伴之间的相约读书长跑活动,并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宽松的对话环境,让所有的阅读者都能真诚地坦露心迹,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灵感悟和独到见解,使课外阅读信息多层面、多角度地在课堂展开,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师生阅读交流。要使学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倡导老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同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交流什么?无非是谈一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和读书方法。作为教师,要俯下身子以孩子的视角去读书,真正成为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要通过沙龙活动,使教师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约定,这就是“师生课外阅读生活守约”,真正体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真诚对话。
2.亲子阅读交流。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家庭的影响往往举足轻重。为此,倡导亲子阅读,让阅读走近孩子,走进父母,并通过《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发出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学校要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和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让孩子和父母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刘团结,教师,现居江苏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