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春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名著阅读效果
张善春
阅读名著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理解力和鉴赏力,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在日常语文课堂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有逐渐被虚化、边缘化的趋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未形成,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名著的篇幅又往往较长,如不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计划,往往导致名著阅读虎头蛇尾。
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在订立计划时,宜“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时间固定,便于教师集体指导,检查督促。定地点,一般安排教室或校园内。定内容,订立“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全班学生的阅读进度大致相同,便于相互交流讨论,开展活动。计划订立后,贵在执行,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落实,不轻易改变或放弃,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名著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首先考虑学生现有已经达到的阅读水平,把它作为教学的前提,然后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比较阅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而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如教学名著《西游记》时,因为《西游记》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卡通片等,学生早已接触到,致使很多学生不认真阅读原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最喜爱的一个故事,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问题浅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了回顾,展示了各自的阅读状况。但在阅读教学的效果上还属于浅层次的,需要教师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把阅读课上的有“语文味”,就需要对精彩片段进行精读,欣赏妙词佳句、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谋篇布局等。
精读书中精彩片段是“点”上的深入理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的质量。而对作品中的一般情节则略读,从“面”上宏观把握,了解情节大意,获取基本信息。如阅读《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时,教师提问: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这些问题不仅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还对前一回的内容进行了回顾。
读书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自身不足,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检测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阅读的成果。
课前5分钟演讲。利用早读课或者语文课课前5分钟时间开展演讲,可以复述片段、评点人物、补充资料、赏析名句等,全班的阅读进度相同,这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相互启发,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读书笔记评比。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笔记一般每周1篇,写读书笔记,要防止大面积照抄原文,可指导学生联系课前演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思写作。
名著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宜每两三周开展一次。知识竞赛选用的题目,可参考考试题型,由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命题和教师单独命题相结合,把名著阅读和考试巧妙连接在一起,寓教于乐。
总之,在日常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张善春,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