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晓燕
(成都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
寇晓燕
(成都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承担教育职能主体的学校自身系统的不完善,及缺乏外部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同,廉洁教育规划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长效性,效果差强人意。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是在完善学校自身教育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为一动态、开放系统,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一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系统理论;廉洁教育;大学生;模式
反腐是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关键词之一,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开放的系统工程,其中,廉洁教育是整个惩防体系的基础。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精神培育与品格塑造的责任,是国家构建长效反腐倡廉战略机制的重要一环。大学生作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廉洁品行,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古人云:“其志洁,其行廉。”在高校加强廉洁思想建设,让学生接受清正廉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塑造“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和“反腐倡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意识,对于国家整体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本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成都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深刻意义认识不足。传统的廉洁教育以权力阶层为对象的思维模式在人们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没有认识到“廉洁教育入校园”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性。问卷调查中,有1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而高达17.2%的学生则不置可否,这反映出相当部分学生对廉洁教育意义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与高度。实际上,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高校早已不再是闭锁的象牙塔,由于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腐败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例如:一些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有意识地将重心放在构建关系网络上,而不是专注于学业;参加学生会等各类社团组织,不为提升综合素质,仅为积攒人脉资源;入党动机不再单纯,目的只为积累政治资本;生活中追求面子消费、炫耀式消费;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简历掺水、贷款不还,诚信缺失等。因此,各高校应站在推进国家长远发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推进国家整体的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深远意义。
缺乏组织机制的有效统筹安排,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被边缘化。不少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各方教育力量未能得以有效整合,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在有些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仅仅被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任务,而没有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有12.3%的学生表示对廉洁教育不了解,48.3%的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工作效果一般,5.6%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好”。由此可见,相当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各方面精力与资源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缺乏组织机制的统筹安排,未能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多层面教育主体相互协调、同步发展互动的协同机制,当代青年学子成长的特殊的多元道德语境往往使得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教育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环境的影响力与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课堂内的理论灌输。在问卷调查中,有63.1%的学生认为大学廉洁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应改进教育方式,采取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多样化形式。而针对高校教育的方式,81.2%的学生选择“开设廉洁教育课程”,51.3%的学生选择“开展主题活动,观看廉洁主题影视片”,69.5%的学生选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相关展览或教育基地”,而53.2%的学生选择“充分发挥校报、宣传栏、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教育功能,营造廉洁文化氛围”。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们有通过开设课程来系统接受廉洁教育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说明,只有创新廉洁教育的手段与形式,才能使廉洁教育更具吸引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处于趋于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由此呈现出这一时期许多的矛盾性特点,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对主流价值体系的高度认同,但另一方面,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却极易受到转型时期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价值判断标准呈现出多样化、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如何运用校内文化环境与校外社会资源作为载体,创新形式进行积极的干预与引导是极为重要的。有的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功利性色彩,形式化地搞一些讲座,却因为太苍白、理论和政治色彩太浓而受到许多学生的排斥。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实践环节,不少高校没能充分认识其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使之流于形式。当前,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缺乏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理念,忽视了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力,教育效果大受影响。
综上,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缺乏教育规划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学校仍然被视为承担廉洁教育职能的只身力量,其自身内部系统的不完善、缺少必要的社会衔接等因素制约了高校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这使得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际成效与反腐倡廉形势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的廉洁教育系统,才能为完善我国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心的反腐倡廉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理论,其创立者是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使得系统能够产生各要素在各自分离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功能。每个要素在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特殊的功用,在相互配合中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系统论具有普适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它启发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与考查各种复杂事物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为人们认识复杂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带来了思想观念与研究方法上的革新。
根据系统论,大学生廉洁教育可视为由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动态、开放的廉洁教育系统。三大子系统及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虽各具功能但并非截然分立,而是通过沟通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大学生廉洁教育应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整合,积极主动地引入各种优质资源,构建学校、学生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动员各方教育力量,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整体教育系统。这一基于系统论创新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使得廉洁教育从仅靠学校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传统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真正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是以学校为中心,整合外部资源,发挥系统合力来提升整体的教育效果。这意味着学校居于廉洁教育的主阵地,不但应完善学校教育这一核心子系统,同时也要注重与家庭、社会的衔接配合,主动地引入社会资源,积极介入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廉洁教育系统。
(一)完善学校自身教育系统
高校是有效实施国家廉洁教育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主阵地,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系统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中居于核心地位。针对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校教育系统。
1.完善教育机制。一方面,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凡是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都应做到程序与结果的公正、公开,通过营造依法治校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同时,要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高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行政与教学部门齐抓共管,既有明确的分工职责又注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从而保证大学生廉洁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规范师德要求并严格制度考评,要求学校所有教育主体,包括教学部门和行政人员都应自觉践行廉洁自律的道德要求,规范权力运作,杜绝任何环节的“潜规则”行为。学校风气、领导作风和教师品行都会以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榜样本身具有力量性、示范性、引领性和群体性,教育主体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教育对象产生强烈的辐射与示范效应。
2.注重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美国学者德里本说:“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更迫切需要环境和文化的衬托和催化,用文化的形象化和愉悦机制来克服道德“说教”枯燥与抽象的弊端,相对于理论课堂的显性教育,把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则具有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独特浸润效果。在廉洁教育中,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具体且令其印象深刻的。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以校园网络与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校刊以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等为平台,拓展廉洁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园里增设廉洁文化栏目,张贴标语,宣传反腐倡廉典型案例,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视频资料等。并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廉洁主题专家讲座、征文比赛、廉洁教育专场辩论赛、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廉洁人生路”教育等活动,构建廉洁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元、创意无限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廉洁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说教的话语层面,而以一种符合大学生特定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易于为其接受的形式渗透于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之中。
3.系统整合廉洁教育内容。在有针对性地施以外部教育影响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内部刺激,从而实现从外力影响到内部提升的教育过程。开展廉洁教育的主渠道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并非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之外单独实施,而是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洁教育内容的耦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廉洁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基本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把握新形势的要求,重点强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空间是不够的,廉洁教育应生活化、具象化,融入各种教育载体、内容和环节之中,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实现全程教育。将廉洁教育与学生的入学教育、就业指导与毕业教育各环节相结合,时时鼓励和提醒学生坚守诚信、正直的品德;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之中,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如考试作弊、论文做假等校园亚文化行为,必须坚持柔性引导和严格刚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学生廉洁的自觉性。
(二)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作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廉洁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方近代教育理论奠基者夸美纽斯说:“假如父母是有道德的人……具有优异的德行,这对青年人的道德的正确的训练,便是一大进展。”[2]168美国心理学家托巴斯·哈里森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具有贯穿其一生的深刻影响力量,将永久地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留下印记。家庭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家庭成员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和终生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3]家庭是子女接受诚信勤俭等清廉美德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传递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信息,家庭文化对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品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4]159一些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竞争中,如各种荣誉奖项评选、干部竞选或者考试中试图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大多是受到家庭成员不当言行的影响甚至积极的支持。
因此,如何贯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之相得益彰地作用于个体德行的教化,培养清正高洁的品行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强调了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由于个人经历和教育理念的局限,对于子女的道德成长,很多家长完全寄望于学校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场域对子女的潜在辐射影响。因此,在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系统中,应高度关注家庭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注意激发和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使其认识到学校一隅的教育模式无法全面覆盖多元责任,自觉承担家庭应尽的教育责任,并识别和发挥自身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避免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不良示范;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协作,通过现代新媒体手段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和沟通平台,克服学校家庭的空间距离,搭建协作桥梁,形成作用力方向一致的合力。
(三)创新载体,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不仅是个体的存在,更是社会的存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是大学生最终完成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社会化的过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获得优质的人才资源保障。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威胁着学校工作的巨大危险,是缺乏养成一切社会精神的条件,这是有效的道德训练的大敌”。[5]376所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如果只局限于相对封闭的学校内部环节,而忽略外部各种社会思潮、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等文化因素可能给评判能力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使苦心经营的学校教育成果在学生走出校门面对转型期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时,存在被消解的危险。因此,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廉洁素质培养的影响,将其作为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的子系统之一,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源,加强与各类组织及个人的合作。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应顺应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行真实的道德训练,改变单纯灌输、封闭化的倾向,实现廉洁教育社会化,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如果只是一味采取空洞的说教,机械地灌输基本的廉政理论知识,这种“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校园廉洁教育也会因此而变为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应积极创新和拓宽载体,致力于筹集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外部社会组织、各类机构或个人积极介入,实现高校廉洁教育在机构、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多样化。坚持廉洁教育对社会体系的开放,这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反腐倡廉建设情况,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党和国家建设廉洁政治生态方面实行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消除对于反腐的疑虑、悲观情绪;增强大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能力,学会正确认识与利用物质利益,正确对待公共利益、资源和公共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6]
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高校必须克服廉洁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挖掘校园之外的廉洁教育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获取政府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定点教学基地,开展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无疑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直观地了解社情国情、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砥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主动与各类社会组织、政府机构衔接,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机会与途径。例如,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组织大学生到法院、检察院、监狱等权旁听或参观学习,用真实案例现身说法、普法。其他各种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廉洁教育的重要渠道,比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或福利组织参加义务服务等。此外,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本土人文资源,以历史为证,以身边榜样为示范,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够对学生形成更有力量的情感冲击,有助于营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廉洁文化氛围。
反腐倡廉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纵观他国的成功经验,无不将廉洁教育视为一项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的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尤为强调教育的渗透性、长效性以及社会性。这也提醒我们,高校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应积极挖掘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创新方法与路径,有效地构建各方协同合作的教育系统,从而真正提升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1]高奇.系统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海凤.基于家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0(2).
[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M]//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邓纯余.社会化境遇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检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责任编辑:李 青〕
The Honesty Education 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KOU Xiaoyan
(College of Politics,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Sichuan,China)
Honesty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in China.Bu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ystem itself in the school,which takes themain task of the honesty education,is not perfect and lack of externalmulti-party supports and cooperation,the honesty education program is lack of systematic,overall and long-term effect,making the results barely satisfactory.In view of the system theory,the honesty education 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integrate family,school and society into the self-improved school system,making ita dynamic and open system,which forms an optimized interactionmechanism among the school,society and family.Thismodel help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honesty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system theory;honesty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mode
G410
A
1671-5365(2015)03-0113-06
2014-10-31
寇晓燕(1975-),女,四川眉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