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乃礼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政治领导心理学辨析
季乃礼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目前国内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多限于工商领域,没有把工商领域的领导与政治领域的领导区分开来,导致许多理论被错误地用于对政治领导的分析。政治领域与工商领域的领导心理研究在学科的定位、领导目标、领导与下属的关系、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必要建立起一门属于政治领域的领导心理学。
政治;工商管理;领导心理学
从学科的发展来说,行政管理是从政治学延伸而来的,这点中西基本相同。但是西方学术界仍然把行政管理归于政治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的划分不太清晰。美国各大学的政治学系,既有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党和政体的学者,也有研究具体政策的学者。但在中国,行政管理被从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后,与卫生管理、教育管理、土地管理归入“公共管理”,于是乎形成了中国的特色。但是学术界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这里的“行政”应该指政府、事业单位等组织,与工商企业是有所区分的。但是国内一些学者偏重“管理”而轻“行政”,导致在研究和教学中容易把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两者混淆。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中,有些课程名称相同,如《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学》和《领导心理学》,但因为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内容有所差异。换言之,我们不能把工商管理中名称相同的课程照搬到行政管理的教学中,而这恰恰是目前行政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上述课程在工商管理中发展较早,引入的教材和国内编写的教材较多,多数从事行政管理的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直接将他们“抄袭”过来。实际上,这些学科西方的政治学界也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进行研究,只是国内学者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本文以《领导心理学》的研究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政治领导心理学主要探讨政治领导的心理特征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其成为政治领导,以及对他的政治行为有什么影响。政治领导心理学是政治领导与心理学的结合,政治领导是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看待政治领导的视角。对领导的心理分析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多数学者依据西方工商管理的领导心理学理论,对中国的领导进行研究,有的学者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的领导,但也有的是中国各级的领导人,而真正运用西方政治学中的领导心理理论对政治领导进行研究者则相对较少。
中国学者对领导心理的研究,最早始于台湾的马起华,他对从古至今的一些政治领袖的人格进行了分析。[1]就大陆来说,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有一些学者编写《领导心理学》的教材,也有些学者试图对领导人物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国内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受西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所述多数理论也是转述《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俞文钊是研究领导心理学方面的权威,分别于1996年和2004年出版了《领导心理学导论》和《现代领导心理学》,介绍了权变理论、魅力型领导,领导的类型(变革型和交易型),以及领导的决策与沟通。这两本书界定的研究领域是工商管理。[2-3]
吴岩的《领导心理学》完成于1996年,也是较早出版的一本研究领导心理的著作,至今已经再版三次,探讨了有关领导的理论,领导的方法和领导的价值认知。其中领导的方法着力对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俞文钊的著作一样,该书也属于工商管理类的著作,如他对“领导学心理学”解释所说:“主要探讨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和领导者本身心理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同时指出“领导心理学脱胎于组织学中的领导部分,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结合了管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相关内容。”[4]3很明显,吴岩认为与领导心理学最密切的学科是组织行为,领导心理学受许多学科的影响,唯独把政治学排除在外,他在书中所举案例皆是工商管理领域的案例,很少涉及到政治领域的领导。
可以说,中国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定位于企业管理,学科归属于管理学,确切来说是工商管理。之后许多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基本遵循这种学术传统。①
2007年,孔维民出版了《东西方领导者行为分析——领导心理学新论》[5],该书同样列举了西方的一些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譬如权变理论,领导魅力理论,以及领导风格等,也谈及了领导的决策与沟通,但与吴岩的著作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些政治领导的案例,尤其是增加了中国现有领导的一些案例,研究逐渐延伸到政治学领域。
2008年,赵国祥在其博士论文《领导决策个性论》的基础上出版了《领导心理研究》,[6]此书首先论述的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相关的理论,然后论述了领导的个性特质。以上研究与吴岩有些类似,基本所述理论与方法属于工商管理领域的。然后从第三篇开始,对中国的各级领导进行心理的分析,分别分析了领导的能力素质、领导品德以及领导者自律品质。对政治领域领导心理的关注,可谓一大进步,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即工商领域的领导研究能否移植到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作者并没有关注到政治领域有关领导心理研究的著作,只是简单地把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照搬到领导心理的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研究领导心理学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学者的背景多来自教育学、心理学,受目前的“显学”——工商管理学——的影响,授课的对象是工商管理的学生,因此他们所运用的理论和研究的指向多是工商管理方面的领导。尽管有学者对中国政治领域的领导进行了探讨,但存在着工商管理的理论直接移植到政治领域的现象,有可能出现“淮南为桔,淮北为枳”。更有的学者,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使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完成变成了媚俗之书。
有关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并不是抛弃管理心理学中的理论,而是在应用这些理论时,应该具体分析两者环境的差异。同时,应该意识到,在研究政治领域的领导心理时,更应该关注政治领域有关领导心理研究的著作。
应该建立一门区别于工商管理研究的政治领导心理学,因为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学科的差异。工商管理领域的领导心理学从学科划分来说属于管理学,与之相近的学科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领导心理学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析,与之相近的学科是行政管理、心理学。前者关注的对象是经济层面的领导,后者的研究对象是政治层面的领导,譬如国家的领导、政治领导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的领导、军队领导等等。
其次,领导目标的差异。工商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赢利,因此衡量一个企业领导的成功标志在于利益的最大化,成就动机是工商领导能否成功的主要动机。但政治领域的目标在于平衡各种利益,维护社会正义,要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衡量一个政治领导成功的标志就不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依靠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出台和实施利国、利民的各项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具有成就动机是无法做到的,还需要强烈的权力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其生存之本;但政治领导不能用市场化原则经营政府,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中国出现的政府部门乱收费现象,就是市场原则在作祟。只顾市场不顾民心,只顾部门和个人私利,不顾公共利益,最终只能被民众抛弃。
再次,两者对下属的控制方式不同。公司中对下属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经济的手段:如果一个公司入不敷出,或者公司支付的工资不符合员工的预期;或者员工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很容易逃离公司。即使领导在公司中权力再大,也很难控制和影响下属。譬如中国南方一些企业面临的“用工荒”,重要的原因双方在工资待遇方面有分歧。但在政治领域主要控制方式是权力,相反经济的手段较弱。中国国家公务员的招收并没有面临“用工荒”,相反,公务员考试成为最热门的考试之一,“千人万人过独木桥”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政治领域,对政治地位的追求,超过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权力的控制往往更有效。
再次,研究方法也存在差异。与政治领导相比,工商领导容易接近,因此可以用量表,譬如大五量表,对其进行人格分析。但政治领导地位特殊很难接近,即使能够接近,领导也多以影响自己的地位,拒绝接受问卷调查和访谈,因此对政治领导以“远距离”观察为主。即使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存在差异。譬如文献分析法,对政治领导的分析存在对政治领导的分析中会存在幽灵作者与领导的争议,即政府起草的各种文件、报告等是否反映了领导的真实思想,能否作为研究领导心理的资料。但在工商企业的领导中,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者研究内容的差异。工商管理领域的领导心理学关注的多是对工商业组织卓有研究的学者,譬如研究权变理论的费德勒,研究PM理论的三隅二不二,以及研究领导风格的勒温等。政治领导心理学则关注的另外一些学者: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应用于领导人物分析的拉斯韦尔、对美国总统性格进行分析巴伯、倡导政治人格研究的格林斯坦、研究政治动机的温特等等。前者的研究并未严格按照社会心理学等的写法,譬如根据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引领篇章,而是以“领导学”为主,展现更多是的“领导”的一面,却没有“心理”的一面。政治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则是心理学的视角对政治领导进行分析,基本按照动机、人格、认知、情感等顺序展开。而且,就其所关注的对象来说,盖茨、乔布斯、巴菲特、韦尔奇等企业领袖是工商管理的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但是对于政治领导心理研究来说,这些都排除在了研究之外。同样,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对象中,希特勒、斯大林、甘地、毛泽东、罗斯福、丘吉尔等对世界具有影响的领导,也同样有意无意地被工商管理的学者排除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外。
政治领导的心理研究,属于政治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政治心理学在西方政治学界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政治心理学关注的领域很多,但最核心的领域有二:一是选民的心理,自二战以后,有关选民的政治心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核心;二是对政治领导的心理分析。成为核心的原因在于权力始终是政治学所关注的核心,拉斯韦尔所著《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一书中,“什么”即是指权力,所谓政治学就是谁得到权力,何时和如何得到?谁得到权力是有关领导的研究,何时得到则是有关领导竞选和任期问题,而如何得到则是产生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即是选民通过选举程序选举领导人。可以说,了解了选民的心理也就掌握了通向权力的钥匙,了解了领导的心理则能够理解和预测领导的行为。
领导分析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中国的市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市场独立运作的时期,而且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依靠计划经济进行调控。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市场兴起,但是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依然很强。本届政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肯定了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原来属于政府的权力,市场的归还市场,社会的归还社会。但在此之前,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巨大。而各级政府官员的心理反应会影响到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市场。因此我们在关注工商企业的领导对市场作用的时候,也应该关注到政府部门的领导对市场的作用,在中国尤其如此。
领导心理学的研究不但对于中国的政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的外交决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外国领导的心理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外交决策提供参考。在美国的情报部门中就专门设有研究国外政治领导心理的机构——人格与行为分析中心,通过对这些领导人的发言材料解读他们的心理特征,为美国的外交提供决策的依据,而中国在这方面还相对比较落后,尽管有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院所,但是这些学者大多从事的是历史的分析,很少进行政治心理的分析,他们重解释,但是却很少预测。牛新春选择了2001年-2004年国内学者涉及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作为学术刊物的代表,《世界知识》作为通俗刊物的代表,涉及文章400多篇,发现这些文章普遍的通病即是缺少预测,“大部分是关于解释、说明、评论类”的,预测仅仅是“只言片语”,而以预测为宗旨和目标的文章,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由于缺少对形势的预测,中国学者们的文章及观点只能跟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甚至出现某种精神分裂,让人啼笑皆非。根据战争的结果,对战争双方的势力有时片面夸大,或片面贬低。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些文章缺少理论的支撑,无一例外崇尚现实主义理论,忽略对其他因素的关照,运用的方法也多是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7]而领导心理学很重要的研究目的在于预测领导的决策行为。
国内一些学者自己发明了一些词,譬如谈某领导人的“政治品格”,但政治品格究竟为何物?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这种自创一词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不仅与国外相关的研究很难接轨,在国内也很难赢得学者们的认同。因此在政治领导的研究中,首先应该把西方政治领导心理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使国内的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便与世界接轨。对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弥补我国学者对这方面认识的不足。
政治领导心理学主体是运用心理学的视角对政治领导进行心理分析,对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大致可以根据心理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根据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的相关成果,大致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研究方法。领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所探讨的是当我们面对一个研究对象时,采取什么程序来研究,如何收集相关研究对象的资料,以及资料收集之后如何进行分析的过程。领导心理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献分析和模仿。前四者是社会科学常用的方法,容易理解。模仿可分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的模仿,通过设置一些条件选项,在考察政治行为体的心理。在领导心理学中,最典型的人与之间的模仿,在实验中设置几个假想,每个人扮演某个假想国家的领导人,拥有哪些权力、以及政治和军事等资源,以考察他们的决策行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领导位高权重,问卷、访谈的方法使用较少,而且针对的对象也不是最高领导人,而是指议员等人数众多的群体。同时在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中运用较多的实验方法在领导心理学中也运用相对较少。对领导的心理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远观”的方法,观察法、文献分析皆属于此类,即不直接与领导打交道,对领导采取远距离观察、分析的方法,其中文献分析方法是主流,通过领导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分析领导的心理。
(二)研究历程。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逐步形成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萌芽时期的学者针对领导心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观点,譬如马基雅维利希望君主既像狮子又像狐狸,卡莱尔对英雄的崇拜,等等。但在这一阶段并没有提出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多是思辨式的。在逐渐形成时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也推动了领导心理学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这时采用的方法多是定性,弗洛伊德对卑斯麦的研究,弗洛姆对纳粹的分析,以及拉斯韦尔《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中对一些领导的病例所进行的分析等都成为以后领导心理学研究的经典。在形成时期,研究领导心理学的著作大量涌现,而且结合政治学与心理学,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概念和理论,譬如群体思维、整合复杂性、操作码,等等,同时出现了介绍领导心理学的教材,标志着领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发展时期呈现出如下的特点:从研究的视角来看,政治认知成为主流;定性研究之外,定量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
(三)领导的动机。政治动机是激励个体参与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动力。自古希腊以来,西方的思想家多把人们对利益的追逐看作是自然的,直到现在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之后,开始用性本能解释领导的动机,但并未赢得学者的广泛认同。相反,他的学生阿德勒提出的自尊理论得到了学者的认可:人们在童年时期自尊心受到伤害,会通过从政克服自己的自卑。80年代以来,温特尝试用权力、成就和归属三种动机研究领导心理,成为最有影响的动机理论。
(四)领导的人格。人格由内在的思虑与外在的行为,表我与真我,身与心综合而成,它是一个人之所以异于他人的各种特质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二战之前希特勒的上台,推动了学者对领导人格的研究,阿多尔诺、弗洛姆等用威权主义人格、极权主义人格等指称纳粹领导。巴伯在对美国总统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积极性以及是否在工作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将总统分为积极肯定、积极否定、消极肯定和消极否定四种类型,其中积极肯定类型是理想的总统。近年来,波斯特尝试用精神病理学的角度解读领导的心理,包括自恋、妄想狂和强迫症。
(五)领导群体分析。领导决策研究中,最有影响的是詹尼斯提出的群体思维,在众多学者为团队精神、群体凝聚力叫好的时候,詹尼斯则提出决策群体越具有凝聚力,群体成员越害怕提出反对意见而影响群体的和谐气氛,从而导致决策质量的降低。在群体分析中,还有一种社会支配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领导总是从某些群体产生,另外一些群体永远处于从属地位。
(六)领导的认知。这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政治认知指对政治领域的信息解释、分析和记忆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判断、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认知模式以分析领导的心理,包括认知相符论、整合复杂性、操作码、前景理论和意象理论。认知相符论假定人们心理失衡时有恢复一致的需求,失衡的原则或因两种以上观念的冲突,或因两个人对某种观念产生分歧等。领导也是如此,或因为对两种以上观念的权衡,或受他人的影响,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整合复杂性,由整合和复杂性两部分组成,复杂性是看待认知对象的维度,而整合是联系这些维度的方式。当整合复杂性简单时,政治领导容易对认知对象做出极端的判断。操作码指领导的意识形态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是对领导所思所想进行归类、编码。前景理论强调的领导决策行为的做出与参照框架设定,以及参照框架下确定的得失相关:判断为损失容易冒险,判断为获得容易维持现状。意象理论考察的是其他国家在领导心理是何种的形象,是敌人还是盟友,文化是先进的还是腐朽的。
(七)领导的情感。政治情感是人们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体反应,是人们对政治对象的感觉、感情和情绪反应。领导在决策时,如果受到情感的干扰过多,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一个组织角色明确、程序清晰,领导过于冷静,反而不利于组织的运作。现代传媒出现之后,领导的形象研究成为热点:领导的形象在媒体中不断出现,会引起观众喜欢还是厌恶,领导的不同表情,对民众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八)领导的生理与心理。不同的年龄阶段领导,心理反应会有所不同:中年时期,处于职业生涯最为关键时期,斗争最为激烈;即将退休的领导容易犯错误,即“59岁现象”。疾病也会对领导的心理产生影响,譬如心血管疾病,使领导无法仔细阅读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匆忙下结论。癌症等疾病会使领导认识到生命将逝,原来的工作计划会打乱,本来十年或二十年要完成的目标,强迫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性别对领导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男性成为领导的机率相对较高,而且占据重要位置;女性的机率较小,多居教育、卫生等无关紧要的职位,男性多是好战分子,女性多是和平主义者;女性如果像男性那样身居要职,以铁腕治国,则会给人以“母老虎”的负面形象。
注释:
① 相关著作见屠友《现代领导心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华瑞《领导心理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版;赵世明《领导心理学》,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文献:
[1]马起华.政治人物的个案分析[M].台北:中正书局,1974.
[2]俞文钊.领导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俞文钊.现代领导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吴岩.领导心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孔维民.东西方领导者行为分析:领导心理学新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赵国祥.领导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牛新春.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的预测[J].现代国际关系,2014(4).
〔责任编辑:许 洁〕
An Analytical Research of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JINaili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So far,scholars in China mainly focused their studing of the psychology of leadership on the sphere of business,and did not discriminate the leader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business,resulting in transplanting incorrectly the theories of business leadership i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leadership.In fact,there are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as follow:nature of discipline,goal of leadership,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and their subordinates,researchmethods,research content etc.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subject about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politics;business;psychology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D035-05
A
1671-5365(2015)03-0066-07
2014-12-29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政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10YJA810013)
季乃礼(1970-),男,山东高青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