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30年*

2015-02-14 02:00金沛沛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关键词:辞书编者词典

金沛沛(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30年*

金沛沛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首先,文章对1984-2013年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将30年的研究分为萌芽期(1984-1994)、摸索期(1995-2004)和发展期(2005-2013)。其次,统计了不同阶段关注的研究问题,数据显示,每个阶段的研究重心都在“编者(研究者)对词典文本的描写和评估”这类问题上,其中这类研究问题内部又以释义研究和例证研究为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使用和实际需求”和“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两大类问题数量相对较少。最后,文章对未来值得展开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看法。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研究阶段;研究问题

自1976年北京语言学院首次编写了供外国人学习汉语使用的《汉英小词典》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出版了面向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工具书(词典或字典)45部,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并不少,但真正的使用者却不多,据刘善涛(2014)*刘善涛.系统研究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结构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17,A08版.报道,目前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只有6.8%的留学生拥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近95%的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英语学习词典为英美国家出版(郝瑜鑫,2013)*郝瑜鑫.定量研究与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念的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5).。如此强烈的对比,原因何在?以牛津、朗文等为代表的英语学习词典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已经至少经历了6代的发展(徐海等,2012)*徐海,源可乐,何家宁.英语学习型词典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相比之下,我国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出版虽然已有40余年历程,但是并没有呈现出谱系化的发展态势。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些学者从词典编纂实践的角度认为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出版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无法体现学习功能抑或降低了“学习性”(于屏方,2006*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郑晓云,2012*郑晓云.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结构状况研究[D].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等)。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原因在于目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学科建设尚未成熟,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郑定欧,2004*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4,(4).;李红印,2011*李红印.论学习型社会的语文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2011,(4).等)。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解释固然非常中肯,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成果缺少量化的统计和系统的分析,除了张相明(2010)*张相明.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发展探析[J].辞书研究,2010,(3).大致介绍了2008年之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理论研究成果外,系统梳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状况的文献几乎没有。对研究现状认识的不清晰必然会引起编写实践的混乱,所以,我们试图对已有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搞清楚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关注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考察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完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和研究,另一方面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乃至整个词典学的学科建设也会有所助益。

一、文献检索范围和选取标准

我们的研究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学术专著、专门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硕博论文和学术期刊论文,文献的时间范围限制到2013年,并以“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为主题(包括变体“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及“学习词典”的变体“教学词典”、“学习型词典”、“教学型词典”、“学习者词典”和“学生词典”)进行检索。其中:

(1)专著共计4部;

(2)专门的学术会议论文集:指的是2005~2007年三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所收录的论文,共71篇;

(3)硕博论文:来自于“中国知网(博硕士学位论文)”,共32篇(含博士论文2篇);

(4)学术期刊论文:来自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但为了保证研究的代表性,我们只从中选取了核心期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专业学术期刊*包括:《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华文教学与研究》(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对外汉语研究》、《海外华文教育》和《国际汉语学报》。和词典学研究阵地所在学校学报*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的文章,共121篇。

为了再次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依据文献的内容,我们对上述文献再次甄选,主要遵循3条标准:

(1)以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为研究主题。由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属于外向型词典,所以研究内容实指内向型词典的不收;以探讨词汇教学与研究等为主,几乎不涉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不收;

(2)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如作者准备编写词典前的感想不收;为某部学习词典撰写的小序不收;会议介绍类的文章不收;

(3)学术期刊中内容重复率极高的只收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

最终的文献数量分布如下:

(1)专著:4部;

(2)论文集文章:65篇;

(3)硕博论文:32篇;

(4)学术期刊文章:共108篇。

二、文献研究问题的分类

目前系统研究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状况的文献极少,虽然张相明(2010)*张相明.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发展探析[J].辞书研究,2010,(3).在分析相关学术论文的基础上认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理论研究包括3个方面(1)对该类词典编纂的技巧、特点、原则等方面的整体性探讨;(2)对词典内部结构的某个方面的专门研究;(3)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编纂相结合的研究。但是,这样的分类显然不够科学,因为第二个方面的研究往往也会涉及到语言学理论在词典具体编写中的应用,两者存在交叉。由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属于词典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所以,对该领域文献研究问题的划分还是要建立在词典学研究问题划分的基础上,这方面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Hausmann(1984)*Hausmann,F.J.The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exicographers in Germany.In Ilson,R.(ed.),Lexicography:an Emerging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M].Great Britain: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4.主张词典学研究主要包括词典编纂理论、词典批评、词典使用及其教学的研究、词典的言语社区地位研究和词典销售研究。Bergenholtz& Tarp(1995)*Bergenholtz,H.& S.Tarp.Manual of specialized lexicography[M].Ame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iamins Publishing House,1995.认为词典学研究包括3大研究方向:词典批评、词典用户研究、系统的词典研究。Hartmann& James(2000)*Hartmann,R.R.K& G.James.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认为词典学的研究主要有词典类型学、词典编纂史、词典使用和词典批评。Hartmann(2012)*Hartmann著·陈玉珍译.我与词典学——以词典研究为视角,着重关注学习词典[J].辞书研究,2012,(1).又补充了两个研究视角,分别是词典结构和词典信息技术。不难发现,国外的这3种观点都认为词典批评和词典使用是词典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但是其分类仍是举例性质的,将词典学研究内容视作了一个开放的集合,所以难怪Hartmann(2012)会在信息技术大规模影响词典编纂的背景下将词典信息技术研究补充进去。

国内的学者,如章宜华、雍和明(2007)*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认为当代词典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展开研究,(1)词典所描述的对象——词与所指对象间的关系;(2)词典与所使用对象——用户之间的关系;(3)词典与教学之间的关系;(4)双语词典中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5)词典与词典编纂工具之间的关系;(6)词典与词典之间的关系;(7)词典与其发展历史之间的关系;(8)词典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种分类虽然也存在类别间交叉的问题,如(1)和(4);(2)和(3),但是与国外学者的分类不同在于,他们注意到了词典学研究的跨学科属性,以及词典与编者、用户、编纂技术或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词典文本入手,根据与词典文本密切相关的编者、用户、编纂技术或工具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划分,系统性更强。

(1)编者(研究者)描写和评估词典文本;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使用及实际需求;

(3)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其中,第一类实际上就涵盖了前人提到的“词典批评”,但又不限于对现有词典质量的评价,也包括编者(研究者)对(未来)词典编写的理论探索。第二类大致相当于前人提到的“词典使用”,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真正需求表现在什么地方?查阅技能如何?词典使用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教学)起到了哪些作用?词典市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等。第三类则强调当代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不仅依靠编者(研究者)的理论探索,使用者需求的实证调查,还有赖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撑。

依据这样的划分标准,我们会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文献进行归类,并总结出在这3类所属的具体研究问题。当然,有个别文章不能归入这3类,这些文章并不是研究某一问题的,如综述等,我们把这些文章划入“其他”中。

三、已有研究回顾

(一)研究阶段划分

根据研究设计,我们对2014年前的学术期刊文章(图1)、会议论文集文章(图2)和硕博论文(图3)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做出了统计。

图1中,1984~1994年11年间,发表于学术期刊的文章只有5篇,最多每年1篇,其中有6年没有。1995~2004年间,虽然每年的文章数量最多不超过6篇,但是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共24篇。2005~2013年,文章总数达149篇,且每年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

专业的森林保护人员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力量,面对目前森林保护人员较少和专业知识较为缺乏的局面,我们应该加大对森林保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关于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难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掌握专业的森林保护知识,科学的去工作,提高森林保护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为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出力量。

图1 学术期刊文章

图2反映了2005~2007年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收录论文的情况,平均每年20余篇,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该会结束之后学术期刊的文章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之势,几乎每年的发表数量都达到了10篇以上。

图2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2005~2007)收录文章

图3反映了“中国知网”收录的硕博论文情况,2006年、2012年分别收录了1篇博士学位论文,其余都为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最多,分别有6篇、5篇、8篇和5篇。与此同时,这一期间学术期刊论文数量呈现出了上升趋势。

图3 硕博论文

因此,综合期刊、会议论文集和硕博论文的情况(如图4),单从文章数量上考察,可以总结出:1984~1994年文章发表还比较零散,数量也不多,可以看作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萌芽期;1995~2004年虽然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研究,但是数量较少,可以看作是研究的摸索期;2005~2013年,文章最多,其中还出版了4本研究专著,可以看作是研究的发展期。

图4 期刊文章、会议文章和硕博论文总数(198篇)分布*会议和期刊有重合文章,共7篇,图4中已除去。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数量分布为什么呈现出上述阶段特征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在某一阶段的集中出版;二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术会议的推动。

1995年之前,比较代表性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只有王还主编的《汉英小词典》和吕叔湘编写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到了1995年,《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汉英双解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等相继出版,一方面反映出了学界对出版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这方面的研究,一些针对上述词典的评介开始发表。2005年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出版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编写上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吸收柯林斯学习词典“整句释义模式”而编纂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初级本》,第一部专门为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人编写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及出版了大量的专项汉语学习词典(如离合词、近义词、成语、惯用语、副词词典等),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发展。

除了出版因素外,三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也推动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从图1可以看出,会议召开前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呈现出了很鲜明的对比;从图3也可以看到,大量硕博论文的出现也是在会议召开之后。由此可见,该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问题分类统计

根据图4中文章数量的统计,研究阶段的划分,并结合研究问题的分类,我们对3个时间段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统计,数量分布如图5:

图5 研究问题文章数量分布

从图5可以看到,1984~1994年间,研究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对词典文本的评介,且只有5篇。到了1995~2004年,虽然文章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关注的问题仍集中于编者(研究者)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描写与评估。2005~2013年,编者(研究者)对学习词典的描写与评估的文章数量仍然占主导地位,数量激增到了148篇;与此同时,针对学习者使用需求的实证研究和探讨语料库等技术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应用的文章也开始出现,分别有11篇和9篇,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填补了前两个阶段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阶段还出版了4本学术专著(图表中没有显示),专著体现了不同研究问题的交叉和融合,如章宜华(2011)*章宜华.基于用户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词典释义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的研究是使用者需求和词典释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李学宁(2012)*李学宁.形容词修饰语义计算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的研究则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词典研究中来。

但是,以上的分类只能让我们了解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大致情况,至于不同阶段关注了哪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文献内容再划分出更具体的研究问题*在划分具体问题时,有的文献会至少涉及两个,如贺俊岚(2008)《对外汉语口语词典的收词、释义、示例研究》就涉及专项词典研究、词典收词、释义、例证研究4个具体问题。,总结如表1:

表1 具体研究问题分解表

我们根据上表的分类对文章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统计,在“编者(研究者)描写和评估词典文本”这一类研究问题中,具体研究问题既涉及到了对词典编纂原则、词典特点、编纂方法法、理论探索等的整体性探讨,也包括对词条内部的具体分析,但是对后者的研究明显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关注最多的是词典释义研究(62篇,占20%)和例证研究(38篇,占12%),文化信息研究和插图研究最少(各占1%)。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使用及实际需求”这一研究问题中,研究的重心基本上都集中于通过问卷方法来调查汉语学习者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使用状况和实际需求,这一领域的其他重要问题,如词典使用在语言学习(阅读、写作、翻译等)中的作用、词典使用与词汇习得等问题尚无人研究。在“计算机及其他技术对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这一研究问题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如何将语料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来。

图6 具体研究问题的比重

(注:比重最大的是释义研究,62篇,占20%,其余顺时针与右侧图表分别对应)

综合图5和图6,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在3不同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

在萌芽期,5篇文章中4篇都来自于编者编写某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过程中的总结,如孙全洲(1986)*孙全洲.《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探索[J].辞书研究,1986,(3).、李忆民(1989)*李忆民.词汇动态研究和教学词典编纂——《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特色[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分别就自己主编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和《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提出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在收词立目、例证、用法等方面的看法。这些研究虽然是基于编者视角的产物,但是已经开始有为学习者考虑和突出词典外向型特点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强调偏误分析理论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写中的价值,主张编写应突出词语用法,帮助学习者预防偏误。

到了摸索期,研究的问题较上一阶段更具体。在描写和评估词典文本时,除了插图研究和文化信息研究,几乎都有所涉及,如李红印(1999)*李红印.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如何标注词性[J].辞书研究, 1999,(1).就词性标注对当时的几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王文昌(1996)*王文昌.艰苦的探索 科学的创新——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J].辞书研究,1996,(3).、章宜华(1999)*章宜华.语文学习词典的创新与释义问题探讨——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J].辞书研究,1999,(5).以是否能够体现“学习”因素对《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收词立目、例证、用法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这些研究角度都是前一阶段所没有的。对词典的理论探索不再局限于偏误分析理论,研究者开始思考如何将认知心理学(Liu,G,1999)*Liu, G.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理论与实践[J].辞书研究,1999,(5).、语言学领域的配价理论(梅晓娟,2003)*梅晓娟.配价语法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3,(5).、词汇-句法理论(郑定欧,2004)*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4,(4).运用到词典编写中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编者(研究者)除了探索通用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原则、特点、释义等问题外,开始注意到专项汉语学习词典和国别化汉语学习词典的价值(共3篇),如王若江(2001)*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卢伟(2001)*卢伟.略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1,(4).则主张为东南亚华裔学习者编写专门的学习词典。

发展期中,虽然3大研究问题(如图5)在该阶段呈现出不平衡的研究状态,但是表1的具体研究问题在这一阶段都有涉及,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图6中研究比重最多的“释义”、“例证”、“理论探索”、“专项词典”也是这一时期的研究重心,分别有57篇、33篇、23篇、20篇文献(包括专著)涉及到了上述问题。其中,释义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一部或几部词典文本的描写和评价,而是开始基于新的语言学理论,如“认知语义学”(章宜华,2008)*章宜华.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对外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J].学术研究,2008,(5).、“元语言理论”(翁晓玲,2012)*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等,来建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应有的释义模式。例证研究方面,虽然仍多以从宏观角度探讨例证的功能、原则等(28篇),但是从微观角度对例证的配置方法等进行实际操作的研究已经开始少量出现(徐婷婷,2007)*徐婷婷.积极型单语汉语学习词典例证分析[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有研究者(刘慧,2013)*刘慧.利用语义韵研究改进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及用例——以“可想而知”为例[J].辞书研究,2013,(6).还利用了语料库的方法研究词典例证。理论探索方面,研究者除了继续吸收新的语言学理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最新成果外,一些教育心理学的新成果也被吸收进来,如“自主学习理论”(蔡永强,2006)*蔡永强.基于自主学习取向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微观设计——以汉语典型谓宾动词为例[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专项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在这一阶段的集中出现反映出编者(研究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难点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重视词典设计的针对性和差异化,不仅限于成语学习词典研究,商务汉语词典(季瑾,2007)*季瑾.基于语料库的商务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设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新词词典(崔乐,2012)*崔乐.《外国人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配例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3).、易混词词典(付冬冬,2013)*付冬冬.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呈现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6).等专项词典都成了编者(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此外,国别化汉语学习词典的研究也日趋细化,针对韩国、日本、美国、越南等国词典使用需求的实证研究纷纷出现;徐桂梅,2010*徐桂梅.对日汉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从日本学生典型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谈起[J].辞书研究,2010,(6).;岑玉珍,2011*岑玉珍,宋尚镐.韩国留学生对汉语学习词典的需求调查[J].辞书研究,2011,(1).;郝瑜鑫,2013*郝瑜鑫.定量研究与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念的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5).;刘汉武,2013*刘汉武.郝瑜鑫.母语环境下越南学习者汉语学习型词典的需求调查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3,(3).等。

综合图5、表1和图6的统计信息,不难发现,30年来,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问题的重心始终集中于“编者(研究者)对词典文本的描写和评估”上,虽然越来越多的编者(研究者)评价词典时开始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或者利用语料库等计算机技术分析词典文本,但是基于编者(研究者)、词典文本、使用者和编纂技术四者互动关系的研究范式并没有真正形成。除此之外,在“编者(研究者)对词典文本的描写和评估”这一类研究问题上,虽然每个阶段的研究都比上一个阶段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无论是数量还是分析角度),但是这一问题内部仍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释义始终是编者(研究者)偏爱的研究对象,语用信息、文化信息、插图、检索方式等研究则显得非常薄弱。

(三)从发表的期刊看研究的发展状况

我们选用的学术期刊以核心期刊为主,兼顾了其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专业期刊,所以通过统计各期刊发表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论文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类研究的发展状况。

图7 发表文章的学术期刊示意图

(注:数量最多的是《辞书研究》,其余顺时针与右侧图表分别对应)

从图7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方面,《辞书研究》,所发表的文章总数最多,共55篇。《世界汉语教学》(10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7篇)紧随其后。其他期刊在这方面的研究都不成气候,30年间只有1篇文章的就有9本。

如果按照每年发表文章的平均数量来看,每年学术期刊的发表数量尚不足4篇,即便是《辞书研究》,年平均发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文章也不足2篇。这与辞书研究的其他方面相比显然是非常薄弱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研究人才分析

“辞书人才决定辞书品质。”(汪耀楠,1996)*汪耀楠.我国辞书学队伍的现状与建设——为《辞书研究》出版百期作[J].辞书研究,1996,(6).。所以,对辞书研究人才的分析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见图8)。

图8 文章作者及发表数量对比图

(注:发表2篇文章的有15人,1篇文章的有76人,由于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出)

图8反映的是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按照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统计出来的发表文章在3篇及3篇以上的作者信息,共计16人。其中,郑定欧文章最多,有6篇。章宜华、于屏方除了分别发表了5篇、4篇文章外,还有专著出版。这些研究人才中,多数有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经验,如徐玉敏编写过《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初级本》、李红印参与编写了《汉语教与学词典》、崔乐的《外国人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赵新的《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和《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等,所以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往往体现在其编写实践中,进而可以带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发展。

但是,总的来看,大部分作者只有一、两篇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有关的文章,与辞书学研究其他分支相比,可以看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相对分散,研究力量尚显薄弱。

(五)小结

通过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文献的统计,我们从数量上将这30年的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84~1994年萌芽期,1995~2004年摸索期和2005~2013年发展期。虽然总体上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从文章发表的期刊分布图(图7)和发表文章的作者情况(图8)两个侧面可以看出,与辞书学研究的其他分支相比,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外汉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材,(周上之,2005*周上之.对外汉语的词典与词法[J].汉语学习,2005,(6).)相比,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尚需深入探索。除此之外,我们还统计了不同阶段关注的研究问题,数据显示,每个阶段的研究重心都在“编者(研究者)对词典文本的描写和评估”这类问题上,虽然第三个阶段开始关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使用和实际需求”和“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这两类问题,但是数量很少。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上文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和归纳,那么,这一研究的前景又将如何呢?如何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何加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是摆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工作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关于这一点,我们建议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一)加强基于使用者视角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能够满足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需求并符合学习规律,不对学习者的语言认知特征、学习规律、使用习惯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就很难编纂出受到学习者欢迎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词典来。

(二)继续摸索计算机技术在词典编纂中应用的实现途径

虽然编者(研究者)早已意识到了现有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在释义、例证、用法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在转化为编纂成果时总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关键一点就是缺乏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编相匹配的大型语料库资源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软件,使得目前的研究无异于“纸上谈兵”。今后应加大对计算机技术如何转化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之中的理论摸索。

(三)集中力量突破反复研究而又解决不好的“热点”问题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和例证是这30年来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并没有帮助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成为真正的“学习型”辞书,词典的使用率依然非常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多数研究仍停留于对现有词典释义和例证状况的描写,仅在文末简单归纳出“释义语言应该简单,配例应该丰富”等建议,并没有提出具体而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加大对语用信息、文化信息、插图等“冷门”问题的研究力度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环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整个词典的质量和发行。目前的研究视角显然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语用信息、文化信息、插图、检索方式等问题的研究需要加强。

(五)坚持词典文本分析、词典比较、理论解释和用户实证调查相结合研究方法

目前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对词典文本的分析不仅要借鉴最新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评价视角,还要通过对比吸收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和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心荃]

Thirty-year researches on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JIN Pei-pei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gives a statistical and categorical study of the researches from 1984 to 2013 on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These research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at is, the rudimentary phase(1984-1994), the experimental phrase(1995-2004) and the development phrase(2005-2013). This paper then summarizes the major research problems in each phas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each phas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blems like “the textual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especially on definitions and illustrations, while fewer studies on the problems like “use of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by LCSL learners and their actual need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The paper finally prospects the focuses of future studies in this field.

researches on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research phase; research problems

金沛沛,女,河北保定人,讲师,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习得及学习词典。

H195

A

1672-1306(2015)03-0027-11

猜你喜欢
辞书编者词典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编者语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