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涛,周卫海,温英英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
7~12岁学生BMI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王云涛,周卫海,温英英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重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不断攀高,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当前对学生肥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方面,对肥胖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BMI(体质指数)进行分组,分析学生身体素质随BMI的变化特征,为制订学生身体形态评价提供参考。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广东省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库,采用按照每1岁为一个组别的划分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广东省7~12岁的学生进行各项体质指标的测试,共收集样本25000例。
采用百分位数法制订各同年龄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评价标准,并计算出身体素质的综合得分,根据划分的BMI组别分析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特征。
当前对学生肥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方面,对肥胖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BMI进行分组,分析学生身体素质随BMI值变化的特征,为制订学生身体形态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3.1 广东省7~12岁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的制订
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以往的研究只是分析学生单项身体素质与BMI之间的关系,不能从整体上掌握身体素质的特征,为了从整体上把握7~12岁学生人身体素质特征,本研究利用2012年广东省7~12岁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制订广东省7~12岁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包括单项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标准和综合身体素质评价标准。
身体素质包含多项指标,而各项指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反映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程度上是相等的,故本评价标准制定采用等权的指导思想。采用百分位数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百分位数是以中位数为基准值,以其余各百分位数为离散距,对体质进行评价的方法。百分位数法是以数值的序位划分等级标准,既适合于正态分布的样本,也适合于非正态分布的样本。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各单项指标采用5等级评分法,5等级评分的表示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划分的等级表示被评价者某项指标在整体中所处位置,分值越大状况越好,且测试值低于第3百分位数不给予评分。(表1)
7~12岁学生每1岁为一组,分男女,采用百分位数法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等级评价,得到身体素质各单项指标得分,然后按照等权方式将各单项指标评分相加,得到身体素质的综合得分。
3.2 研究组别划分
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
表1 5级评分理论界值点一览表
本研究根据BMI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考虑到分组后样本量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以最小间隔单位作为划分标准,故将1个单位作为间隔,将BMI分为15个组别,BMI分组情况见。(表2)
3.3 广东省7~12岁学生身体素质与BMI变化特征分析
3.3.1 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整体特征7~12岁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评价得分均值随BMI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均值最高的组别为18≤BMI<19,平均得分为18.4分。BMI<18时,身体素质随BMI增大而提高,BMI每增加1个单位,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平均增加0.34分。BMI≥19时,身体素质随BMI增大而下降,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BMI<23时,身体素质下降较缓慢,BMI每增加1个单位,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平均下降0.1分,BMI≥23时,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MI每增加1个单位,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平均下降0.38分。(图1)
3.3.2 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性别特征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呈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7~12岁男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最高的组别为18≤BMI<19;女生在18≤BMI<21之间,身体素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BMI<18时,男女生身体素质均随BMI增大而提高。男生在BMI≥19时,身体素质随BMI增大呈现下降趋势;女生在BMI<21时,出现身体素质随BMI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且BMI<23时女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男生(图2)。在13≤BMI<23的组别中,女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3 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城乡特征7~12岁学生身体素质随BMI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学生各BMI组别身体素质均好于乡村学生,在13≤BMI<24之间,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素质综合得分较高的组别,城镇学生在17≤BMI<19之间,乡村学生17≤BMI<21之间。城乡学生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且变化幅度差异较小。(图3)
表2 7~12岁学生BMI分组情况
图1 7~12岁学生身体素质随BMI变化趋势
图 2 7~12岁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随BMI变化情况
图3 7~12岁城乡学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随BMI变化情况
身体素质水平与BMI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来看7~12岁学生BMI保持在17~21之间最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
男女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峰值均为18≤BMI<19,当BMI≥19时,男生身体素质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女生在19≤BMI<21时,身体素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下降的界点为BMI≥21。
城镇学生各BMI组别身体素质均好于乡村同组别学生,城乡学生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趋势及变化幅度趋于一致。
BMI用于身体形态评价时不能单纯从病理方面界定其范围,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BMI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建议在制定青少年BMI评价标准时,应将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指标纳入评价研究范畴。
[1] 江崇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研制[J].体育科学,2004,24(3):33-36.
[2]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2004,25(1):125-128.
[3] 王梅.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的我国成年人身体机能与素质的比较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石晓燕,潘勇平,等.超重肥胖对北京市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3,34(8):998-999.
G804.8
A
1674-151X(2015)07-134-03
2015-05-13
王云涛(1981 ~),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国民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