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黄硕
记叙抒情文写作要“四化”
——以满分作文《青春万岁》为例
☉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黄硕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议论文体流行,思辨性要求显著增强,与此同时,议论文模式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于是部分省市试图从作文命题体裁指向上予以改革、引导和突破,这便是记叙文体考查的悄然回归。这就要求考生做多面手,尽可能会写较复杂的记叙文,尤其是记叙抒情文。
那么,较复杂的记叙抒情文是什么样子的呢?很难用语言概括。不过,遍察近几年各省优秀记叙文,还是能发现一些优秀的记叙抒情文(或者叫叙事抒情文)成功的端倪。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优秀记叙抒情文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兹举一例并分析之:
青春万岁
江苏宿迁中学周响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些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陋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这是江苏省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毫无疑问,它不是小说,也不是议论文,而是记叙抒情文。它叙的事很清楚,是三口之家的一次搬家,搬家中的一点“发现”、一些感慨,如此而已;它又是抒情的,抒的什么情呢?一句话说,是“青春不朽”“青春万岁”这样的感慨之情;说诗化点,抒的情是:虽然岁月可以夺走我们的青春容颜,阻滞我们的奔跑速度,但夺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力量。
这样的高分作文,给我们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哪些深刻的启示呢?我想应该有四点:
生活化和生活化作文都很抽象,这里不准备作理论阐释。简单地说,它是指记人叙事文中人物、事件的各种表现、特征接地气,有生活内容和思考。譬如花草、山水不是生活,种花护草、游山玩水就是生活。生活化作文让你觉着就像发生在你的生活中,不是那么“阳春白雪”,不可捉摸。它更贴近人的心灵,是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
如本文第一自然段写父母搬家,爸爸稍一劳累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妈妈远视,拿东西瞧,“得拿远点”才行。这些就让读者觉得很熟悉。
与生活化相对的概念,也很难找到贴切的语词来表述,大约接近“脱俗”“高端”“另类”吧。“脱俗”“另类”不一定不好,太“阳春白雪”“标新立异”了,知音便往往太少,就可能带来遗珠之憾。比如同样是这个搬家事件,同样是老爸很累,老妈近视,你却这样去写:
搬家的时候,老爸老妈为了节省开支,就自己动手,但无奈年岁大了,稍微用点力气,就累得不行。老妈眼睛不好,远视,不像我们年轻人这般清晰了,看东西得拿得远远的才行。
这样写,似乎也写到了老爸的累,老妈的眼睛老花,主要信息没丢,但一比较,叙事几乎全由议论取代了,原先的生动性没了。而这种写作不生动的“祸根”在哪儿呢?我认为是丢了“生活”。你看原文,写老爸累,便是“在床沿上坐一下”,老妈远视,便是“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都是生活中的习常动作、蒜皮事情,生活味却浓。
这就启示我们,记叙抒情文写作,一定要注重“生活化”。简言之,一定要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生活关心、关注、热爱,有情有感。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诸多体验,尽量及时记录或回味;生活中的些许感触,也要勤于“刻印”,生活中的点滴经验,更要及时积累,经常揣摩。说大点,要尽可能地对人生“三观”经常作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这样,写作时便可能如流水般表达、倾诉。
什么是生活的艺术化呢?生活的艺术化就是:学生在充分占有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运用生活素材,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等,生动地艺术化地再现生活。
上面的例文,在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十分出色。
从取材看,本文没写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行,只写了普通人、身边人,捕捉了生活小事、生活瞬间,“放大”了生活瞬间。某一次搬家见旧书,朗诵手抄诗,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瞬间,被“定格”下来。它不是“主流生活”,但与普通人共鸣,即搬家见珍贵旧物,触动了这对中年人的情感深处,不得不发。
例文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的是细节描写。第一自然段不再分析了。又如:“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把老爸对珍贵旧物的情感出色地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令人难忘。“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又把老爸老妈忘情于青春记忆的情景写到位了。
文章还采取了很有效的方法,即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果说,爸妈各自拥有一本完全相同的《简明日语教程》,是为了引发情节展开,那么,文章直接列举老爸喜读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老妈专爱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以及藏书票,这就是侧面虚写了。但它对老爸老妈青春的描绘,一点不输于正面实写,而且能引发读者更多的联想和情绪渗出,因为这些书的背后,折射着当时青年人的志趣抱负、文学追求等。这些东西很难在很短的文字里传达出来。此时,侧面虚写烘托便有了用武之地。应该说,作者深谙其理并出色运用,是这篇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陌生化”理论倡导者、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评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的“陌生化”,即使事物复杂化的过程,通过设法增加感受难度,从而延长感受时间。
例文对生活小事和瞬间的选择,就注意到“陌生化”。它似乎是与一般生活适当疏离的:把某一次搬家见旧书、朗诵手抄诗这样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的生活瞬间,分别“定格”。它们都不是“主流生活”,但有显著的生活逻辑,即老爸老妈青春记忆深处那根燃烧的火把不灭并希望传递给儿子。又如“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若不是触动了老爸的心底那根琴弦,是断然不会出现的,所以,这情景,这“陌生”的生活,引发“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的感慨,也就并不奇怪了。
说到底,“陌生化”就是让人读后感到新颖。作文中,常见的“陌生化”做法是:“标题陌生化”“立意陌生化”“材料陌生化”。首要的是选取一个好题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这个无法实现,则赶紧寻求立意“陌生化”。若还是不能,则尽量做好“材料陌生化”。实际上,三者都做到了,那是最好不过的,可这是很难的。这就需要至少突破一点。这又涉及另一个更大的话题,因为篇幅所限,不再展开。
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情感体验是人人都有的。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可我们看到,一些学生写记叙抒情文,走向了极端,叙事不厌其烦,写人则执拗于所谓的“形象”。于是未下笔便作茧自缚,处处受限制,越写越僵化,越写越困难。
《青春万岁》的情感体验就异常丰富,伴随着情节展开,如汩汩清泉或阵阵激流,有节奏地涌出。当看到老爸老妈稍一出力就累得不堪时,作者马上感慨他们“都老了……”。当父母进入对电视连续剧的甜蜜回忆时,作者便很快感受到“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更“感叹它的魔力”,感触到父母情绪的“一发不可收”,看到了“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当老爸忘情朗诵手抄诗,老妈虔诚聆听时,作者又强烈意识到“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更加坚信:“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不难想象,若拿掉这些文字,本文的感染力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因此,聪明的作者请谨记:让感受体验,有节奏地穿插在事件的演进中,推动情节发展,丰富人物性格,唤醒和感染读者,因为这是记叙抒情文动人魅力之可靠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