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报刊新闻标题词语使用特点

2015-02-13 18:53陈红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报刊方言

陈红列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刍议报刊新闻标题词语使用特点

陈红列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众所周知,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揭示出新闻所涵盖的社会文化意义。所以重要性不言自明。同时,报刊新闻标题的词语使用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特点。本文先分析报刊新闻标题的作用,接着阐释报刊新闻标题词语使用的特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报刊;新闻标题词语;使用特点

一、前言

迈入新世纪之后,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知识信息急剧膨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闻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作为对新闻内容的整体概括,报刊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凝缩。据相关调查显示,标题是一份报刊最吸引人的地方。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揭示出新闻所涵盖的社会文化意义。所以重要性不言自明。同时,报刊新闻标题的词语使用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特点。

二、报刊新闻标题的作用

好的新闻标题,可以给受众带来第一视觉冲击力,达到扣人心弦、先声夺人的效果。报刊新闻标题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1、引导受众阅读

受众拿起一份报刊,必须在一瞬间决定哪些新闻只需要稍作浏览,哪些新闻值得深入阅读,。而新闻标题就是引导受众在一瞬间作出阅读决策的最关键要素。毋庸置疑,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新闻标题,能有效激发起受众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阅读欲望,使受众愿意花时间仔细阅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能够使人产生好奇心理,促使受众想一探究竟。

2、帮助受众评价新闻内容

好的报刊新闻标题不仅能言简意赅地介绍新闻内容,为广大受众提供新闻要点,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体现编辑或记者的思想,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性质与价值,发挥评价新闻内容的功能。比如《贵州日报》2010年5月11日的一个标题:绥阳党内关怀凝聚力量暖人心;《铜仁日报》2012年3月1日的一个标题:“移民大考”交出满意答卷。这些标题都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可以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

3、提高报刊竞争力

就同一区域的报刊来说,由于新闻来源大体相同,新闻报道内容也就没有太大的差异性。那么彼此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标题的竞争上。试想一下,相同的新闻事实,时间、地点、人物、经过都一样,如果标题再一样,根本无法体现出竞争优势,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那么就会导致新闻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报刊新闻标题词语使用的特点

正所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报刊新闻标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的词语使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缩略词的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经济、简约的言语表达,同时将这种诉求投向于新闻标题中。我们都知道新闻载体的时间与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受众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知最多的信息,所以就要求新闻标题不断“瘦身”,即使用缩略词。

很明显,在报刊新闻标题中使用缩略词,能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语言表现力,还能节约报刊版面,节省受众的阅读时间。一般而言,缩略词可以摘取原词语中最重要的语素,比如《参考消息》2010年5月15日的一个标题“中美人权对话白宫难占上风”;概括并列成分中相同的成分,并加以数字予以相配,比如《光明日报》2010年3月10日的一个标题“解决‘三农’问题勿忘提高农民素质,“三农”问题具体是指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将如此多的字数凝缩为“三农”,言简意赅,表达精确。

2、口语化词语的使用

报刊主要为社会广大普通受众服务,所以语言和内容要力求大众化。口语化词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具有通俗易懂性。随着社会文化开始迈向大众化,口语化词语用于报刊新闻标题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甚至还出现于政治、经济、时事等新闻中。口语化词语的使用能提高报刊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并诱发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比如《成都日报》2010年5月16日的一个标题“詹姆斯还嫩了点”;《羊城晚报》2010年5月17日的一个标题“菜贵:老天逼的?人为炒的?”这样的新闻标题透露出浓烈的生活气息,通俗简单,能有效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

同时,将口语化词语经过一定的加工提炼后,可以呈现出鲜活的表现力与生命力,有效缓解受众的“视觉疲劳”,比如《文摘报》2010年5月20日的一个标题“地产中介不得撺掇假离婚”。这样的标题形象鲜明,一针见血,能帮助受众准确了解新闻事实,在最短时间内感知新闻所隐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而提升新闻内容的价值。

3、外来词语的使用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借用语言对语言材料的心理态度与其外来词汇的吸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世界中,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已经向各个国家敞开了大门。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与频繁,人们的语言理念发生了些许变化。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独特创新,这就促使大量外来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在报刊新闻标题中使用外来词语,可以使新闻标题更加更加生动与丰富,还能开拓受众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一般而言,可以采取音译方式引进外来词语,比如《人民日报》2007年5月12日的一个标题“安倍呼吁日内阁成员穿有助于节能的‘酷毙装’(Cool Biz)”;或者直接引用外文字母,比如《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11日的一个标题“UFO大戏会收场吗?”。总之,外来词语的使用可以使我国报刊标题带有一丝“洋味儿”,可以积极采纳。

4、方言词语的使用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方言,其通常在一定地域中流行。可以说,方言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具有生动、形象、通俗、简单的特征,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在报刊新闻标题中使用方言词语,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传媒理念,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吸人眼球的作用。

在使用方言词语时,可以使用一些专有的方言名词,使标题语言凸显亲和感。比如《成都日报》2010年5月16日的一个标题“‘幺姐喇叭’在播报有困难都找她”;《中国青年报》2009年1月19日的一个标题“新居前的‘坝坝宴’”。在地方方言中,“幺”意指排行最小;“坝坝”意指平原、平地。使用这样的方言名词,能够达到更好的情感色彩。也可以使用一些方言代词,比如《中国青年报》2010年2月24日的一个标题“俺没出息,俺回家”。“俺”意指自己、我。用这样的方言代词,透露出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能够引发受众的心理共鸣。

其实,在大众媒体中使用方言,不仅仅是追求语言的本土化,更是想追求文化的本土化,折射出记者、编辑浓烈的本土意识,采取妥善的方式呈现地域文化,从而凸显报刊的地方色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报刊毕竟是起着舆论导向作用,在报道新闻内容时还是应当多使用普通话词汇,实现新闻内容的普适性。

5、古词语的使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词语是不得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化中,我国积攒了无数古词语,一部分是代表历史上的事物的专有词汇,比如宗庙、丞相、诸侯、社稷、朝廷、皇帝、嫔妃等;还有一部分就是文言文中流传下来的一般词汇,比如之乎者也、甚、哉等。在报刊新闻标题中恰当使用古词语,能够使标题凸显文化气味,富有节奏感,加深受众的印象。

一方面,可以采用文言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具有典雅庄重的特征,可以使新闻标题变得严肃端正,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讽刺、诙谐的效果,让受众眼前一亮。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历史词语。这类词语的使用可以达到借古喻今的作用,并提升语言表达效果。比如《文摘报》2007年3月22日的一个标题“监察部将清查‘豪华衙门’”,“衙门”是一个特有的历史名词,带有一定的封建意味,在报刊新闻标题中使用这样的历史词语,传达出打击腐败、净化风气的决心。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语言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人们的价值理念、思想意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对大众媒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报刊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当代语言的变化图景,新闻标题也具有非常鲜明的表现力,能够使受众迅速感知到当代语言的发展趋势。报刊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受众心理和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的新闻标题语言,这样才能使报刊新闻吸人眼球,实现存在的价值。

[1]郭小璐,张海娜.从报刊标题“网络热词”的运用看新闻语言规范化[J].学术交流,2013,(4):146-149.

[2]朱力.报刊编辑应正确使用异形词—基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10年来报刊标题使用异形词情况的调查分析[J].编辑之友,2013,(4):84-87.

[3]任季萍.英文报刊标题的修辞特色[J].编辑之友,2012,(3):97-99.

[4]张岩.浅谈英语报刊标题的用词特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17.

[5]谢宏芳.把标题做得抓人眼球[J].中国地市报人,2012 (3):130.

[6]王兰永.网络新闻从业者守住道德底线刍议——以“标题党”现象为例[J].群文天地,2012(13):158.

G206

A

1674-6198(2015)05-0085-02

2015-07-11

陈红列(1973-),女,山西夏县人,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报刊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百强报刊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