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佐
(盐都区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5)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探究
王登佐
(盐都区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5)
海洋强国战略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对延续盐城文脉,打造盐城文化品牌,为盐城城市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海洋强国战略;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
海洋强国战略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因此,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1]。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对延续盐城文脉,打造盐城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魅力,为盐城城市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加强盐城海洋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之一,要认真研究盐城海洋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盐城海洋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研究盐城海洋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研究盐城海洋文化的表现和各种类型,研究盐城海洋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从而扩大盐城海洋文化影响,继承和弘扬盐城海洋文化,丰富文化宝库,使盐城海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奇光异彩。
(二)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
海洋意识就是:海洋是什么,海洋的重要性,如何控制、开发、利用海洋等一系列系统的和科学的知识、思想和观念。开发利用海洋的程度决定着国家兴衰,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充分展示盐城海洋文化,本身就是盐城海洋文化的一个宣传和普及教育的过程。让公民更多地了解盐城海洋的地理历史,接受盐城海洋文化的熏陶和海洋知识的教育,从而改变民众重陆轻海的传统国土观,树立全新的海洋观念,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2]。
(三)有利于盐城海洋强市建设
在沿海大开发战略中,盐城市的定位是建成实力较强的江苏沿海特大中心城市、现代的海滨城市。一个有个性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而一个有魅力的城市的本身就是永不衰竭的经济增长点。浩瀚的黄海,广袤的滩涂和海洋文化遗产是盐城的宝贵财富,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合理进行城市定位。加强盐城海洋文化城市品牌策划、宣传和推介,让世界更多了解盐城,让盐城走向世界[3]。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积聚资源和能量,寻求动力和空间,提升盐城城市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盐城海洋强市建设。
(四)为生态盐城建设添砖加瓦
喝污水,吸不新鲜空气,吃不安全食品,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没有前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推动生态绿色盐城发展,加快绿色盐城建设,塑造水绿盐城形象。下大气力保护盐城海洋生态环境,关停并转沿海化工企业。让盐城人喝上洁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为生态盐城建设添砖添瓦。
(一)盐城演变史
盐城是中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阜宁施庄镇东园遗址、东台市溱东镇开庄遗址、阜宁县板湖乡陆庄遗址等为数众多的古人类活动遗存证明,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海之滨,淮河两岸,射阳湖畔,盐阜人民的远祖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孕育了盐城的远古文明。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盐铁业相当发达。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因盐置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盐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盐之城。盐城因“盐”置县,因“盐”兴城,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盐城的海盐生产无论是技术,还是产量、质量,在全国来说都独领风骚。盐城以海盐文化著称于世,海盐文化是这座城市文明的根基和灵魂。北齐时于盐城设射阳郡,陈时改为盐城郡。隋大业末年,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韦彻据盐城称王立射州,分为新安、安乐两县。唐初,废射州(直至清末,境内未设过州、郡),复置盐城县。唐朝时期,盐城曾是长安与海外交往的要津之一,盐城属楚州,宋朝属河南省。元末张士诚率盐民起义,建立大周政权。明初,盐城属应天府。清初,先属江南省,后划归江苏省。张骞废灶兴垦,又迁来一部分启海棉农。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阜宁县。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东台县。民国期间,境内先后设江苏省盐城第十行政督察区、盐城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盐城区辖盐城、东台、阜宁、兴化4县。1941年9月,成立盐阜区行政公署。辖盐城、盐东、建阳、阜宁、阜东、淮安、涟水7县和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次年,涟灌阜边区改建射阳、滨海2县[4]。后几经演变,目前盐城市下辖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以及盐都、亭湖、市开发区、城南新区4个区。
(二)盐城五次沿海大开发
1.史前文明时期
5000年以前,也就是中华史前文明时期。据考古和调查,从盐城古遗址孢粉、动植物遗存等资料看,史前时代苏北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亚热带地区,盐城先民正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劳动、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盐城海洋文化[5]。尽管此时的历史发展链条还比较模糊,还不够具体,但大体的和合理的脉络应该是“黄河文明”是沿海包括盐城在内的东夷海岱文明从黄河下游向中上游的延伸和推进;“长江文明”,是沿海的百越(粤)包括吴越文明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的延伸和推进[6]。
2.距今500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
距今5000年前至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由于海岸线的几度变迁,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的文化与北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与南方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在这里交流沟通。这时先民的开发以渔猎、农耕为主。盐城市境内的梨园、东园、陆庄、陈集、开庄遗址是先民留下的生活遗迹[7]。东台开庄遗址通过碳14测定,距今约4700年,出土文物带有江南地区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中期的特征。
3.春秋战国至清末民初
距今3000年左右,当江苏沿海海岸线基本稳定在今天204国道一线时,“煮海为盐”能富国强民已为争霸夺权的统治者所认识。《史记·货殖》中有“东楚(江苏北部商代为徐州,周代属青州,春秋末到战国初为吴越地盘,后为楚所并)有海盐之饶”。《汉书》记载着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招募游民遣送囚犯到江苏沿海一带生产海盐,汉时吴王濞于此,“煮海铸钱,富可敌国”,带头发动“七国之乱”。此后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这里一直是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8]。跟着滩涂东迁,海盐生产日广,虽有一定的农耕、渔猎,但都是服从或补充于海盐生产,包括当地社会其他各项产业、行政管辖和设施发展都是建立在海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4.民国初年至上世纪80年代
清末民初,由于海岸线进一步东移,卤水日淡,生产逐年下降。清末状元张謇等在盐城沿海滩涂上开展废灶兴垦运动,开发土地种植棉花。当地海盐产业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农业,但是海盐产业仍是当地重要产业[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支持夺取全国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盐城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海盐产地。
5.上世纪90年代至今
1998年大丰港开工建设,2006年大丰港万吨级码头建成启用,盐城市宣布正式实施沿海开发。2009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盐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按此规划,盐城将建成一个特大型沿海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农副产品和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基地。3年之间,6条一级公路从盐城市区和5座县城直通海边,国家一类海港、空港口岸相继开通。5座海滨港城规划建设迅速展开。总投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项目,国内一流的风力发电装备、海洋、汽车、旅游企业,陆续涌向黄海岸边[10]。盐城人沿海开发的实践,是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抢到了发展先机,为中国沿海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盐城海洋文化的形成与走向
1.盐城海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盐城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盐城发展史就是一部海洋开发史。中华文明带有盐城海洋文化明显烙印,盐城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之一。据考古和调查,从盐城古遗址孢粉、动植物遗存等资料看,史前时代苏北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亚热带地区,盐城先民正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劳动、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盐城海洋文化。尽管此时的历史发展链条还比较模糊,还不够具体,但合理的脉络应该是“黄河文明”是沿海包括盐城在内的东夷海岱文明从黄河下游向中上游的延伸和推进。盐城海洋文化始于中华史前文明,随着盐城海洋五次大开发而发展。
2.盐城海洋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内涵
盐城海洋文化是世世代代在沿海生活的盐城人认识、开发、利用海洋,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盐城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具有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盐城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盐城海洋文化包括盐城海洋盐业文化、盐城海洋旅游文化、盐城海洋名人文化、盐城海洋渔业文化、盐城海洋文化艺术、盐城海洋民俗文化、盐城海洋交通文化、盐城海洋神话传说、盐城海洋饮食文化、盐城海上移民文化等。
3.亮出盐城城市个性并提出城市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城市化的进程,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形象逐步走向趋同。城市个性是城市的灵魂,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准确合理的城市形象定位,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可以塑造独特的城市风格。因此处理好城市文化与城市个性之间的关系,让文化建设引领城市形象。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盐城海洋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前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之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国家主要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同时体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上,也就是城市个性上。盐城海洋文化对盐城城市个性形成,社会秩序稳定、凝聚民心、激发自信心、创造力,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意义重大,是盐城城市现代化发展重要的持久的推动力量。盐城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原创性、开拓性,盐城海洋孕育了盐城蓝色海洋文化、盐城白色海盐文化、盐城红色铁军文化、盐城绿色湿地文化四色文化。在“海洋盐城 开拓创新”城市精神引领下,盐城必将从海洋走向世界,因海洋而圆盐城人的梦。
(一)汲取国内外海洋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在海洋文化建设进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奋斗积累了许多成功和失败案例,值得借鉴。海洋文化蕴含的开放性、交流性、包容性等实际上就是多元文化的撞击、融合、互补而成。深入研究海洋文化,吸收中西方海洋文化的精髓,借鉴古今中外在发展海洋经济中所走的路子和采取的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教训,为盐城发展海洋经济所用[11]。使盐城市在迈向海洋强市的路上少走弯路,快速发展,迎头赶上。
(二)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规划
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开拓性工作,编制《盐城海洋文化建设规划》,是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的先导[12]。盐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海洋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听取专家、民间等多方意见,《海洋规划》编制工作,应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指导,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参照江苏及盐城地方法规、文件。《海洋规划》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利于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注意细化分解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做到总体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高盐城海洋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在工作中,要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同时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盐城海洋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稳步推进。盐城市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组织规划的实施,确保盐城海洋文化建设健康有序推进[12]。
(三)加强盐城海洋文化研究,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盐城海洋文化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提供充足的资金,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盐城海洋文化资源。加强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物质和非物质盐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认真研究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等。大力培养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的管理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复合型人才,为盐城海洋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根据盐城海洋文化建设工作实际定岗定编,大力引进懂文化经营管理,具有战略思维和资源整合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可以从事国际文化和交流的外向型人才,促使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向纵深推进。
(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盐城市各级政府要将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并根据当地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重点海洋文化保护开发经费投入。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盐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优惠经济政策,进一步探索建立盐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及管理制度,以减税免税,授予荣誉等,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盐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我国政府陆续制定有关用于调控的诸如税收、信贷政策,激励与引导个人、团体向公益事业进行捐助。开征遗产税和赠与促进慈善捐赠等法律也正在积极酝酿,这些法规和措施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开发的积极性。
(五)促进盐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盐城海岸线绵延582公里,盐城海域1.8万平方公里,盐城滩涂长达444公里,滩涂面积达到683万亩,由于淤涨速度较快,滩涂人口较少,所以对环境破坏较少。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很多,该区面对黄海,沿海滩涂,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发育,生物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鸟类有3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9种,二级保护的33种。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也是国际濒危物种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区内还分布着众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鹿,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浩瀚的黄海,广袤的滩涂,沿海蕴涵发展机遇,孕育美好未来。近年来,盐城加快了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为集聚各类要素拓宽了对外通道,促进了沿海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对盐城文化产业如: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等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进行盐城海洋文化开发利用时,要兼顾经济性和社会性、公益性和功利性,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利用与建设的统一,实现盐城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城海洋文化保护和开发丰富了盐城文化底蕴,成为盐城城市发展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盐城海洋强市建设。盐城必将从海洋走向世界,因海洋而圆盐城人的梦。
[1] 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EB/OL].(2013-07-31)[2014-0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31/c1024-22399478.html.
[2]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5-6,94.
[3] 周俊.推进沿海开放发展 拓展争先跨越空间[N].东方生活报,2013-07-26(3).
[4] 盐城市政府网.盐城历史沿革[EB/OL].(2013-10-22)[2014-09-10].http://yancheng.gov.cn/zjyc/lsyg/.
[5] 邹厚本.江苏考古50年[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91-96.
[6]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22-23.
[7] 施建石.盐城特色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320-321.
[8] 徐恒菊.国家战略背景下海盐文化建设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3.
[9] 夏春晖.海盐文化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5.
[10] 李灿,张展鹏.盐城人有了大海[EB/OL].(2012-03-01) [2014-09-1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3/01/c_111590778.htm
[11] 于海根.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精神[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9.
[12] 陈玉林.盐城沿海开发与城市文化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4-5.
(责任编辑:李 军)
Research on Yancheng Maritim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WANG Dengzuo
(Yandu Library,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China)
The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is profound and significant to promoting economic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safeguarding state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o achieve goals, thus realizing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Maritim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provide strong pow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Yancheng in inheriting Yancheng local cultures, making the culture brands.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Yancheng maritime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2014-10-20
王登佐(1971-),男,江苏盐城人,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史。
10.16018/j.cnki.cn32-1499/c.201501001
G127
A
1671-5322(2015)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