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悦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论人文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崔悦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作用,尤其是人文教育对其的教化指导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今社会表现出的一些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和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加强人文教育的建议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人文关怀
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早于1987年就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至今一直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重视。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如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但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
人的发展是指在人与其它事物发生作用的同时,即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时候,不但人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得以提高,而且人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也得到优化和谐,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可以得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的发展既满足于人这一主体自身当前的发展,而又不损害人未来发展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绝不只是谋求人这一主体自身的发展,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内容。
人类要发展就必须与外物产生关系,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从自然获取生活和生产的资料和能源,所以人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人与同代的他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群体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为了保持人类社会朝着更好更高的阶段发展,我们就必须处理好同代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并且为子孙后代的发展保存能力。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的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谈到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必须注重人与它们的和谐发展问题。
教育大体可分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人类对其自身发展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关系的处理都离不开教育对其的影响。科学教育是指人类在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确立起来的关于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等一系列的规律的知识;人文教育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形成的对其自身和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科学教育注重于对人的求真教育,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而人文教育则侧重于培养人的精神内在,追求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回归。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则是指适应人自身的需求和发展的规律的教育,人只有接受了适应自身需求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精神上完满的人。大到一个群体,一个国家,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整个人类都接受了适合于自身的教育,那么整个群体,国家,人类社会都将会迎来可持续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趋势下,当前教育潜移默化地随之更加侧重于对科学技术的教育,把提高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尤其是当前的国内教育。
当前的国内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抑或是从自然生态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现状上看,人文教育的缺乏都很明显。而人文教育则是适合于当前的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理念的教育,它的价值理念和所提倡人文关怀都内在地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契合,并且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倡人文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文教育对人进行系统的哲学、历史、文学、道德等等方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透过学科领会背后的思想,透过文字读懂其精神实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倡导人文精神,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质。受教育者即人可以通过人文教育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整合,然后吸收转化,最后形成自己的精神修养和价值体系,并且依照形成的这种精神修养和价值体系的指导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去处理人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人与其他事物例如自然、社会等关系的问题。
(二)人文教育可以指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人文教育通过各个人文学科系统的教育,有助于培育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打造和谐的人与外物的关系。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文精神作为其基础,需要最根本的人文理念作为其支撑的根基。而这些理念和根基则在人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保持理性的头脑,选择发展道路时确定其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发展策略时保证其决策的可行性。目前有些人打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号,片面的追求人在当前的发展,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于不顾,其实是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则会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顾一切的单纯最求自身当前的发展,则无异于是竭泽而渔。
(三)人文教育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支持
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强化人文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注入与时俱进的新鲜内容,彰显时代的特征。人文教育与时俱进的这一特点则可以更好地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支持,使人在面对当前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种种问题时,能够从人文教育中汲取有助于解决的思想以及方法。
(一)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掌握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然而,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学校教育要使学生通过接受学校设置的教育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要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懂得分析学会选择,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使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对自身、社会、人类和后代应付的责任。总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学生在丰富充实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达到和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育学科的设置上,我们要更加强化人文学科的设置,例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等学科的开设,全面的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要身体力行的把树立人文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校园生活中,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艺术体验活动、学术交流等等各类集体活动,在集体的人文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去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格,磨练意志,培育情操。
(二)通过举办各种人文宣传活动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加强人文关怀
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报纸、网络等等平台见到关于社会道德风气衰落的报道,不禁引人感叹在物质社会发达的今天,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落。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单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社会群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仅要在学校中加大人文教育,在各个单位、社区、组织、团体中都应该积极践行人文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大家举行关于历史、文艺、学术的表演比赛活动;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历史、科学博物馆,到孤儿院、敬老院、贫困地区献爱心等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启迪人性,陶冶人的情操,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将得以提升,人文关怀也逐渐加强。
(三)加强国内外人文教育的交流,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当年邓小平在复出后,首先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走向正轨。早在1983年10月,他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向别的国家学习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从而与国际接轨。纵观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更加多元。互联网时代,整个地球都俨然一个村落,引进学习先进、吸收借鉴优秀更是必不可少。当然与科学教育不同的是,人文教育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区、国界的特色,每一民族、地区、国家都有各自所独特的人文精神,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敞开国门,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态度的对待世界人文文化多样性,并且从中汲取适合自身的有利于自身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的落实对于人正确处理好当前的和未来的发展问题十分关键,对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发展的关系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 (1)
[2]孙家驹.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本法.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应有的目标追求[J].山东大学学报,2002(3)
[5]刘世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简介]崔悦(1990-),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人学与现代化。
[收稿日期]2015-11-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6-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