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华
(玉林师范学院 办公室,广西 玉林 537000)
面向义务教育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卓华
(玉林师范学院 办公室,广西 玉林 537000)
玉林师范学院自2012年开始举办“卓越教师”实验班,为义务教育培养优质师资。“卓越教师”试验班有两种类型,一是重在突破实践技能,二是重在复合型。通过两年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坐出了有益探索。
义务教育;卓越教师;培养
多年来,玉林师院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的“三性”目标,“应用性”是办学定位,“地方性”是长期坚持的服务面向。而“师范性”则是根基,是发展的魂,也是办学的最大特色。特别是玉林师院始终坚持面向义务教育,尤其是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培养学前、小教和初中各科师资。目前已为地方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义务教育师资。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培养要求,作为地方院校的玉林师范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地方师范院校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面向义务教育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时代的产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众教育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精英教育亦不可忽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玉林师院面向义务教育的“卓越教师”培养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要求开展的。
(二)对“卓越教师”人才定位的认识
近年来,“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等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纲要》也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拔尖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不仅有类型之分,也有层次之别,既有博士、硕士,也有本科段,重点大学是主阵地,实力较强的地方高校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玉林师院有义务探索地方高校“卓越教师”等拔尖创新人才模式。
(三)玉林师院“卓越教师”试验班办班基础
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我校历来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各专业多年来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以教学技能培养为抓手,开展“五个一”活动,让每个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为了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学校在自治区教育厅指导下,投资3000馀万元,建起了包括课堂教学综合训练中心、心理教育能力训练中心在内的9个教育技能实训中心。为学生技能培养创造了基础条件。通过几年的培养,我校学生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或专业考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广西名列前茅,比如在2011年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派的15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6位选手获一等奖,7位获二等奖,2位获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专业数名列全区高校第一。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全区也广受好评。
(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想统一
玉林师范学院一直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学术和兴趣三种需要,目前学生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倾向。部分优秀学生学有余力,志向远大。同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即将实现教授、博士的“双百工程”,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建设已获自治区建设立项。玉林师院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任务,并提出双重要求,既要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体制,也要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
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相比,地方高等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会存在差距,但是,玉林师院面向义务教育的“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方向依然体现了拔尖创新的特点。我们的目标定位是:面向义务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思维能力更加独立;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林师范学院的“卓越教师”试验班有两种类型,一是重在突破实践技能,如卓越语文教师班、卓越小学教育教师班,二是重在复合型的卓越班,又称“挂榜班”,如英语和数学。二者之间在动态管理、特区政策等方面是相同的,但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方面又各有特色。
那个春夜,他们一起从香港回深圳。太晚了,各自困乏竟在车上睡着了。她先醒来,就看见他的头一搭一搭地下坠,就像一架断电的遥控飞机,因为失控而下栽。她很怕他醒来,就用手托住了他的下巴。
为做好“卓越教师“培养,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按照每生每学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专门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开支。
联合行业培养是玉林师院“卓越教师”试验班的显著特点。学校与中小学共同拟定培养方案,构建培养体系。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为越班学生配备一位本校教师和一位中小学名师为导师。设置学生创新项目和教研项目,并提供经费资助。
其中重在技能突破的试验班采用3+1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两个阶段。在校内,采用导师制,实行小班教学和创新教育,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校外,学生强化实践训练,在中小学学习时间累计一年以上。
复合型“卓越班则实行“151”模式,包括一个教学平台,即校级教学平台,主要是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五个课程模块,即二级学院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模块、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一项科研课题,即学生要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科研课题,设置学生创新研究课题,采用“学生选题,学校资助,导师指导,发表论文”的方式。其中,二级学院课程模块、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和科研课题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参加1项校级及以上的竞赛,并获得三等奖或前三名的成绩;主持或参与(排名前三)1项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写出1篇学术论文并在刊物发表;获得1个大学英语等级考试425分以上成绩证书(外语专业学生获得外语专业证书),或获得达到留学学校所要求成绩的TOEFL(托福)、LELTS(雅思)、GRE、GMAT等语言考试成绩。
(一)创新了培养方案
在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中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的系统性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的观念,我们密切结合广西义务阶段教育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针对性地加强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强化基础课。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适当压缩理论讲授课时,增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加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建设,同时特别强化了面向义务阶段教育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积极聘请知名中小学教育专家主讲或合讲专业课程。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主要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个实验班不超过30人,有固定的教室,用灵活的可移动及能随意摆放的课桌椅,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室更加灵活的组织教学。不少教师吸收“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
(三)创新了班主任工作形式
我们为每个实验班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有经验且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这些班主任常常推出一些与普通班管理不同的举措。比如林树锦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鼓励学生以“能手”为近期目标,以“专家”为远期目标,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建立了新的班级活动组织机制和形式
不少班级结合本班的特点,创造了特色班级活动。语文专业试验班,分成若干个学术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小学教育专业试验班,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见习,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获得明显的提高。
(五)建立了本科生导师的聘任与运行机制
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承办实验班的相关学院按照学校要求, 4-6名同学配备一名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导师,同时配备一名中小学名师作为导师。双导师制保证了学生在培养过程,特别是实习实践过程中能得到最优秀老师的指导。每月导师必须和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联系,进行生活、学习等全方位的跟踪与指导。经过两年的实践,导师和学生互动已形成制度且运行良好。
(六)形成了动态管理机制
对实验班学生实行淘汰制,进行动态管理。学习规定一学期中,有2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三年级无法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英语专业的无法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学生的退回相同专业普通班学习。在试验班有缺额时,可从相应年级进行选拔,增补学生。
(七)示范作用不断扩大
试验班的各种举措在不同的环境和层次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在同专业学生中发挥了作用,受试验班感染,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其次,试验班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在全校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经过两年的试验和总结,目前学校正在着手成果推广,力图使试验班经验和特色,通过校报、校网、展板进行宣传,以推动全校教学改革。
(一)卓越是一个相对概念
卓越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地方普通高校也要在自己所在的这个层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又是相对本校学生而言的,每个学校都应在各自学校这个平台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地方院校举办“卓越教师”试验班需要创新勇气
985高校和211高校具有较好的生源和其他优质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责任。但地方高校能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需要勇气的,一是生源相对较差,二是办学资源不足,三是师资整体素养不高。但我国高教大众化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强化内涵建设,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是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都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也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责任担当。
(三)地方院校举办“卓越教师”试验班需要创新思维
地方院校怎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没有现成经验,条件也不如重点大学。所以地方高校试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虽教学改革经验不足,但也没有太多的包袱,需要创新思维,需要在自己这个平台上探索。
(四)地方院校“卓越教师”试验班既要向重点院校学习又不能照搬经验
新建本科高校倘若一味强调“向老大哥学习”,重复走老牌大学的发展路子,是难以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更遑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地方院校惟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品牌,才有改革创新的空间和可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有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特别是要力争在与地方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上更胜一筹。■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Teacher"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WANG Zhuo-hua
(Principal’s Offic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has been running the "Excellent Teacher" experimental classes since 2012, train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Excellent Teacher" experimental classes; one is to focus on practice skills, the other is to focus on compound type. Through two years of practice, we have achieved some progress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ducation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 management, etc., making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compulsory education; Excellent Teacher; cultivate
G625.1
A
1004-4671(2015)01-0099-04
【责任编辑 吴庆丰】
2014-11-26
2012年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王卓华(1962~),男,河南范县人,玉林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文献,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