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海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的思考
崔英海
(延边教育出版社,吉林 延吉 133000)
课堂导入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因此精彩的导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和谐高效地理课堂的开始,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坏的关键所在。
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方法
随着地理课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是否得当,对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因此,精彩的导入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和谐、高效地理课堂的开始,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精彩导入。
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设计课堂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堂中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忽略了这点,使导入与内容脱节,尽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
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象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导入有很多种,然而当我们觉得很是普普通通时,孩子们的学习胃口也就没有很好地被我们调动起来。导入也需要新颖,就像我们平淡的生活一样需要不断的创新。一般说来,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有一次,一位老师讲《民族》这节课时,最初的设计是以各民族不同的服饰直接屏幕展现,后来经教研员的指点以后,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新意。怎样才能吸引住孩子们呢?这位老师思来想去,在网上找到了我国几个少数民族代表性语言“我爱地理”这句FLASH动画。当给同学们播放的时候,只见他们听着南腔北调的“我爱地理”,笑得前仰后合。紧接着老师就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各是什么民族吗……?一堂好课就在这暖融融的、愉悦的气氛中悄悄地进行,学生不由自主的被老师的教学思路带入到知识的海洋。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导教学要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富有激情、新颖、关注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是我们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位老师讲《多变的天气》这节课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这样入课的。她拿出去年秋季校内运动会因天气原因而推迟一个星期,学生在运动场上的照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当屏幕上亮出他们在运动会上的各种风采时,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欣赏完了照片,这位老师开始提问,“我们为什么推迟了运动会呢?”,学生大声的喊,“因为原定运动会那天下雨啦”,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师及时的说出,“对”,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随着“轰隆”的一阵巨雷,展现出标题:《多变的天气》。老师的导入既注重了艺术性,又关注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导入为本节课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但这需要教师具备严谨、简洁、精炼、准确的语言和亲和的感染力,更要有诙谐的语言和广搏的才识,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导入到我们的高效课堂中来。比如,有位老师讲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下面我给大家出个谜语,学生们一张张小脸很严肃,都在那静静的等待,“说它多大有多大,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更没南北和东西”,打一地理事物名词。同学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讨论了大概半分钟,其中有个学生说“宇宙”。“答对了,全班为这位学生鼓掌”,随着学生们的掌声还在嘹亮的时候,紧接着问,“宇宙里都有什么呀?”,学生答,“有我们生活的地球”,紧接着老师继续问,“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意思呢?”。整个入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一点的啰嗦,很符合学生的胃口。课后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开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播放歌曲,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如在讲地理八年级《河流》这一节时,先让宣传委员演唱或播放《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让学生在毫迈、铿锵有力的弦律中去感受长江的雄伟气魄,激发起学生对长江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必将收到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能直接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能随时随地的阅读微课,用来了解老师的动向,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一节好的微课,可以是学生受益一辈子,甚至是终身难忘。比如,有位教师精心制作了一节微课《日本》。整个时间只有6分钟,把整个教学的知识点基本都纳入进去,樱花、富士山的美景让同学们赞不绝口,日本人穿的和服、西装让学生知道了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地震画面的出现让学生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最后我们给学生出一个思考题,日本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几个精彩的镜头让学生过目不忘,好的学生看一遍就没有问题了,稍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的多看几遍也会记得很牢的,知识点如果忘了,再看视频,也会想起来的,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候翻看视频,真正的把课堂带回了家里,课堂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场所。一个小小的视频就是一节课精彩的导入。使我们初次尝到了“微课”给我们带来的甜蜜。
总之,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想成功,就要不断的创新。
[1]刘显国.开讲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015—03—11
G633.55
A
1673-4564(2015)03—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