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毅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并取得一定成绩,现代学徒制的引入对职业教育赋予了更高的目标和内涵要求。立足于高职教育改革的深水期,校企合作的深度要求日益增强。近期,国家发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均强调要深化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而现代学徒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深度上都较以前的旧有合作模式更加深入,对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更加明显。
此种模式被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是校企合作中最基本的模式。该模式是指学生前半段在校学习,一般为2年或2.5年;后半段在企业毕业顶岗实习,一般为1年或0.5年;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学校起主导作用,全面负责学生理论和技能的实践实训,企业起辅助作用,主要提供实习环境;企业一般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主要接收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校比较热衷而企业一般热情度不高,校热企冷。
此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直接签订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学生毕业后即进入企业成为员工。该模式学生就业适应强,但同时也存在学生忠诚度不高的现象,导致企业受到损失。因此,长久合作是该模式的关键所在。
此种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依靠行政力量统筹各种资源,合理协调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以及其他优惠。此种模式由于是在宏观层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三方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对于校企合作具有很好的保障,实现效果会比较理想,但问题在于由于涉及企业、学校众多,政府在协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一)现有模式的问题
以上几种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均有典型案例,但在大范围推广时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企业和学校所考虑的问题层面不同、企业和学校的工作机制不同以及利益机制不同,大部分企业表面合作积极性高,深入合作程度不够,存在前期热、后期冷的现象。
第二,校企合作成熟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越是经济发达、产业发达的地区,校企合作开展得越好、越成熟;反之,则效果越差。
第三,合作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一体型的更少。各种模式多限于个案运作,尚未形成机制和制度。主要表现在合作的程度参差不齐,自发的多、整体规划的少,个体联系的多、统筹推进的少,远没能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共谋发展的深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需求的差异性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未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没有最基本的合作基础,不能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2.区域的分离性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方产业发达,企业数量众多,提供的岗位数量多,校企合作选择余地和合作基础均相对较理想,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企业数量少,地方产业不发达,企业规模不大,没有足够的需求和岗位支撑职业教育。
3.数量的不一致性
我国容纳就业人数的主力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一次性接纳的员工数量有限,因此就出现了学生数量多,而一个企业难以一次性接纳来自专业的全部学生。
4.人才规划不足
相当部分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企业的主动性弱,“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意识和责任;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底端,对员工技能要求不高,对技能人才的缺失没有切肤之痛;部分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讲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权利和利润,故多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
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要载体,而中小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无法一次性接受较多的学生;同时,每个学生个体就业的倾向也不一,这都需要对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和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这里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
(一)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内涵
所谓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即是在传统校企直接合作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机构,该机构一般由行业协会或者行业主管单位来担任,通过他们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企业与学校各自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无缝过渡。该模式的具体应用为:首先,第三方机构调查与收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汇总与合并各企业的共性需求,再将此共性需求信息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据此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与标准,并落实开展人才培养与训练的第一阶段工作,以完成通用人才的基本储备;其次,由第三方协调与统筹各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状况,以妥善安排学校学生在各企业中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从而开展职业人才培养与训练第二阶段工作;最后,在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确定后,企业选派业务骨干、技术精英、管理专家等组成企业教师团,对准员工进行小范围、个性化、学徒式的工作教学,从而开展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技能需求的职业人才培养与训练第三阶段工作。
(二)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1.从社会效益来说,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技能培养阶段一般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关实验实训设备或者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存在着重复建设、建设不足或者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而由第三方机构组织与筹措企业的设施设备资源用于开展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可实现多所学校共用,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并提高了利用率。
2.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进一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后期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二是全程参与进去。第一种情况对于企业来说存在人才可能不适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培养,间接延长了培养周期;第二种情况则是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因周期过长,等学生毕业后可能相关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会变相增加了培养周期。而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前期的共性需求是在学校阶段培养完成,企业的个性需求只需要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即可,从而相对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3.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做精做专专业,进一步提升专业质量
(1)解决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脱节
通过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习领域的知识与岗位工作内容有效结合,将社会中现实的需求及时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使得知识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将现实工作案例与工作背景相融合,加强教学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2)教学要求与工作要求一体化
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行业企业的工作要求是存在差异的。第一,教学要求强调的是过程性考核而工作要求强调的是结果性考核;第二,教学要求强调的是成绩考核而工作要求的是目标考核;第三,教学要求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纲而工作要求直接面向市场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基本要求。两者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结果的不同,教学要求会更多偏向知识的理解,工作要求会更多偏向知识的使用。而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两者融合统一,形成教学要求与工作要求一体化。
(3)教学教具与工作工具相统一
在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缺少教学教具或者根本不使用教具,同时也存在教学教具与工作工具完全不同的问题。教具在中小学教学中经常被使用,但在高职教育中却很少使用,尤其在文科性质的课程中。教学教具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以后工作中工具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以后的工作,将教学教具与工作工具进行融合,能够使学生快速学会工作工具的使用。
4.对于学生来说,缩短了就业适应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就业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后再择业与就业,而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与原来实习岗位不同,从而削弱了就业竞争力;另一种情况是招生即就业,也就是学生一入校就意味着已经获得就业岗位,即传统的订单班,但由于学习周期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惰性,导致毕业时就业竞争力不高。而基于第三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人才培养后期,由于企业和学生是进行双向选择后再进行的学徒制技能培养,这使得职业技能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从而就业竞争力更加凸显。
科学合理地划分相关方的责任,充分发挥第三方现代学徒制的优势。第三方学徒制的合作方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所以要明确三方的责任并形成相关管理制度。对于第三方来说,实习前的管理责任,以及实习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如何与学校、企业保持沟通,各方联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等,都需要形成相关、明确的制度规范。
由于第三方机构是行业协会或行业管理单位来承担,本身第三方的组织形式就是基于行业自律来实现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因此,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并设置专职人员,同时建立沟通协商与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反馈与处理相关信息和问题。
此外,三方还可以不断丰富合作方式与内涵,充分利用三方不同的资源优势,使合作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使得三方的利益和目标不断趋向一致,提高合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姜云桥.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2]熊杰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工程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组.广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调研报告[J].广东教育(职教),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