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形式研究

2015-02-13 12:52王攸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指向性离析语素

王攸然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形式研究

王攸然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在关于汉语离合词的研究中,专门针对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形式的原因及功能的分析和研究很少。本文整体考察了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结构,分析了这一离析形式的特点、功能、条件,最后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推测性的分析和尝试性的解释。

离合词;离析形式;“B+A”

在关于现汉离合词的研究中,角度多集中在离合词的语法单位归属、类型和离析形式、离析的原因和功能以及外汉教学实践中的离合词问题。而针对某一具体离析形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A什么B”、“AAB”、“V+X+O”、“V+AX+(定语)+O”等离析形式。总的来看,目前针对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形式的原因及功能的分析和研究很少。

在王海峰硕士论文《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2008)中,通过CCL语料库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离合词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检索考察,圈定了207个离合词,并确定了57个具有“B+A”前置式离析形式的离合词,也就是本文讨论的基础。

一、“B+A”前置式离析形式

汉语离合词很多,就离析形式而言,大致分六大类:插入“着/了/过+其他形式”,插入“数量词/数词”,插入“的”或者“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性成分+(的)”,插入“补语”,插入“个”,变式的“前置B+A”和“A重叠+B”。

这些离析形式中,前置式“B+A”并不少见,很多离合词都会出现这种离析形式,同一离合词这一离析形式出现频率也很高。比如“洗澡”:

a.采访组几乎每两三天就要转一个外景点,[澡]没空[洗],头没法理……

《人民日报》(1994年第1季度)

b.为出警,有的民警一次[澡][洗]三回还没洗成……

《人民日报》(1996年8月)注

“B+A”前置式有一个特点:它必须经过一次扩展之后才能够实现。即能够产生前置式离析形式的离合词都有其他非前置式的离析形式。比如:

读书读了书(A+了+B)书读了(B+A)

把关要把好关(A+补语+B)关要把好(B+A)

“读书”一般不会倒置为“书读”,而在插入“了”构成“读了书”离析形式后,才会倒置为“书读了”“B+A”前置式离析形式。原本“读书”是动宾结构,在B前置后也就变成了主谓结构。

在语义层面,“读书”中语素B是无定的,没有指向性,但B在前置后增添了有定性和指向性。“读了书”我们不会关心“书”具体指哪一本,而“书读了”我们就会关心具体是哪一本书读了,同时这种增加的有定性和指向性通常需要语境来补全。如:

甲: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

乙:书读了。(书读了,论文还没有写。)

可以明显感受到,“书”前置后的语义指向性增强,指的是上文“老师布置的任务”中的书,而不是随便哪一本书。在这里,也可以通过下文“论文还没有写”补充出“书”的有定性——是与论文对举的书,而不是随便哪一本书。

结构的改变带来语义的变化,而语义的变化又是与语用分不开的。如:

甲1:你寒假做了什么?

乙1:读了书。

甲2: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

乙2:书读了。

可以看出,由于甲1甲2问话不同,乙1乙2给出的回答中“读书”一词的离析形式也不一样。甲1主要问做了什么事,交际主题是“做了什么”,乙1的回答就是为了突出“读”这一主题,所以离析形式是“A+了+B”;甲2问的是“任务”,乙2在回答时将“书”前置就是为了突出“书”是上文所说的“任务”。两个问话的主题不同,两个回答突出的焦点也就不一样,“B+A”前置式离析形式的语用功能主要是突出交际的主题和焦点信息,起强调作用。

二、语素B前置条件

前面已经说过,离析形式中语素B提前是为了强调B,所以B前置的条件总是与强调性和指向性有关。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字句、“连……也/都……”句和对举格式中离合词的离析形式一般都要求“B+A”前置式。

把澡洗完连澡都洗了澡洗了,饭吃了

把名报上连名都报了名报了,钱交了

把话讲完连话也没讲话也讲了,理也说了

把字句强调受处置的宾语,所以进入把字句的离合词在离合的时候也会将本处于后面的宾语前置;“连……也/都……”句同把字句一样,“连”后紧接的是需要强调的焦点信息,同时还带有对比的意味,因而这一句式中离合词语素B也需要前置;对举格式同样具有强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格式一致性的要求使得此格式中离合词通常会出现成对的离合词语素B前置。

前面我们提到了语素B前置后增强了指向性,而一些在句中增加了具体指示信息的离合词离析形式通常就是“B+A”前置式。比如句中有数量词、指示代词或者领属性定语为指示信息的离合词语素B通常会前置。如:

这点气你还打算生一年啊!(林淑慧《林家老犬传》)(数量词)

“这话怎么讲?”(霍达《补天裂》)(指示代词)

英雄造时势!你的忙我帮定了。(王朔《懵然无知》)(领属性定语)

另外,还有其他方式增添指示信息使得句中离合词语素B需要前置。如:

似乎是没有话可说即是说没有质问大人们为什么不带我上山去的意思。(废名《五祖寺》)

去找老邱来修吧,老邱是个什么活都会干什么忙都肯帮的好人。(苏童《少年血》)

三、“B+A”前置式离析形式产生原因

不可否认,前置式离析形式并不少见,且高频离合词有很多具有前置式离析形式。比如:

睡觉睡了一觉一觉也没睡

帮忙帮了一次忙一次忙也没帮

但是在离合词中没有前置式的也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高频离合词。比如:

叹气叹了一口气一口气也没叹

吃惊吃了一惊一惊也没吃

听话听了一次话一次话也没听

为什么有些离合词(57个,占统计总数的27.5%)有“B+A”前置式离析形式,而余下的大部分没有呢?下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解释。

1.离析程度

双音节离合词由两个语素构成,可以是自由语素,也可以是黏着语素。虽然并不是只由自由语素构成的离合词才有可能出现“B+A”前置式离析形式,但由于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含有自由语素的离合词更接近短语,也就更容易扩展,离析程度相对较高,我们在对这一类离合词进行离析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并使用前置式的离析形式。比如:

吃饭吃了饭饭吃了

下课下了课课下了

毕业毕了业业毕了

这三组中只有“吃饭”在CCL中找到了前置离析的实际语料,它由两个自由语素构成;“毕业”中两个语素都是黏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毕业”在语料库中没有前置式离析的实际语料,我们的语感也不认为这个离合词语素B能够前置;“下课”中一个是黏着语素一个是自由语素,虽然在语料库中也没有找到这个词的前置式离析形式,但是我们的语感也能接受“课下了”这一说法,并不会像对“业毕了”那么排斥。这从侧面说明了扩展能力更强,离析程度更高的离合词更有可能出现“B+A”前置式离析形式。

再比如上面提到过的高频离合词:

叹气叹了一口气一口气也没叹

吃惊吃了一惊一惊也没吃

“叹气”一词中两个语素的独立性都不是很强,“气”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能独立成词,而“叹”只在“轻轻地叹了一声”中独立成词,所以虽然“叹气”的离析频率高,但离析程度没有那么高,也就不存在“一口气也没叹”这样的前置式离析形式。“吃惊”一词中“吃”是自由语素,“惊”一般不独立使用,因而如果“吃惊”离合将“惊”前置,首先我们的语感上就会感到不习惯、不接受。

前面谈“B+A”式特点时说过这一离析形式出现的基础是有正常语序的离析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前置式离析形式是更为“高级”的离析形式,是离析程度较高的离合词才更有可能产生的离析形式。

2.语法类推作用

在语言中往往有一种整齐划一的趋势和对抗这种趋势的作用,这种趋势叫做类推作用。离合词本身是大于词而小于短语的单位,它一方面具有词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具有短语的某些功能,可以看作是汉语中词向短语过渡的中间形态。那么有些离合词短语化程度更高,就更容易受到短语语法结构规则的影响。在实际语料中短语往往可以倒装或者前置,因此有些短语化程度比较高、离析程度比较高的词就更容易受到这种语法结构规则的类推作用,从而产生“B+A”前置式离析形式。这一点在对举格式中也可以感受到,因为对举格式本身就要求语法结构的一致性。比如:

甲: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

乙:论文没写,书也没读。

“写论文”是一个短语,“读书”是一个离合词,“论文”一词前置,离合词中的“书”也有跟着一起前置的倾向。

3.突出焦点信息

在日常交际中,为了突出焦点信息,我们通常会在焦点信息处加重语气或将其放在句首。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上下文想要突出强调某一信息,那么使用离合词的时候通常就会选择“B+A”前置式离析形式,特别是在否定句中。如:

他的脑子静不下来,觉也睡不踏实。(《四世同堂》)

这一夜我睡得很安稳,什么都没想,梦也没做一个。(《过把瘾就死》)

第一句中“不踏实”是“觉”睡得不踏实;第二句中不是没做别的,而是没做梦,强调的是“梦”。再比如:

你这孩子,一点儿苦都吃不起。

比起正常语序“吃不起一点儿苦”,前置“一点儿苦”起到了强调作用,达到了更强烈的语用效果,更增加了责备的情感色彩。

四、小结及问题

本文尝试分析了离合词“B+A”前置式离析形式的特点、作用以及产生原因。但是由于水平有限,无法很好解释以下实例:

听话听了一次话一次话也没听

结婚结了一次婚一次婚也没结

这两个词同样由一个自由语素和一个黏着语素构成,但后者存在前置式离析形式而前者不存在。目前无法分析“B+A”前置式离析形式选择什么样的离合词进入这一结构,有哪些限定性条件。日后期望通过专项语料库的建立能对前置式离析形式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1]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5).

[2]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1):32-35.

[3]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S1):148-151.

[4]王晶.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5.

[5]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J].语言教学研究,1983(2).

[6]于晶晶.离合词探析[J].语言文字,2005(12):195-196.

H109.4

A

1673-0046(2015)7-0195-03

猜你喜欢
指向性离析语素
声源指向性仿真研究
一款低频偶极子声源设计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沥青混合料离析对高速公路路用性能影响与分析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因果复合词
离析模式对沥青混合料密度和构造深度的影响
离合词“连”字句离析形式的特征、生成机制及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