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佛山 528000)
·工作研究·
移动学习时代信息检索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张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人类跨入了移动学习时代,移动学习在高校迅速兴起。文章分析了移动学习模式及其对信息检索教学资源的要求,指出了传统信息检索教育资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信息检索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移动学习信息检索教学资源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出现将高校带入移动学习时代,从而催生了移动学习模式。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3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亿,而手机上网用户占了96%,3G手机在高校基本普及,智能手机在高校占的比重已超过90%。[1]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也可说是Google一代,他们热衷于接受新事物,擅长使用新技术,他们对计算机相当熟悉,比较依赖搜索引擎,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大尺寸高分辨率彩屏智能手机已成为他们的首选。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兴起奠定了硬件基础。高校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移动学习逐步形成习惯,他们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学习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单元,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愿望,这种灵活利用零散时间有效的学习方式,非常契合高校学生的弹性学习特点,高校学生的生活实态为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然而,移动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教育资源的优劣决定移动学习效果,未来移动学习发展面临的挑战将不再是硬件技术,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目前移动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育资源未能体现移动学习特征,教育资源还不具备很好的知识建构性、互动性和情境化,所以,如何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重点。
教育和学习形态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和高校学生的生活实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移动的。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定义移动学习的内涵是:“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2]移动学习是一种基于新载体、新交互界面的不固定学习模式,依据目前移动通信协议的形式,移动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①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利用短消息将操作命令发送给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完成教学活动。② 基于在线的移动学习。学习者运用手机终端,通过运营商的网关接入互联网,访问存储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教学服务器,从而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搜索和学习。③ 基于离线的移动学习。由于受网速和上网费用因素的制约,在线学习不能完全得以实现,运用离线的形式进行移动学习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学习者将教学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移动设备终端,实现不受时空约束的个性化学习。
学习模式的改变对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移动学习呼唤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信息检索教学资源的设计要引导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为满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要呈现教学活动的交互性;为适合移动学习,内容要符合情境教学理论;针对移动学习者,内容设计要简明精细。首先,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使学习者认识到知识的复杂性,满足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其次,实现学习者与资源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学习者建立讨论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给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互动式在线学习。第三,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提供逼真的情境活动,反映信息检索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方式,提供对课题检索过程观察与模拟的机会。第四,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考虑到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因素,内容要精细,重点要突出,充分保证移动学习效果。
信息检索教育资源是指为掌握信息检索的知识而设计的学习材料。移动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者通过获取教育资源掌握知识,在移动终端设备成为移动学习最佳支持工具的同时,教育资源将成为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即便移动终端设备有再多的优势,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移动教学资源,那么也不能为学习者提供很好的学习需求。从移动学习面世之日起,传统信息检索教育资源就陷入了诸多不适的困境。
3.1教育资源缺乏多维性
传统信息检索教育资源的组织,习惯于先介绍有关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则等,再介绍基础知识的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类文献信息的检索。但是,传统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知识应用的每一个检索范例都会同时涉及多个概念,每个应用的概念都存在其自身的复杂性,同时这些概念之间还有着相互联系性。而且也没注意到检索范例的复杂性,每个检索范例所应用概念的数量、相互作用的形式也不尽雷同。因此,只靠抽取单一的知识加以运用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将多个概念、原理在具体的情境中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新型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求从多角度组织教学内容,多维度表征知识,为学习者提供认知交叉性的学习环境。
3.2教育资源缺乏交互性
移动学习模式明显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学习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传统学习未能体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未能把学习者置于学习活动中心的地位,导致信息检索教育资源缺失协作式或团队式的交互学习设计。例如制作的信息检索教学幻灯片,虽然图片、网页、文字可以添加到幻灯片中,但不能交互,不能逼真演示。实际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是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的统一,学习不仅仅发生在个体层次上,它同时还具备社会特征。因此,新型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考虑“为学习者创造协作交流的环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交流,以达到获取知识目的”[3]的要求。
3.3教育资源缺乏情境性
“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4]传统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无外乎三个主要部分的教学内容:文献,即信息检索基础理论;检索,即中外文检索系统和传统工具书介绍;利用,即文献信息的利用。但在文献部分,教学设计并没有将教学内容嵌入相关的真实场景之中,而是惯于抽象地讲授一个孤立的概念如何被利用,这种教学内容的刻板结构只适合学习者通过记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械学习,不利于克服概念的抽象性,也无助于对复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新型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求尽可能地为学习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背景,引导学习者基于真实情境多角度理解概念,提供对新知识构建的环境。
由于传统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难于满足移动学习的需求,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信息检索教学资源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新型信息检索教育资源并不是简单的毫无教学设计的书本搬家,而是教师在遵循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移动课程设计结果,作为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离不开起引导作用的学习理论作指导。
4.1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多维性设计
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出:“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做出适宜的反应。”[5]
学习者在学习复杂知识时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表现形式才可以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对知识透彻的理解。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移动学习的教育资源设计提供了最好的理论模型,运用该理论使用超文本可以交叉式表达知识和设计概念与案例多重关联的教学序列,这一点和移动学习终端所固有的特征非常符合。移动学习模式的信息检索教学应基于问题的解决,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新知识的建构,绝不是抽象概念、接受知识和简单记忆。认知灵活性理论要求移动学习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能够反复重组教学序列,多角度表征知识,全方位揭示知识相互的关联性。例如,在组织“索引”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除了告知学习者“索引”这个概念的含义外,重要的是要将这个概念置于相关的学习背景中,选取有教学意义的索引案例,呈现索引基本要素,动态链接与其有关联性的书目、文摘、信息检索工具排检法等概念。这种树型组织知识的设计,学习者可以交叉学习概念,掌握概念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一组有关联的概念,透彻理解单个概念的知识意义以及在不同实例中的灵活运用,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创建知识序列的编辑工具,方便学习者组织自己的学习资料。
4.2基于活动学习理论的交互化设计
活动学习,也称“协作学习”,即以问题为中心组成学习团队,在外部专家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设定共同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分享经验,协作互助。[6]
活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活动是完全相互作用和彼此依赖的,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需要有意图、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7]移动学习是一种交互界面的学习模式,为了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和优化移动学习的效果,超强的交流互动功能应是移动学习教育资源的特征。因此,在进行信息检索教学资源设计时,依据活动学习理论,为学习者营造协作交流的环境,让学习者感受到情感关怀,提升学习者摄取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知识的阻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对学习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如学习者与资源的互动: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爱好;学习者与学习者互动:激发学习热情分享学习成果;学习者与教师互动:破解学习难题拓展学习领域。移动学习背景下的信息检索教育资源要充分体现其互动性,例如利用MSN(即时消息软件)和QQ(即时通信软件)等交流工具,提供能让学习者之间分享信息检索学习经验与提问的答疑平台;利用博客Blog将教学心得呈现给学习者,甚至就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高度关注的问题谈个人思想;利用WiKi(多人协作写作系统)阅读编辑一体化特征,构建教师和学习者社群,学习者只要遵循技术规范就可以创建和修改学习资源,以同教师平等的身份参与共建共享信息检索教学资源;设计基于视频的嵌入式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测试和检索课题单元测试的学习过程反馈。总之,信息检索教学资源设计时要充分满足讨论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要求。
4.3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情境化设计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在有意义的实际情境中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真正的促使知识建构,才可以真正帮助学习者猎取知识。“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一种能力。”[8]学习要在一定的情景或环境中发生才更有效。
融入情境的学习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重要途径,知识的本质只有在其实际运用场景中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传统的信息检索教学资源由于以文字为主,给学习者营造的是主观情景的想象认知,忽略了学习者个性化想象体验,削弱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内联性,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很难正确迁移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或者只能解决教材上的抽象问题,而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9]所以,移动学习信息检索教学资源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灵活设计视频的表现形式。例如在设计“中外文检索系统和传统工具书介绍”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其中“中外文检索系统介绍”部分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学习情境,利用“推”镜头清楚拍摄数据库的检索界面、检索策略、检索步骤,进行直观教学。讲授“传统工具书介绍”的教学内容时,是经过“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之后,为了多角度提供涵盖不同学科的检索课题,实现在检索案例中的知识建构,应考虑以问题情境设计教学资源,将学习问题以自然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利用真实外景拍摄学习者走进图书馆、情报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课题调研的经过;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工具书选取、检索方法确定、检索结果生成的全过程。总之,尽可能地促进知识向真实社会情境转化,以提高学习者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4.4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碎片化设计
非正式学习理论是指利用生活中闲暇时间和地点,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和自我负责的学习。[10]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Stones,J.曾指出,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有50%以上是来源于同学,而并非来源于课堂。可见,正规学习不再构成学习的主体,非正式学习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而以非正式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移动学习教学资源应呈现碎片化特征,由于移动学习基本上都是在闲暇时间发生的,而且学习地点不固定,其存在比较大的不连续性和随意性,为了避免因学习环境和学习地点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有利于随机断点续学,持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者处于干扰环境中的学习效果,应精心提炼出信息检索的教学重点、要点和难点,降低知识负荷。
4.5基于微型学习理论的短文本化设计
微型学习理论是指以文本、音视频、动画的微媒体和短小知识组块的微内容来呈现学习内容并组织学习活动。
移动设备终端形状小,重量轻的便携性优势必定会引发其他弊端,如屏幕小,电池续航能力短,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应充分体现短文本特征。信息检索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移动设备终端有限的内存和CPU处理速度,以及小尺寸显示屏幕,学习者不适宜长时间使用等不尽人意的方面。“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这部分教学资源以讲授概念、定义、原理等文字性内容为主,基于微型学习理论,文字内容设计应是短小精悍,简明扼要,直接醒目的微型单元文档,图片尽可能“使用矢量图形和小数据量的位图图像”,避免移动设备终端的缺陷,适应学习者零散、分块时间的学习状态。
(来稿时间:2014年12月)
参考文献:
1.胡伦,戴继临.移动图书馆支持下的高校学生移动学习模式研究.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3):101-104
2-6,8.王建华,李晶 ,张珑. 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43,50,46,44,43
7.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马庚明.支持情境认知的移动学习课程设计研究.石家庄: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0
10.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分类号〕G254
〔作者简介〕张红(1962-),女,研究生,研究馆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earch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Mobile Learning Era
Zhang Hong
( Foshan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 〕Wit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ing quickly and the extensive use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device, people entered the mobile learning era and mobile learning is in the making in universities. Mobile learning pattern and its requirements in information search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ve been studi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search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ased on mobile learning pattern.
〔Keyw ords 〕Mobile learningInformation searchEducation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