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精读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究
张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一直受到世界各个高校和学科教师的关注,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迅速拉开序幕。从英语基础技能如听力、写作等的培养到英语课程如精读、泛读等课堂模式的“翻转”,都卓有成效。通过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提出FCM在大学英语精读课课前、课堂和课后分别存在的视频制作困难、学生自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使FCM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更加切实有效。
翻转课堂;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改革;措施
翻转课堂(Flapped Classroom)或反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信息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实例之一,其概念来源于国内外学者以及教师的实践探索,但目前并无规定性定义说明,从实践流程和学习本质两个方面来讲,FCM是指教师在课前发布学习资料(纸质或媒体),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资料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答疑、指导实践、知识探究等)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伍宏健 2014)。此教学方式在国内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中都受到了很大重视,尤其是在英语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学者在英语课程的不同领域,对FCM进行了探究。从FCM对传统英语课堂的有力冲击到其各种优势的体现,从教师教学实践到学生对FCM的满意度调查,都能体现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比较赞成与喜爱的(陈晓华 2015)。但在众多的文章论述中,涉及FCM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只是一笔带过,本文根据FCM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情况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提出FCM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笔者以卢海燕(2014)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归纳总结的FCM的教学模式和基本流程图为实践依据,以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综合教程3》Unit 1 Text A Something for Stevie为例,组织2014级会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了FCM模式的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FCM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优势,如: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崔艳辉、王轶 2014)。但需注意的是,FCM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研究者已发现的,如学生的自学效果难以监控与保障,课堂问题讨论拓展的效果难以保证等(陈晓华 2015)。笔者以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广大教师、研究者提出的FCM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FCM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切入点,将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环节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以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调查访问以及笔者自身课堂教学反思为基础,归纳概括FCM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FCM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课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FCM教学中,教师的课前资料准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师课前制作教学视频存在的问题
首先,多数教师在多媒体设计及应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导致教学视频制作耗时长、效果不理想等;其次,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视频制作方式、方法、内容有待探讨,因为FCM以微课视频(主题突出,媒体多样的短视频)为主要依托,而精读单元内容庞杂,几乎可以囊括本单元主题内的各种文化背景、相关词汇等,导致微课视频的选材、制作时间控制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于上述两类问题,笔者以校英语教研室为单位(共24位英语教师,其中女教师23人,男教师1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就多媒体视频制作而言,90%的教师希望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而形式多样(网络课程或学校培训)、自学难度较大、难以坚持等原因影响了集中培训学习的效果。基于精读课程的特点,可将本单元主题下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如文化知识背景、语言技能、阅读技巧等,分别采用不同的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在课前的资料整理、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工合作,每位教师制作指定类型或指定知识模块的教学资料,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课下英语学习动机和有效监测措施
在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调查中,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学习。假设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课前教学视频内容并发现问题,那就失去了FCM在课堂上的教学基础,而导致课程无法进行。就此问题笔者请教了从教多年的资深英语教师,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最终得出要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激励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英语学习动机。课下监测措施可采用网上视频课程学习计分制(详见第三部分课后反馈与监测)来监测督查课前视频的学习情况,为课堂的继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FCM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埃里克·马祖尔提出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传统课堂重在讲授,即突出知识传递的过程,轻视了知识内化的重要性。而FCM模式则将知识传递安排在课前,课堂主要用于知识的内化。根据此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流程操作,课堂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一,对课前学生在视频资料学习中的问题的归纳总结与解答;其二,根据学生对单元知识现有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巩固。对课前问题的讨论与答疑比较好操作,但在学生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和巩固有些难度,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视频学习的掌握程度把握有难度;另一方面,就学生个人而言,每个人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如何做才能较有效地拓展与巩固不同掌握程度的知识也有待考究。笔者在发放课前学习视频的同时将视频中相应的知识点制作成简易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教学视频之后需独立完成相关练习,有问题者,课堂再议。基于个人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学生需在自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问题,笔者将巩固提高的练习测试分为A、B和C三类,难易程度递减,知识点或面不变(可通过变换题型或不同的考查方式达成),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这种方法能够优差兼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
(三)FCM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课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众多对FCM的研究中很容易忽略课后阶段,认为只要完成好课前和课堂的教学操作即达到了高效学习,笔者不以为然。大学英语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阶段性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所以课后的知识复习、反馈、答疑与监测应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可将众多英语精读教学视频课件按照主题的不同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和高效的网络平台,供教师和学生随时上传或下载相关主题的资料。此外,教师还需对每位参与FCM英语精读学习学生的视频等资料进行有效监测,可与该门课程的学分考核挂钩。如搭建网络平台,设置学习ID,按照视频学习时间长短、作业完成情况、答疑频率等获得学分,并将其计入该课程总学分。用此方式管理和监测学生的学习动态,使得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FCM模式高效循环运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本文通过对FCM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及综合前人对此做出的研究发现,在众多教师和研究者沉浸于其可取优势的喜悦中时,对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究,并归纳总结了此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希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应用FCM教学模式。
引用文献
陈晓华.2015.大学英语教学中FCM的应用探究[J].校园英语(下旬),(2).
崔艳辉,王轶.2014.FCM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11).
卢海燕.2014.基于微课“FCM”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4).
伍宏健.2014.“FCM”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36).
作者信息:030000,山西太原,山西工商学院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