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形声字

2015-02-13 10:51陈甸宇陈汝法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声符造字形声字

陈甸宇,陈汝法

说形声字

陈甸宇1,陈汝法2

(1.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2,2.台州行政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考察形声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形声字形符声符的构成及其表音表义都具有复杂性。应从实际出发探讨形符声符的功能和“右文说”的局限性,更应以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探讨形声字。

形声字;形符声符;复杂性

俗话说“道士仙念经念半边”,又有一俗语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说的就是形声字。浅薄的“道士”“秀才”读汉字只读形声字的半边,常常念错而被人嗤之以鼻。我们祖先创造的“六书”——即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形声”造字法我们认为是祖先造字进入了高级阶段,也是造字的成熟阶段。因此,据专家学者统计,在已认识的甲骨文中形声字已有260个,占已识甲骨文28%强,到了金文已增长到50%,汉代许慎撰《说文》收汉字9353个(不计重文)其中形声字已占87%,在7000个现代通用汉字中属于形声结构的就有5631个,由此可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我们学习汉字、运用汉字,似乎可以这样说,必须花大力气学习探求形声的产生、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形符声符表义表音的复杂性并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繁简及其发展趋势,这对我们认识汉字和阅读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似乎可以说汉字的演变史,就是形声字发展史。如上所述形声字占汉字总数80%以上,因此,要学习汉字、运用汉字,必须深入学习、深入钻研形声字。“六书”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我们从汉字纪录语言的性质看似可归纳为表形、表意、表音、音义兼表等四种。表形就是象形,表意是包括指事和会意,表音是指假借,形音意兼表就是形声字了。(至于转注,说解纷纭,争议颇多,历来说法不一。)形声字,顾名思义是由形符即意符和声符或者说音符两部分构成的,形符表示一个字的类属意义,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如“枯草”的“枯”,“木”为形符、“古”为声符;“草”字“”为形符、“早”为声符。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法,在表意文字大量产生以后,运用形声的方法创造新字,其能产性最强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逐步创造出来,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同时结合的形声字是很少的,大量的形声字其源都出于原有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或先或后而造出形声字的。这中间怎么把形符和声符配对在一起而成为形声字,其联系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汉字形声化的不断发展,使汉字逐步形成一种以一定数量的表意的象形、指事和会意为构件的形声文字体系。它造字的途径一般是:一为运用本义分化字,为原本义字另造一个形声字,如源头的“源”字,本来作“原”,许慎《说文解字》说“,水泉本也。从出厂下。原,篆文从泉。”“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所以就把“原”左旁加上三点水作“源”,以区别高原、平原的“原”。二是运用引伸义分化字,为本字某一引伸义造一个形声字, 如“土”字,《说文解字》云“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它的本义是土壤、泥土,但是它有一个引申义是指“土地神”,《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何休注“土谓社也。”王国维《观堂集林·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说“社,古文作土。”[1]所以后来就有形符从“示”声符为“土”的“社”字。三是本字的借义分化而造的形声字,如“果”—“裸”,上述王国维《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是专论“裸”字的,他说“《周礼》‘裸’‘果’杂出”并举了很多例字以证“知古裸字即借用果木之果,《周礼》故书之果,乃是其最初之假借字,而裸乃其孳乳之形声字也。故果字最古,裸字次之。”这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势,形声字造字有本字加符、声符与形符直接拼合,这就必然出现非形声字被形声字取代的现象,所以形声字的能产性极强,在汉字总数中占80%以上。

形声字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字的声音类别。如:

竿 《说文解字》“竹挺也。从竹,干声。”

饿 《说文解字》“饥也。从食,我声。”

里 《说文解字》“衣内也。从衣,里声。”

忠 《说文解字》“敬也。从心,中声。”

瞑 《说文解字》“翕目也。从目、冥,冥亦声。”

这里的“瞑”“恬”出现了“亦声”和“省声”两个名称,还有在形声字的形符中有“省形”的名称。什么叫“省形”?比如“星”,《说文解字》云“,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声。”形符三个日太繁,减去两个日,剩下一个日,谓之“省形”。又如“”,《说文解字》云“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2]认为《说文解字》这种分析是不对的,应作“从高省,夭声。”我们认为梁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一个“从高省”的省形字,因为可以从以“”作为声符的形声字中可以认为它确是省形字,如骄、轿、侨、等都类属于“乔”的高义。什么叫“亦声”?简单地说就是义符兼声符的“义兼声”“声兼义”的字,如上述的“瞑”字,“从目、冥,冥亦声。”另外如“”,《说文解字》云“合市也。从人、会。会亦声。”但是,“省形”“亦声”“省声”可以给认识形声字带来某些方便,也给认识形声字带来某些麻烦,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探究。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构建的位置,一般(不包括特殊的字)认为约有六种,也有说十种的:

左形右声:江、校、论、祺

右形左声:胡、鸽、颉、期

上形下声:草、箕、空、罟

下形上声:盲、基、垄、辜

内形外声:问、衔、闷、闻

外形内声:固、圃、府、裹

形居一角:荆、颖、匙、修

声居一角:旗、爬、徒、徙

形被拆开声居中间:衙、彦、衷、亵

声被拆开形居中间:随、辨、辩、哀

形声字的声符比起形符来要复杂得多,尽管大多数形声字是“左形右声”,但都没有固定的位置,不过从整个汉字系统看,“左形右声”的形式是形声字的基本的构成形式。

形声字数量庞大,占汉字总数近90%。形声字的产生方式五花八门,不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这些衍形体系的文字或者说纯表意的文字可以成为形声字的构件,就是通借字甚至原有的形声字都有可能成为形声字的构件。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每一个语词,似乎也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有与它的意义相类属、与它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所以,不论是抽象的或具体的事物,都很容易用形声的方法造出字来。清代学者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说“水字木字,象形甚易,而江河皆水,松柏皆木,造字若何分别?但可造为形声字,此形声字所以最多也。”[3]对于形声字的讨论探究,先哲和时贤颇多注重声符当然是正确的,我们也准备探讨声中有义和“右文说”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先探讨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形符问题。

形符在形声字中是反映该字的类属意义的,看来似乎比较明确清晰,如“江、河”都类属于水,“松、柏”皆类属于木,但是,如果碰到“省形”的形声字就要犯难了,如上述“喬”字,许慎《说文解字》说“从夭、从高省”肯定不对,应是从高省形、夭声。我们从“”(简化字作乔)作偏旁的形声字加以分析就可以明确“乔”应是“从高省,夭声。”连“五经无双许叔重”的许慎也出纰漏,那我们就应该更加小心谨慎了!兹将以“乔”作偏旁的字录如下:

桥 《说文解字》“水梁也。从木,乔声。”按:桥梁当然是高高的,证明“乔”这个“从高省形、夭声”,它的类属义是“高”。《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桥松”就是高松。

侨 《说文解字》“侨,高也。”段注“侨与乔义略同。乔者,高而曲也。自用为乔寓,而侨之本义废矣。”(乔寓之乔本是上有宀的)。《说文解字》“,举足行高也。”

骄 《说文解字》“骄,马高六尺为骄。”

挢 《说文解字》“挢,举手也。”

这些字都与“乔“的省形字“高“义相类属,认识了“乔“的省形,其他的字就迎刃而解了。形符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不过它只表示类属义,并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有些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形声字不能准确地表意,有的连“类属义“也不能正确表示,有的甚至其意义是相反的,如“远“和“近“、“快“和“慢“。林成滔在《字里乾坤》一书中还指出了还有一些形声字的形旁连“类别“意义都不表示,或者不能正确表示,他说这有三种情况:

第一,社会发展了,词所表示的客观事物或人们的观念改变了,而表示这个词的形旁没有跟着改变。例如:“碗、砝码”诸字从“石”,“本、楼、机”诸字从“木”,“妖、奸、妄”诸字从“女”,现在都很难理解。第二,同音假借和词义的引申。使原形声字的形旁失去了表意性。例如:“特别”的“特”为什么从“牛”?(“特”本义是公牛)“比较”的“较”为什么从“车”?(“较”本义是车上的一种横木)又如:“检查”的“检”为什么从“木”?(“检”本义是书签)“管理”的“理”为什么从“玉”?(“理”本义是对玉进行加工)如果不懂得同音假借和词义的引申,这些字是很难理解的。第三,有的形旁配备,原来就是不科学、不恰当的。例如:“玫瑰”是花,为什么从“玉”?“虹”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从“虫”?[4]

这三个问题提得鞭辟近里,对于那些只专注于声符的探究而忽略形符的深究的人来说,确是一服“清醒剂“!但是,他提出的某些观点和例字,我们是难于苟同的:比如说“有的形旁配备,原来就是不科学、不恰当的。例如‘玫瑰’是花,为什么从‘玉’?‘虹’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从‘虫’?“我们要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探究,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如“虹“字,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虹》[5]就有比较详尽的阐述,甲骨文就有“虹“这个形声字,先人以为虹是一种动物,甲骨文画成弓形的,的确很象一条怪异的虫,很多古籍还说它能饮水,“虹“从“虫“无须疑问。再说“玫瑰“,它的本义是美玉名。《说文解字》“玫,美玉名,火齐,玫瑰也。“又名“火齐珠“,作为花名是唐代以后的事了,大概因其美艳类属而假借的。其馀就不再赘述了。

当然,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在相当一部分形声字经过隶变楷化之后,对一个个具体的字来说,要确定形旁声旁绝非易事:一是省形省声较难识别。如“量“字,《说文解字》:“量,称轻重也。从重省,省声。“这里“从重省“完全可以理解,“省声“就不明其奥了,连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释例中也说“本形声字。非从其义,则不得云省。祗一日字,又何由知为省……阙疑载疑,阙之为是。“[6]二是部位变异,写法不一。如“恭““忝“,本从心,变异写作““。三是笔画嬗变,形声缠结。由于笔画在篆、隶、楷的衍变过程中,导致形符声符难以识别。如:“奉“,《说文解字》“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说的是正确的,古文在“奉“字中有三只手,现在楷书连一只手也看不出来了。所以,学习汉字还需要好好学点古文字知识。

至于形声字的声符问题,先哲和时贤已说得很多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王圣美(即王子韶)治字学,演其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为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7]由此汉字中“声中有义““右文说“,历代学者阐述甚多,成为认识汉字和文字训诂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用“声中有义“分析之便涣然冰释了。“右文说“功不可没,并且已成为认识汉字和训诂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不能笼而统之说形声字的声符都声中有义,只能说一些形声字是声中有义的,另一些形声字的声符是不表义的。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探究形声字声中有义的范围和右文说的局限性。

形声字中的形符和声符最初的系联,似乎可以说是偶然的,也可以说有些也是必然的。在历史长河中,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水平的扩大、提高,词汇在不断发展,文字也随之孳乳发展,必然会有一组组同源词的出现,同源词的特点就是彼此在意义上相通、相近、相关联(颇相当于形声字形符的类属关系),在语音上又相同、相近,因此就有“音近义通“一说。在同源字中也就出现了大量声符相同的形声字,所以刘师培在《字义起于字音说》《小学发微》[8]中论之甚详,比如“仑“字,《说文解字》“仑,思也。从,从册。“段玉裁注“仑,理也……凡人之思必依其理。“《说文解字》说“,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六书正伪·缉韵》“,古集字。指事。凡会合等事从此。“仑,上为,下为册,确有整合分析整理之义,就有论、纶、伦等从仑的形声字,声符就是同源字(词)的字根①陈汝法在《说“论”》一文中专门阐发“”与“论”等几个字词的关系。详见《蠡测集》,语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118页。。有些形声字的声符并不是字根,只是假借后才带有了与之音同或音近的其他字的意义,这可以称作“假借声符“。比如“古“、“故“、“诂“三字为同源字,而“沽、“酤“、“估“三字虽然可以说同源,但是因为“古““贾“二字古音相同,“贾“有买卖和价值义,所以“古“实则是“贾“假借声符。由此可知,形声字声符表义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就是要同源(字根声符或假借声符)。

因此,我们在明确形声字“声中有义“的范围以后,对“右文说“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右文说“理论的科学价值、历史地位和实践功绩要充分肯定并要继续正确地运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因为“右文说“仅仅概括了“声近义通“局部现象,并认为凡同声符的形声字意义就相通,难免乱点鸳鸯,就如常例举“戋“有小义,碰到“践“““““……等字就说不通了,因为不是同源字,只是如前所述的偶然搭配,如果按“右文说“以偏盖全,岂非令人齿冷!因此“音近义通““右文说“在文字训诂中的运用是要慎之又慎的。

汉字形声化的不断发展,使汉字逐步形成一种以一定量的表意的象形、指事和会意为构件的形声文字体系,汉字形声化发展趋势,一是表现为本字加符造字和声符与形符直接搭配造字方法成为最能产的造字方法;二是表现在非形声逐渐被形声字代替。如““字本是象形字,后来其下加“月“字,“骨“就代替了““。又如“麋“字初文本为象形字,后来就被从鹿米声的“麋“字所代替。又如““字本来是个会意字,初文是“达“,表示一个人甩开两手在路上行走要到达某个地方,非常简明,就是现在的简化字“达“,后来到金文、秦简开始繁化了,其字构件有“彳“(表示行道,楷化为辶)、有“大“(表字一个人正在行走,楷化为土)、有“羊“(也许是先人始为畜牧业又尊崇羊,大概是牵着羊行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字从创造的初期就伴随着繁化和简化两条路子。这是因为汉字绝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虽然有仓颉造字说,绝不可信,顶多他可能是根据百姓创造的汉字曾加以整理的人),甲骨文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多至十数甚至数十种,就凭这一点足以证明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同时在汉字书写上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因师授而异,所以就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繁化和简化两种相反的运动自始至终起着作用,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汉字发展的系统整体性,并顺应汉字发展规律。历史证明从汉字脱胎于图画以至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不断简化和不断繁化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繁化和简化似乎是相互排斥的,其实不然,而应该说这是汉字发展内在规律,如甲骨文的“达“,以后繁化为““;又如““以后简化为“集“。再如““““二字简化汉字简化为一字“发“,当初我们这些(特别是从事文字训诂探究的人)学习汉字的人很有意见,怎么能把““““两个字并作一个简化字“发“呢?非常难以接受!经过多年反复思考、探究,深深觉得合并还是颇有道理的,且是符合汉字发展内在规律的。如““,《说文解字》“根也。从髟,犮声。““犮“音ba。““,《说文解字》“身矢(即射字)也。从弓,癹声。““癹“音ba。““““两字声符的读音相同,既可以说是“字根音符“也可以说是“假借音符“,理应属于汉字的形声字系统,《释名·言语》“,也。“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说》认为与“茇““跋“通[9],那么,还有“拔“““等都与““““有音、义的系联也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中间的复杂关系我们还只能说是管窥蠡测而已。同时,我们应该明确“音近义通“并不局限于声符相同的形声字之中,“音近义通“的范围比形声字“声中有义“的范围要大得多,千万不能忘掉形声字的“声中有义“和“假借声符“的同源字先决条件,绝不能犯“秀才识字认半边“错误。

在形声字中,形符是表示类属或范畴的,声符一是表音,二是部分兼表义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这是汉字的形声字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有人为了证明声符声中有义常举的例子“戋“表小义而遭到“残“字质疑,就另辟蹊径说,“戋“字分两个系统:一系与残损一类意义有关,一系与浅小意义有关。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又是什么系统呢?我们应该明确地肯定:形声字的声符功能一是单纯表音的,与该形声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二是不仅表音,而且与该形声字在意义上有联系,这类声符既有表音功能又有表意功能,即示源功能,对语源探求很有价值。这是因为一个形声字的形符大多只能显示该形声字的类属义,而声符却能担负起显示该形声字所记录的词源义的作用,不管是本词源义还是派生分化的词源义都有相同或系联脉络明显的义素。《释名》虽然只注意单个词语的声中有义的个性,并没有表达相同声符的共性,但是它的声中求义的开创之功是非常宝贵的,为后人探求形声字的声符有义开辟了道路。如《释名·释水》“江,公也。小水流入其中,公共也。“[10]到了时贤张舜徽先生的《演释名·释水》“江本横贯东西之名,犹床前横木谓之杠,横贯对举谓之扛也。江之本义谓长江,后引申为大川之名。“[1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语义学对于汉语词义系统的分析,正可以从对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的探讨入手。我们认为探讨形声字声符的示源作用,这对于汉语词源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探讨占汉字近90%的形声字,实际上就是探讨整个汉字内在系统规律。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文字,汉字已经走向世界,学习汉字已在世界各国形成热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自己必须脚踏实地下苦功学好汉字和汉语,深刻认识汉字内在系统规律,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性智慧的结晶,要掌握其中的奥妙不可一蹴而就便能到达更高境界的,因为汉字整个系统太复杂了。就说这个形声字“境“,它从土竟声,以“竟“为源头的还有“镜“,这里关系就比较复杂:音乐终结为“竟“,它与“境““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仔细推敲,“境“是类比引申产生的形声字,是说疆域的终结处,而“镜“完全是假借的结果,认识汉字的性质、演变及其发展方向都有重要意义的。

[1]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45.

[2]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流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132.

[3]陈澧.东塾读书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林成滔.字里乾坤[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57.

[5]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3:2.

[6]王筠.说文释例(卷八)[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1983.

[7]沈括.梦溪笔谈[M].济南:齐鲁书社,2007.

[8]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黄侃刘师培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652.

[9]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述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3:85.

[10]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1984:21.

[11]张舜徽.郑学丛著[M].济南:齐鲁书社,1984:429.

A Study on Phonogram Character

Chen Dianyu1,Chen Rufa2
(1.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2,Guangxi;2.Taizhou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Linhai 317000,Zhejiang)

By researching on origin,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honogram characters,it can dis⁃cover the complexity of shape symbol and phonetic sign as well a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There⁃fore,the functions of shape symbol and phonetic sign and limitation of Right-part Theory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practice with historical,dialectical and evolutive view.

phonogram character;shape symbol and phonetic sign;complexity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1.004

2014-10-20

陈甸宇(1990-),男,浙江仙居人。陈汝法(1935-),男,浙江仙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汉语史。

猜你喜欢
声符造字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汉字形声字识别中义符和声符的家族效应*
英文摘要(Abstracts)
隋文帝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