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兴
(广西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分析
杨宗兴
(广西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摘 要: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推行者和践行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通过具体化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通俗化的语言和广泛化的对象,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民主主义;中国国情;通俗化语言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直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和重要贡献,堪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各国具体环境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各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走向人民群众,实现大众化,首要的就是要实现由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到特殊的、具体的和人民大众的实践紧密相连的理论的转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立足于我国国情,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实践的结合。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p111-1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邓小平在评价毛泽东这一历史性贡献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
路。”[2,p12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并根据我国国情,带领全国人民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2,p302]。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联为借鉴,独立思考,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并强调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常常告诫党内同志:“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1,p115]可见,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大众实践的过程。
1. 创办刊物进行宣传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大力创建报刊杂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毛泽东反复告诉全党:“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3]1919年7月,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并任主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引导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中国工人》《八路军军政杂志》《解放日报》等报刊相继创办,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大众中的普及,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在这些刊物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2. 兴办学校进行普及
毛泽东针对不同群体,兴办学校,成立干部培训班、工人运动讲习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夜校等各种学习组织,向广大干部、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便亲自创办了湖南第一所工人夜校。1920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1年,为培养工人、农民运动骨干,他亲自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同年,毛泽东在长沙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东和湖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青年团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苏区创办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要求各个根据地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和各种干部学校。总之,毛泽东在各个时期通过兴办学校等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增强其革命的自觉性,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 撰写文章进行论述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写出了大量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文章。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写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毛泽东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文章。这些脍炙人口的文章,不仅搞清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更主要的是普及了马克思主义。
在他的演讲与著作中,毛泽东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 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的语言
毛泽东用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的语言,使马克思主义简洁明了,这样就能够使普通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在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时,他说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言壮语;在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时,他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在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时,他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哲学思想。毛泽东通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用精简扼要的语言形式,把长篇论述的文字浓缩为概括性很强的一句话或几句短语,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言简意赅的中国形式,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2. 朴实通俗、生动形象的比喻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善于用朴实通俗、生动形象的比喻,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简明,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生疏的东西变得亲切。例如,在阐述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时,他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p110-111];在讲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时,他说道“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1,p302];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时,他讲到“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1,p287-288];在解释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他说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1,p106]等。毛泽东的这些宣讲,以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的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工农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寓庄于谐、借故说今的手法
毛泽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采用寓庄于谐,借故说今的手法,巧妙地融合二者为一体,使马克思主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迸发出勃勃生机。如在论述党的思想路线时,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全新的科学含义,强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p801];在讲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时,毛泽东引用“新陈代谢”这句成语,并解释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1,p323];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时,毛泽东讲到“有的放矢”,认为马列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3,p801];在阐释整体和局部相互间的辩证关系时,毛泽东用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3,p145];在解释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时,毛泽东引用了“削足适履”这一典故;在解释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时,毛泽东引用“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名言警句。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中,用民族语言形式来表现其科学内容,令人回味无穷,大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和说服力。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特点,分层次地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广泛化、多重化。
1. 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对象
毛泽东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他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4]要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没有大量的真正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干部是不可能的。因此,毛泽东强调党的干部更要精通马克思主义,“二百七十四个中央委员,及一千以上的高、中级在职干部都应当认真读书学习,弄通马列主义”[5]。只有学习读书,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广大农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
“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3,p305]毛泽东通过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把他们从自身的阶级局限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
3. 小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之一
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之一,毛泽东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他们的思想,目的是帮助其学好马列主义,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3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93.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On Mao Ze-Dong’s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m
YANG Zong-xing
(Institute of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ning 530222, China)
Abstract:Mao Ze-dong is an active performer and practicer of Marxism popularity.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he not only adhe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 doctrine, but also doctrined Marxism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ncrete content,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generalized object. He made Marxism increasingly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and become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s ideological weapon and spiritual strength.
Key Words:Mao Ze-dong; Marxism popularity; new democracy; Chinese conditions; common languages
作者简介:杨宗兴(197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收稿日期:2014-10-2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YB113)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3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