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的节俭政治

2015-02-13 10:03王士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隋文帝廉政文化

王士立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隋文帝杨坚的节俭政治

王士立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稀有的节俭皇帝。他厉行节俭政治,自俸甚薄,对皇子约束严厉,节省官费支出,减少扰民之举。抑制了社会上的奢靡之风,造就了一批廉吏。成为历史上廉政文化的一个范例。

关键词:隋文帝;节俭政治;廉吏;廉政文化

隋文帝杨坚以史为鉴,懂得“俭以得国,奢以失国”的道理。为了隋朝的长治久安,杨坚厉行节俭政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廉政文化的一个范例。

自古以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俭朴与否,直接影响百官。戒奢从俭,杨坚首先从自己做起。他自俸甚薄,是中国历史上稀有的节俭皇帝。

《隋书》称:杨坚“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1,p54]。杨坚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外出所乘的车轿等物,尽量不做新的,有的地方破了,随时补一补再用。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有一个肉菜。开皇元年(581)三月,他诏令“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四月,令太常散乐并放为百姓,禁杂乐百戏。大臣苏威见宫中以银铸帐幕钩,向杨坚盛陈节俭之美,杨坚立即为之改容;下令雕饰旧物完全除毁。有的官吏给杨坚送干姜,用布袋装着,他认为太耗费,大加谴责。他去进香,有关部门官吏用毡袋装香料,他认为太靡费,竟然用竹板打了送香料的官吏,引为后戒。杨坚所穿的衣服,多是布帛所做,很少用绫罗绸缎。开皇十五年(595)相州刺史豆卢通贡奉了一些绫文细布,杨坚命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烧掉,以戒奢侈。

杨坚的节俭,还表现在后宫的清简,以及对后宫和皇子的约束上。

北周宣帝在位时,荒淫无度,皇后就有5个,贵人以下更无定数,后宫衣饰粉黛耗费惊人。杨坚即位后,进行大幅度改革,除皇后外私宠很少。由于独孤皇后嫉妒心重,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自嫔以下置60员,只及隋炀帝时后宫120员之半。较之晋朝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后宫美女近万人,更显得清简了。独孤皇后限制了杨坚的荒淫,也节省了开支。开皇十一年(591),西疆吐谷浑主遗使至隋都,奉表称藩,请求接纳美女以备后庭,杨坚不允。他对吐谷浑使者说:“朕情存安养,欲令遂性,岂可聚敛子女以实后宫乎?”[1,p1844]

杨坚经常教育他的儿子注意节俭。有一次太子杨勇因为在一副蜀地出产的铠甲上刻上花纹,就批评他奢侈。杨坚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2]杨坚命人取出一件他穿过的旧衣服,留在杨勇那里,警戒其不要奢靡。又把他以前佩带过的一把刀子和杨勇当年任上士时常吃的葅酱一盒,一并赐给杨勇,戒其不忘昔时之事。可谓用心良苦。以后杨勇仍追求铺张,成为他被废黩的原因之一。

杨坚的第三子杨俊,也是因为奢侈不法,受到杨坚严惩。杨俊,开皇元年(581)立为秦王。翌年,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12岁。加右武卫大将军,领关东兵。开皇三年(583),迁秦州总管。开皇六年(586),迁山南道行台尚书令。平陈战争中,任山南道行军元帅,督30州总管,屯兵汉口,为长江上流节度,有战功。后授扬州总管44州诸军事,转并州总管24州诸军事。

杨俊居官,起初颇有好名声,杨坚闻而大悦,下书奖励。后来杨俊恃皇子地位,生活越来越奢侈,不把法律制度放在眼中。他指使下属放高利贷,敲诈勒索,许多百姓和一些小官吏深受其害。杨坚听说以后,特地派人去调查处理,把杨俊手下的人抓了100多个。但是杨俊不知悔改,更加胡作妄为。他“盛治宫室,穷极侈丽”。用香料涂粉墙壁,用美玉、黄金装饰台阶,梁柱间到处镶着明镜,嵌上宝珠,“极荣饰之美”。又搜罗许多美女,日夜寻欢作乐。杨坚知道这些情况以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罢免杨俊的官职。

左武卫将军刘升为杨俊说情。他对杨坚说:“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廨舍而已。臣谓可容。”杨坚说:“法不可违。”意思是不论什么人都得遵守国家的法律。刘升又进谏,杨坚忿然变脸,刘升只得作罢。过了几天,大臣杨素又去劝说杨坚赦免杨俊,杨坚仍旧不允。他说:“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1,p1240]杨坚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别制“天子儿律”,不讲父子情面,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本来,杨俊因宠幸姬妾,遭其妃崔氏嫉妒,于瓜中放毒,使杨俊染病,征还京师。杨俊罢官以后,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杨俊抱病致书杨坚,表示认罪,请求宽恕。杨坚对送信的人说:“我艰苦创业,都是为了他们子孙,希望他们守之而不失。他是我的儿子,却要断送杨家天下,叫我还有什么可说?”杨俊听后既惭愧又害怕,病情进一步加重。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求杨坚宽赦杨俊,恢复原官职。杨坚心如铁石,不因杨俊重病而怜悯,仍然不许。

开皇二十年(600)六月,杨俊病死,时年30岁。杨坚闻知,只哭了几声而止。杨俊所有侈丽之物,悉命烧掉。令送终之物,务从俭约,作为后法。杨俊手下僚佐请求为杨俊立碑,杨坚不同意。他说:“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1,p1240]

这便是杨坚大义灭亲、严惩皇子杨俊奢侈不法的经过,足见杨坚实行节俭政治是比较坚决的。

杨坚第四子杨秀也因奢侈不法获罪。杨秀于开皇元年(581)立为越王。未几,改封蜀王,拜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翌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开皇十二年(592)任内史令,居相位,又任右领军大将军。不久,出镇蜀地(今四川地区)。

杨秀“好奢侈”。他以追捕少数民族平民为乐,每次捕到山僚的男子,便“以为阉人”。还“生剖死囚,取胆为药”。由于长史元岩进谏才停止这样做。开皇十三年(593)元岩病逝后,杨秀“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又与王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僚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因为他对废太子杨勇“意甚不平”,杨广怕杨秀终为后患,便派杨素搜集杨秀的不法行为,向杨坚密报。杨坚便于仁寿二年(602)年初,召杨秀回京。

杨秀抵达京师后,杨坚见到了离别多年的儿子,却一句话也没有说。第二天,杨坚便派使臣对杨秀进行严厉的斥责,杨秀谢罪。杨坚在大殿之上对朝臣说:“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1,p1242]群臣看出要对杨秀兴师问罪,纷纷进谏。开府庆整说:杨勇既废,秦王已死,陛下现子不多,何至如此!“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杨坚听后大怒,欲断其舌。杨坚对群臣说:应该把杨秀这个畜牲斩于市,以谢百姓。于是命杨素等人调查审理此案。仁寿二年(602)十二月二十日,杨坚下诏贬杨秀为平民。杨秀被贬固然有杨广和杨素从中陷害的原因,而杨坚对杨秀奢侈不法却是痛恶深绝的。

杨坚俭约还表现为对民力比较爱惜。杨坚在位期间对民众征调比较少,注意减少扰民之举。

开皇九年(589)隋灭陈以后,百官纷纷奏议,都要求杨坚举行封禅大礼。所谓封禅,古来有之。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目的在于宣扬封建帝王的天命攸归,欺骗人民大众。秦、汉以后常有帝王举行这种封禅大礼,耗费巨资,扰民不堪。杨坚头脑比较清醒,对百官奏议没有采纳。他于当年七月下诏说:“岂可命一将军,除一小国,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而今以后,言及封禅,宜即禁绝。”[1,p33]杨坚说自己功德不大,不应封禅;实际上他是认为违背了节俭政治的原则。不管怎么说,“禁绝封禅”是值得称道的。

当年十一月,考使定州刺史豆卢通等人上表,又请杨坚封禅,杨坚不许。后来,兖州刺史薛胄派遣博士登泰山,观古迹,撰成《封禅图》及仪礼献于杨坚,劝他封禅,杨坚依然不许。开皇十四年(594)晋王杨广率百官抗表,固请封禅。杨坚令牛弘定仪注;既成,杨坚认为“兹事体大”,没有实行。改为东巡,致祭泰山。

杨坚的节俭政治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官俸支出的减省,二是军费负担的降低。

开皇三年(533),杨坚根据臣下建议,改革地方建制,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一下子罢去508个郡级行政机构。原来郡分九等,郡太守以下属吏依等为77人至146人,平均一郡官吏大约112人;罢去508个郡,大约共减少官吏5.689 6万之众(另京兆郡属吏244人未计入),占原有州郡县三级地方官吏的33.12%,从而减省相当数量的官吏永业田、职分田和郡守俸禄负担(郡守分九等,岁俸禄100石至300石)。同时又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并省了不少州、县(数目未见记载),进一步精简了官吏数目,减省了养官费用。开皇九年(589)隋平陈后,杨坚随即罢去南方诸郡,全国划一,又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析置州县。不仅提高了地方机构行政效能,同时节省了财政支出。

隋朝初年,由于北疆有突厥的威胁,南方与陈朝、后梁对峙,军兵数量趋于增加,军费开支尚大。开皇五年(585)隋朝制胜突厥后,杨坚对突厥“节之以礼,不为虚费”,军费减省,赏赐也有节。开皇七年,隋灭后梁;开皇九年,隋灭陈,国家统一,由战争时期转入和平时期。杨坚当即下令“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1,p33]。“禁卫九重”是指中央十二府的禁军;“镇守四方”是指中央管辖下的地方军区和总管府军队,除此以外的军队全部裁免。开皇十年,又诏令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杨坚对军队实行压缩精简,使军费支出大为减少。开皇十年,杨坚对府兵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从而使国家军费支出更为降低。开皇初年实行的府兵制度,承袭北周,府兵专立军籍,费用全由国家负担。开皇十年杨坚诏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1,p35]令军人悉属州县,就是军人除另有军籍外,还同自己的家属列入州县户籍,转为民户。军人及其家属皆按照均田法受田。军人平时耕作,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府兵制下的军人,也是均田制下的农民,实现了寓兵于农。府兵受田而免租调力役,从征时自备武器装备和资粮,从而减少了国家军费负担。

此外,杨坚还重视匡正民间风俗,以倡简朴之风。如开皇中,京邑和外州都邑百姓,每年正月十五日夜,燃灯作角抵之戏(包括摔跤在内的杂技百戏),竞相攀比排场。往往搭起高棚,大幕遮天,人戴兽面,男为女服,打扮华丽,车马塞道,大摆酒宴,音乐伴奏,靡费财力无数。治书传御史柳彧上书杨坚,认为这种风俗“非益于化,实损于民”。于是杨坚下诏颁行天下,禁断此事。

杨坚厉行节俭政治的结果,首先,减省了国家财政支出。这成为隋朝殷富的原因之一。关于隋朝之富,古今史家,众口一词。“用处常出,纳处常入”“府库盈溢”“资储遍于天下”的记载不绝于书。元朝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3]清初王夫之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4]

其次,净化了社会风气。两晋以来,奢靡之风盛行,整个统治阶级贪婪腐败,穷极奢侈。西晋重臣何曾一掷千金,“犹曰无下箸处”。石崇与王恺斗富,纵欲无限。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史称由于杨坚躬履俭约,上行下效,积久成为风气。开皇、仁寿年间,士人的便服多以布帛制作,不用绫罗绸缎;装带只用铜铁骨角,而无金玉之饰。完全改变了两晋以来士族权贵中盛行的争奇斗富、奢侈淫乐之风。

最后,造就了一批廉吏、循吏。杨坚厉行节俭政治,彰显了廉洁高尚、贪腐可耻的理念,由此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从而造就出廉吏、循吏的群体。杨坚对于清廉的官吏,一表彰,二赏赐,三升迁,使廉洁之士比肩于朝,树为榜样,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杨坚的政治智慧和贤明之处。

治书侍御史柳彧,官至从五品,但家贫无以为宅。杨坚因其忠直有贡献,令官府为他建筑住宅。

直秘书内省李文博,家素贫。

韦师,初为河北道行台尚书,兼领晋王杨广司马。平陈之役,以本官领元帅属官。陈国府藏,悉委于韦师,“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杨坚任命他为州刺史,“甚有治名”。

赵轨,开皇初任齐州别驾,有能名,是一个清廉的官吏。其东邻桑葚落在他家,赵轨赶紧派人完全拾还其主。告诫诸子说:“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入。汝等宜以为诫。”在州4年,考绩连年第一。持节使者上报杨坚,赏赐物300段,米300石,并征赵轨入朝。离任时父老前来送行,挥泪说: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因此不敢以壶酒相送。您的廉洁像清水一样清澈,今天就请饮一杯水饯别吧!赵轨接水饮下。后来杨坚授赵轨原州总管司马,赴任时在道夜行,其左右的马跑入田中伤了庄稼;赵轨令即驻马不行,等到天明找到庄稼的主人,赔了钱才去。

柳俭,很早就立行清苦,为州里人所敬。隋初,杨坚以柳俭为广汉太守,甚有能名。不久擢拜蓬州刺史,又迁邛州刺史,在职十余年,夷人悦服。后来蜀王杨秀得罪,柳俭因与杨秀有交往而被免职。柳俭还回乡里,乘旧车瘦马,妻子衣食不足,见者莫不叹服其清廉。

《隋书》作者对以上2人评论说:“柳俭去官,妻子不瞻;赵轨秩满,酌水饯离,清矣!”[1,p1688-1689]柳俭、赵轨这样清廉官吏的出现与杨坚推行节俭政治有密切关系。

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当时正进行平陈战争,征人在路有疾病者,公孙景茂用自己的一部分俸禄买食品和药品,分别赈济。救治了千数人。杨坚闻而宣告天下,表彰他修身洁己。开皇十五年(595)拜伊州刺史,第二年因病征还,官吏百姓号泣于道。后转道州刺史,公孙景茂用自己的全部俸禄买了牛犊、鸡和猪,分给孤弱不能维持生活的人。

辛公义,以平陈军功授岷州刺史。当地风俗非常惧怕疾病,若一人有病,合家皆避,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因此病者多死。辛公义对此非常忧虑,决心要改变这种风俗。于是分遗官员巡视各地,发现有患病者,皆用车接至州府治疗。到了暑月发生流行疾病时,病人有时达到数百,州府厅廊住满。辛公义亲自设一床,独坐其间,终日连夕,进行看护。他所得俸禄全部用来购买药品和请医治疗;又亲自劝病人饮食。辛公义召病人子孙进行劝导,诸病家子孙皆惭谢而去。后来有人遇病,皆争着找辛公义,若其家无亲属,辛公义就将其留养。于是,原来的风俗改变,合境之内皆呼辛公义为“慈母”。

房恭懿,性沉深,有局量,达于从政。开皇初,吏部尚书苏威推荐为新丰县令,其政绩为三辅地区之最。杨坚闻而嘉奖,赐物400段。房恭懿将所得赐物全部分给穷乏百姓。不久,又得赐米300石,房恭懿又用来赈济贫民。后苏威重新推荐,超拜泽州司马,有异绩,杨坚又赐物百段,良马一匹。不久,迁德州司马,在职岁余,其政绩又为天下之最,杨坚又赐物百段。杨坚对诸州朝集使说:“房恭懿所在之处,百姓视之如父母。朕若置之而不赏,上天宗庙其当责我。内外官人宜知我意。”于是令房恭懿为使持节、海州诸军事、海州刺史。

刘旷,性谨厚。开皇初,为平乡县令,禁绝铺张,单骑去赴任。人有争讼者,刘旷晓以义理,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贫乏。百姓感其德化,相互说:“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刘旷在职7年,风教大洽。当地监狱中没有系囚,监狱内皆长草,庭院可张罗捕雀。后去官,官吏百姓不论少长,皆号泣于路,送行数百里不绝。后任临颖县令,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尚书左仆射高颎把刘旷情况报告杨坚,杨坚当即召见,慰劳说:“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良足美也!”杨坚又对周围侍臣说:“若不殊奖,何以为劝!”于是下优诏,擢拜莒州刺史。

以上许多关于正身律己、勤政节俭的清官廉吏的出现,是传统优秀廉政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澄清当时吏治,革洗官场污风,有重大作用;也巩固了统治政权的基石。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的廉政文化可为后世鉴戒。

不过,隋文帝杨坚的节俭政治也有局限性,在他统治后期有建造仁寿宫和行宫12所的奢侈之举。

开皇十三年(593),杨坚令尚书右仆射杨素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北建造仁寿宫(在今陕西麟游县西)。杨素征调民力,平山填谷,营建宫殿,楼台亭谢,高耸重叠,婉曲相连。对民工役使紧急,不少民夫累死。他们的尸体被推填坑穴里,盖上土石,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时方暑月,未及掩埋的死尸,就用火烧掉。宫建成后,杨坚命尚书左仆射高颎前往察看,高颎回奏说:“颇伤绮丽,大损人丁”。杨坚大怒说: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杨素怕受处罚,就拜见独孤皇后说:“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宫,何足损费!”独孤皇后支持杨素看法,并将此意讲给杨坚听,杨坚的态度有了改变[1,p1285]。待杨坚与皇后等人入宫游观以后,非常欢喜,夸赞杨素“忠孝”,赐钱百万,锦绢3 000段。在这里,节俭政治连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了。以后,杨坚差不多每年都要行幸仁寿宫,一住几个月。开皇十八年(598),杨坚令自京师至仁寿宫建行宫12所。从此经常逍遥于青山幽谷之中,以至于流连而不知返。不过,像建仁寿宫这样的奢侈之举在杨坚当政的年月里还是不多。杨坚至死,在遗诏中仍然嘱咐丧事“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1,p53]。说明还没有忘记他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86:5573.

[3]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225.

[4] 王夫之.读通鉴论[M].上海:世界书局,1936:389.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The Thrifty Policy of Emperor Wen Yang Jian in Sui Dynasty

WANG Shi-li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Emperor wen, Yang Jian in Sui dynasty is a frugal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His austerity politics, his thin pension, his severe constraints on the princes to save government expenses and his policy to reduce disturbing act for local folks suppressed wasteful phenomenon of the society and create a number of good governors. It is a good example of thrift politics in history.

Key Words:Emperor Wen in Ssui dynasty; thrifty politics; thrifty governor; probity culture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21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082-04

作者简介:王士立(1935-),男,江苏连云港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收稿日期:2014-09-28

猜你喜欢
隋文帝廉政文化
不以公权泄私愤
直谏诤臣
——赵绰
隋文帝造字
刍议廉政文化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
略论隋文帝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