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法认知

2015-03-08 11:54鲁志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鲁志杰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进修学院,北京 100083)

论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法认知

鲁志杰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进修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通过研究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及语法作用,发现汉语注重“意合”的特点,分析了主谓谓语句与汉语中其他句式之间的内在转换关系,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说明汉语主谓谓语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形式区别和语义联系。

关键词:主谓谓语句;语法特点;意合

一、概述

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是单句句法结构层面上的一种特殊句式,它是由主谓结构作谓语来表述全句主语的句型结构。邵敬敏指出“第一个指出这种特殊句式的是陈承泽,他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和《学艺》第二期里认为是:‘得以句为说明语’”[1,p149]。指的是“他性格好”一类的语言表达形式,揭示了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语法现象。孙德金指出“最早使用‘主谓谓语句’这个说法的是《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该书列举出了三种类型的主谓谓语句”[2]。黎锦熙先生把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看作是形述字句,他认为“‘形述子句’是不完全的句子形式,‘外动’缺‘宾’,‘宾’到句首充当主语去了”[3]。邵敬敏认为“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将主谓谓语句看作“句子形式用如描写词”。正式把它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进行描写的,首推赵元任,他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整句作谓语的谓语类型”[1,p151]。

李敏提到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范围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之一[4],陈洁也指出“这种句型的分类和范围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迄今为止还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5]。李珠根据大主语与小主语的关系将主谓谓语句分为了六类[6]。丁声树把它分为三类,即甲类主谓谓语句中的主语和全句的主语有关系、乙类主谓谓语句全句的主语在意义上是主谓谓语的受事和丙类主谓谓语句当中常常有“也”字、“都”字,其中的主语对谓语讲是受事[7]。从丁先生的分类看,甲类说的过于笼统,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是领属关系还是语义关系,另外,乙类和丙类有部分重叠的现象,如“这件事他也赞成”“这个问题我们都讨论了”这样的句子。胡裕树认为是“由一般的主谓句转换而成的”[8],分为三类:一是把主谓句中某一动词的宾语或宾语的某一部分提到句首,如“这个故事我没有听到过”。二是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具有领属关系,例如“他身体健康”。三是由全句修饰语中减去介词“关于”“对于”等构成的,例如“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这样的分类虽简单易懂,但是概括的不够全面,像“他一口水也不喝”和“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这样的句子,就无法进入上述的分类。朱德熙把它分为七类,把整个主谓结构的主语记作S,把谓语部分的主语记作S’,按照S与S’的意义关系、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义关系、使用的词语的类别和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给主谓谓语句分类[9]。这样的分类虽具体,但比较繁琐,会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黄伯荣、廖序东主张分为五类,包括大主语与小主语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和“施事‖受事—动作”的、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泛领属关系的、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的和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的这五种类别[10]。基于前人的基础,两位先生对于主谓谓语句的分类已经很完善了,但是我们还是能发现“他说话很慢”这样的句子没办法进入以上的分类。

基于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可分为四类:施受型、领属型、关涉型和周遍型。

1. 施受型

针对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而言的,大主语为施事的句子,如“他什么苦都吃过”“她唱歌很好听”。大主语为受事的句子,如“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本书你拿走”。

2. 领属型

大主语与小主语间具有领属关系的,如“我肚子痛”“老王脾气很好”。

3. 关涉型

指的是大主语对谓语部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如“路远我不怕”“天冷你多穿点”。

4. 周遍型

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以一定的形式强调所指的内容具有普遍意义的句子,如“什么困难他都能克服”“任何苦难她都能承受”。

二、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及语法作用

主谓谓语句由一般的主谓句因表达上的需要转化而成,其结构并不是严格地按照“主语+谓语(主谓结构)”的线性顺序构造的,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在语法上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一)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

1. 形式结构特点

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结构作谓语的句子,陈建民认为:“主谓谓语句一般包含两层,第一层是大主语。大主语可理解为话题,大谓语对大主语作说明,说明性多于叙述性。第二层是大谓语,它本身又是主谓短语,由小主语和小谓语构成。主语是小句的主谓谓语句,其结构式为:(NP-VP)—(NP-VP)。”[11]

这在形式上就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主谓谓语句,即一种是大主语为名词性成分的主谓谓语句,如“这部影片艺术水平很高”“这首歌曲调明快、歌词淳朴”“他办事挺认真”“你说话太快”,其结构为:NP1—(NP2-VP)和NP—(VP1-VP2)。另一种是大主语为小句的主谓谓语句,如“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路远我不怕”这样的句子,其结构为:(NP1-VP1)—(NP2-VP2)。

主谓谓语句与句首带状语的句子、宾语倒装句在结构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像“下午我们开会”这样的句子,邵敬敏指出吕叔湘将其看作是句首带状语的句子[1,p151],但也有一些人将它视为主谓谓语句,如朱德熙、宋玉柱等人。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宾语倒装句,大家对此看法不一,黎锦熙认为没有绝对的界限可划,但可根据“现实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关系”来确定它的类型[3]。例如“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他们还没做,交给他们吧”根据此处具体的语境,可判断出是主谓谓语句。

2. 信息结构特点

主谓谓语句的信息结构是:“话题—述题”,是一个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推进过程。袁毓林认为大主语是通过一系列语法过程“话题化”而生成的,主谓谓语句的这种“话题—说明”结构是派生句式[12]。

话题通常是叙述的对象和出发点,述题是针对话题的描写和说明,述题是句子中叙述的核心内容。汉语母语者的思维有着凸显话题的特点,映射到句法上就是话题优先,主谓谓语句是典型的话题先行句。主谓谓语句是从话题出发的,对其内部的“次话题”进行展开的层级性描写,形成“主话题+次话题+次述题”的结构特征。例如:

(1)这个女孩子我很喜欢她。

(2)他一口水都不喝。

表1 句子“话题—述题”层级性描写

(二)主谓谓语句的语法作用

汉语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张旺熹指出主谓谓语句不单是句法层面的结构形式[13],齐沪扬对主谓谓语句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14]:

1. 对人、事物从某一方面进行说明、解释、描写、评议、判断

(1)这首歌曲调明快,歌词淳朴。

(2)她眼睛很漂亮。

(3)这本对外汉语教材观点新颖,例句生动贴切。

2. 对处所状况进行说明描写

(1)圣诞节的时候,人民广场人更多,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站的地方。

(2)这儿夏天凉快。

(3)玉龙雪山山高路险,气候复杂。

主谓谓语句的语法作用一般有三种看法:一是胡裕树认为主谓谓语句的作用是“判断性”的[8]。二是吕叔湘认为“主谓谓语句的作用,说明性多于叙述性”[15]。三是黎锦熙认为主谓谓语句对主语来说是“形容性”的[16]。“说明性多于叙述性”这一观点,说明了主谓谓语句作用的多样性。李子云也指出主谓谓语句的作用是多样性的,它既有判断作用,也有描写作用,在一定情况下,也带有叙述性质[17]。

这种作用的多样性与综合性是由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决定的,由于小谓语的构成性质不同,主谓谓语对于主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说明—判断;说明—描写;说明—叙述。例如:

(1)a. 三个人一人一件大衣。

b. 无线电他内行。

(小谓语是名词性的,说明—判断)

(2)a. 他身体很好。

b. 她工作很努力。

c. 他性子急,但办事认真。(小谓语是形容词性的,说明—描写)

(3)a. 她一口水都不喝。

b. 自行车他骑走了。(小谓语是动词性的,说明—叙述)

三、主谓谓语句体现了汉语意合特点

汉语是缺乏形态的语言,语法表达手段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这就决定了汉语具有意合性强的特点,主谓谓语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大多依靠于语义的贯通与语境的映衬。

主谓谓语句同一般的主谓句相比较,语法上的差异性体现在语序的变化,语义上的变化并不明显。语用上,需要根据语言使用过程中表达的需要而做出句式上的选择。由主谓谓语句的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在语法的三个平面中,汉语更重视语用层面,研究语言单位与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分关注于语义层面。如“这个字我也不认识”这句话在陈述“我不认识这个字”的基础上,主要是想表达说话者的一种态度,即知识的欠缺,对这个字的认识程度不够,而不过分关注“这个字”在语义上是受事的语义关系。再如,“所有的学生,他最聪明”这句话中“所有的学生”只是起到了背景映衬的作用,侧重点不在于他与别人进行比较,而在于说话者对“他”聪明程度进行的主观或客观评价。汉语的主谓谓语句由于其结构的特点,使得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注意句子中谓语的部分,这样句子表层的话语意义、深层的语义关系和表达的“弦外之音”都要通过汉语的意合特点来表明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与评价。

在主谓谓语句中,汉语的意合特点体现在易具歧义、多解的语句内。我们可以对“她眼红”和“你脸大”这两个句子进行如下的变换分析:

基式:A她眼红。B你脸大。

变式:A1她眼很红。B1你脸真大。

变式:A2见人家有钱,她很眼红。B2你脸真大,什么都说。

A句中“她眼红”可能是一般的描述,也可能是看到别人有名利而羡慕嫉妒,变换成A1后句子意义发生了变化,只是对她的眼睛红的状态进行描写,没有引申的含义,A2句有了具体的语境,这里的“眼红”指因为见人家有钱而嫉妒。不能单靠字面义来解释,只能靠汉语的意合性和具体语境来理解句子含义。B句中“你脸大”一般会有“脸的实际面积、脸皮厚和面子大”多种理解。由于汉语意合的特点,它的变式B1的意思也可理解为以上三种的意思,B2语义上的歧义就消失了,只表示“脸皮厚,不知羞”这一层的意思。汉语主谓谓语句内部深层的语义有时不能从形式上做出区分,只能从意合上理解。

汉语不注重形态,主谓谓语句也没有十分严格的形态标记,使得主谓谓语句结构之间显得松散,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什么活儿我们都干”“苹果五毛钱一斤”“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使得整个句子具有“以神统形”的意合的特点,只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实质性的内容,而不特别在意所用的语言形式。

四、主谓谓语句与其他句式的转换

因表达的需要,主谓谓语句产生于一般的主谓句并“脱颖而出”,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由于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因此有必要探究主谓谓语句与其他句式之间的内在关系。

1. 主谓谓语句与谓词性谓语句

表2 主谓谓语句与谓词性谓语句的句义比较

在主谓词组作谓语的主谓谓语句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不能随意插入助词“的”,如果插入助词“的”,有的句子整个结构会变成“主语+谓词性谓语”的句式,有的主谓谓语句加了助词“的”后会不能成立,显得不合法。

由此可见,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泛的领属关系这一类型的主谓谓语句加“的”后易变为谓词性谓语句。

2. 主谓谓语句与“把”字句

沈家煊指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处置,把字句可以称为‘处置式’”[18],其实表示处置、致使的语义特征并不是“把”字句的专利,“处置”并非“把”字句所特有的语法意义。处置义并不是由句式决定的,其影响因素是,动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主谓谓语句也可以表达“处置义”,构成广义上的“把”字句。如:“衣服姐姐洗干净了”“杯子弟弟打破了”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1)主谓谓语句在表示“处置义”时的条件

通过对“作业我做完了”“衣服姐姐洗干净了”“花瓶妹妹摔碎了”这样的句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特点:大主语(即话题)“作业”“衣服”“花瓶”在语义上是“做”“洗”“摔”这几个动词广义的受事,是句子中的处置者,而“做完了”“洗干净了”“摔碎了”是句子的述题成分,也是处置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可以得出:以处置者作为话题,以处置结果作为信息焦点的主谓谓语句,可进入广义的“把”字句。反过来以处置者作为话题,以处置结果作为信息焦点的字句也可以转化成NP—(NP-VP)结构的主谓谓语句。

(2)主谓谓语句在表示处置义时所受的限制

在语义关系上的限制。表示处置义的主谓谓语句在形式上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关系:一是“受事的领有者+受事+动作动词”,如“弟弟杯子打破了”。二是“受事+施事+动作动词”,如“杯子弟弟打破了”。

在处置对象长度上的限制。处置对象放在处置者和处置结果中间,长度上要求不能过长。如:

(1)弟弟杯子打破了。

(2)弟弟那个杯子打破了。

(3)?弟弟那个很漂亮的杯子打破了。

(4)*弟弟的那个喝咖啡用的很漂亮的杯子打破了。

处置对象的长度越长,可接受度越低。消除这种限制的方式除了停顿外,是使用“把”进行表达。如:

(5)弟弟杯子打破了。

(6)弟弟把杯子打破了。

(7)弟弟把那个杯子打破了。

(8)弟弟把那个很漂亮的杯子打破了。

(9)弟弟把那个喝咖啡用的很漂亮的杯子打破了。

(3)主谓谓语句与“被”字句

汉语主谓谓语句也可以表达行为对目标物的影响性,在这一点上,它与“被”字句具有相似性。“被”字句的作用是在语用层面上凸显某个事物遭受到某个行为动作的影响,这就要求被凸显的对象必须出现,而“被”的宾语出不出现皆可,邵敬敏也指出“‘被字句’可以分为‘动因被字句’和‘被’的宾语省略或隐含的‘省隐被动句’”[19],体现了“被”字句强受事性、弱施事性的特点。如:

(1)杯子弟弟打破了。

(2)杯子被弟弟打破了。

(3)杯子被打破了。

(4)*被打破了。

这样的主谓谓语句与“被”字句在形式上的差异只是有无“被”,可以理解为是意念上的被动,而且仅限于NP1—(NP2-VP)这样的结构,且VP对NP1具有影响性。在深层语义上,这二者还是有差异的。

(5)酒他喝了。

(6)酒被他喝了。

“酒他喝了”侧重于表达陈述一个事件,酒是否喝干这样的信息并不得知。“酒被他喝了”这个句子张伯江解释为一定是完全喝掉了一定量的酒[20]。可见,“被”字句所表达的“受影响”的语义更彻底。

五、结语

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考察,分析了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结构特点、语法功能。基于表达上的需要,依托于语境,通过形式上语序的变化,论证出主谓谓语句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用较少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充分和深层次的内容。将主谓谓语句与一般的谓词性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关系,并提出相互间转换所需要的条件,论述三者之间深层语义上的差别。主谓谓语句因语序的变化而产生语法上的差异,深层语义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语用上,需根据使用者表达上的需要而做出句式上的选择,对主谓谓语句语法认知的揭示会加深我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任芝鍈,李家树,等.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9-151.

[2] 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形式与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11-12.

[3] 黎锦熙.主宾小集[J].语文学习,1955(9):29-31.

[4] 李敏.“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再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5(1):21-23.

[5] 陈洁.从主谓谓语句句首名词性成分的性质认定看话题和主语的纠葛[J].语言应用研究,2010(1):48-50.

[6] 李珠.谈谈主谓谓语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2).

[7]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5-27.

[8]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15-317.

[9]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06-108.

[10]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9-121.

[11] 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156-170.

[12] 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4): 243-244.

[13] 张旺熹.主谓谓语结构的语义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 1993(3):161-167.

[14]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403.

[15]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82.

[16] 黎锦熙.变式句的图解[J].语文学习,1953(3):24-28.

[17] 李子云.主谓谓语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58-59.

[18]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5):387-398.

[19] 邵敬敏.“把字句”“被字句”的认知解释[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4-305.

[20]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 2001(6):519-524.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On the Subject-Predicate Predicate Structure in Mandarin Chinese

LU Zhi-ji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Chines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subject-predicate predicate structures in Mandarin Chinese are studi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structure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es parataxis” of Chinese.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bject-predicate predicate structure, Ba(把) structure and Bei(被) structure are analyzed.

Key Words:subject-predicate predicate structure; grammatical features; parataxis

作者简介:鲁志杰(1990-),女,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收稿日期:2014-12-2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YCX147)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11

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