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体会

2015-02-13 06:18毕树林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铁道顶岗校企

毕树林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体会

毕树林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解决了铁路现场用人之急,又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种途径。

“2+1”;人才培养;实施

适应21世纪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要,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特色办学,提高教育质量。以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在铁道动力系各专业全面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即两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一年企业顶岗实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一、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铁道动力系现开设铁道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三个轨道类专业,一个通用类专业应用电子专业。4个教学团队,现有专职专业教师30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29人。自2010年底铁道部用人政策调整后,铁道类专业的学生均被各铁路局录用,特别是机车车辆和动车专业的学生就业,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铁道动力系2013届毕业生1200人已于2012年3月全部与铁路局签约,随后,各铁路局纷纷来校招聘2014届毕业生。鉴于此,对2013届毕业生按照签约企业来组“2+1”订单班。共组建11 个订单班,其中:北京动车段3个,天津机务段2个,唐山机务段1个,天津车辆段1个,签北京铁路局以外的机车班2个,电气化铁道技术班2个。目前,除了电气化铁道技术2个班冬季不适宜到铁路现场而安排在校内实训外,机车、车辆和动车三个专业9个订单班自进入三年级以来,陆续到铁路相关站段实习,开始了“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二、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管理

为保证学生到铁路现场实习,使学生到企业实习形成常态化,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保证安全

铁路运输的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特性决定了铁路运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铁路企业的生命线,为保证实习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生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证实习过程中绝对安全。为此,要在实习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考核通过后方能开始实习。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合同,落实责任制,使学生实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要加强管理

每个到铁路现场实习的班级选派一名青年专业教师跟班管理,老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便于了解学生动态,保证实习顺利进行。上下岗3人以上整队到岗,统一着装,严格执行现场实习规章制度。在北京动车段、唐山机务段分别有天津、济南、武汉、株洲、齐齐哈尔等五所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习,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是学校无形的广告,代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两个段的主要领导分别在不同场合表扬我校学生,所学基础扎实,组织纪律性强。一方面组织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企业安排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师傅负责指导实习。使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很快与现场实际对上号。

(三)学院领导及系部管理人员定期到现场看望实习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加深校企合作关系,是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常态化奠定基础。

(四)理论教学与现场实习统筹安排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在校2年学习阶段,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授课,对机车操纵,运用规章等实操课程留待1年的实习期间完成。在企业的一年时间里,利用半年时间轮岗,使学生对铁路站段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半年开始顶岗实习,使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缩短实习期,缓解铁路企业用人需求,达到校企双赢。

(五)与企业深度融合

通过“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一步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进而建立学生到铁路企业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这次动力系三年级学生共安排北京动车段、天津机务段、唐山机务段、天津车辆段和唐山机车车辆厂等五个铁路企业实习,通过协商这五个单位均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双方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管理办法,同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并且先后在唐山机务段、北京动车段挂牌。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实施“2+ 1”人才培养模式的体会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刚刚开始,半年来,我们穷于奔波,每周都要到实习工作点上去,与学生一起探讨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统一,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带实习的师傅们一起座谈专业与岗位的对接,由于时间较短,还没有总结提炼出成型的经验,有的只是一些感受,体会如下:

(一)关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实施“2+ 1”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但在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在学校的两年时间里,除了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对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学生今后的深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一年在企业,不是单纯的交给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还应该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我们的做法是将在现场完成的几门专业课程规定为70%进行实作考核,30%进行理论考核。我们还安排企业兼职教师在现场进行集中理论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在此期间组织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二)关于学生要排到位

这次我们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部分学生均为订单班,他们已经被实习单位录用并签订了就业协议,这些人已经是企业的准员工,再加上铁路运营单位缺员严重,实习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能很快独立顶岗,能解企业缺员之急。所以,企业愿意为他们投入人力物力等,包括生活备品等都准备齐全。但是签约到该实习站段以外的学生,出于安全考虑站段不愿接受实习。建议学生一律到所签约单位进行一年的实习,这样做可能给学院组织、指导实习工作带来困难,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实习,更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有利于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更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最终能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三)扩大订单班范围

学校加强就业工作领导,积极与各铁路局用人部门联系,尽早确定用人意向,尽可能多的组织订单班。全国铁路高职院校有20所,生源竞争、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应做的工作除了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还应该投入力量,与各铁路局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按照地域、工种来划分就业范围,尽早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样更有利于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一年的企业实习过程中,做好跟踪调研,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学院在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行业企业与学校等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以铁路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1]李和平,张广红.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

[2]方立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7).

[3]谢峰,邵兴忠.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27).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2+1’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BI Shu-lin

(TianjinRailwayTechnicaland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240)

‘2+1’ talents training model revolution not only eases the need of people in railway scene, but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is a wa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olution.

‘2+1’; Talents training; Practice

2014-04-29

毕树林(1958-),男,天津市宝坻县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编组站能力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G718.5

A

1673-582X(2015)03-0013-03

猜你喜欢
铁道顶岗校企
铁道小卫士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