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5-02-13 06:07苏佩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

苏佩尧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资金筹措和资产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其结构、功能、规模也在悄然变化。仪器设备是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和行政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伴随实验室建设规模的扩大,其仪器设备不管是从资金投入上、数量上、种类上还是精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对于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也随即增大,从采购入账到使用监管等管理环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日益突显。

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每个节点分析,即过程管理分析,存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清晰、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共性问题,从而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买、利用率低、管理混乱、仪器设备缺乏维护等现象。

(一)投入有余,而论证不足

从实验室建设规划层面看,随着高校间交流的不断扩大,同学科实验室配备趋于同质化,缺乏校本特色,存在“跟风复制”现象。随着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也随即增长。从投入经费来源分析,实验室建设主要依托学科专业的发展,对仪器设备购买的论证主要来自于本学科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依托科研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其生命周期往往仅限于科研项目的起止,缺乏对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对购置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论证。建设的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未能因充分使用而体现价值,仅仅作为“宣传品”。

(二)强调使用,而淡漠维护

仪器设备的投入产出比与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关,使用寿命越长则转化的成果越多,产出越多,反之则越少。仪器设备在日常教学和科研的使用中存在折旧,而维护和维修是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要素。与私企相比,高校的仪器设备较少采用成本核算,管理突显使用随意性,不注重维修和维护,造成仪器设备过早报废。

(三)独占专用,而无法共享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多以部门、学科和专业来配置,管理上相对独立、封闭,从而造成有些通用的仪器设备因不能统筹安排调度而造成闲置严重,利用率低下。由于对仪器设备缺乏监控和有效管理,未能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学院之间、学科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被割裂开来,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有着价格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等特点,并非每个实验室都有能力配备,而实际上单一实验室对其使用率并不高,出现“配备的实验室不使用,需要的实验室又使用不上”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四)积极修订制度,而疲于执行

制度为了管理,管理需要制度来规约,而制度在于执行。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制度的合理性,更取决于制度执行的力度。上及学校,下及学院和各个实验室都积极针对本校、本学院和实验室,从采购、入账、使用、报损、报废等仪器设备管理过程要素入手,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而实际执行时,却模凌两可、因人而异、留有余地,难以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仅仅作为汇报材料。

(五)配备实验人员,而技术素养较低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教辅人员”,与教师相比待遇低、地位尴尬,缺乏职业认同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实验系列的高级职称职数一般由学校通盘把握,职数较少,有些小专业实验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困难。有些高校并不重视实验员的学历提升,限制在职读研或读博的名额,也甚少为实验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自我岗位的认可度低,不愿长期承担,造成人员流动性大、队伍较不稳定、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流失,进而加剧了粗放式管理与仪器性能先进性之间的矛盾。

(六)强化物的管理,而忽视使用情况管理

相较于行政办公,仪器设备管理有其复杂性和多流程性。数字化校园推动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仪器设备管理也逐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由于仪器设备管理流程的复杂性,信息化管理多局限于对仪器设备本身的管理,其功能侧重于对采购、入账、调配、报失报损、报废等环节的控制,而对于其使用情况却疏于管理或无从管理。使用者获取设备信息、申请使用仍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

二、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解决对策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兼具教学科研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属性和任务。仪器设备作为“物”的管理,则偏向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使用对象”的管理,则偏向于教学科研使用过程的管理。针对以上六方面的管理问题,应结合仪器设备管理的双重属性,从管理机制、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管理技术等方面考虑,捋顺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升管理水平。

(一)理顺管理流程,建立长效机制

仪器设备管理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它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从高校的运行机制看,仪器设备管理适合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和管用结合的二级管理体制。学校由一位分管领导主管仪器设备工作,资产管理处为一级管理部门,总体上管理学校资产,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监督、检查、登记与处置等管理工作。各学院、中心、部、处等为二级管理单位。各二级管理单位设有一位领导分管设备工作,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申报和使用管理,同时配有专职仪器设备保管员。

(二)制定可行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针对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可执行性偏弱,执行力度偏软的问题,应以保障正常教学和科研为目标,为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从“供、管、用”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实验中心主任、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预防)、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制度等。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执行必严”为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实验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承担着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针对实验人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高校应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与一般人员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确保实验新技术与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有带头人;建立激励机制,调整实验系列职称晋升的新路径,重视实验教学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鼓励实验人员多参与课题研究;加强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引进”与“自培”相结合,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技能,邀请设备供应方给予技术支持的同时承担日常维护技能的培训,提升实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

(四)构建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实验室开放共享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与互联网连成一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仪器设备的即时共享和更新,为开放实验室提供了条件。从实验室仪器设备面向的使用对象划分,可分为“对内部开放”,即面向本学院或专业的教师学生开放,和“对外部开放”,即面向学院外,包括其他学院或者社会上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开放。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而言,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意义重大。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和社会之间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建立起仪器设备的共享,可以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将其效益最大化。

实验室管理员通过网络系统,能及时进行实验室课程和实验室空缺时间段的安排,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并接受实验室课外时间的预定,同时在学生预约时间中,实验员能通过终端实现对实验室的自动刷卡开放、仪器设备启用和关闭、评价等相关过程的实时管理,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人性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后,“实验设备能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活动”。开放式建设和管理成为未来实验室管理的目标和趋势,但其开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开放管理的内容,即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方面,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室的开放加大了管理上的难度,高校实验室管理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则,以约束实验者的行为,保证实验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管理要注重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成效和收益。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和教学科研管理的结合点,其使用效益高低不仅代表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水平,同时也体现资产管理的水平。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如何在保证实验室的设施投入充盈的同时,推进管理机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管理队伍的良性成长,是高校实验管理实践中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课题。

[1]杨桂臻.高校实验室仪器有效利用的管理对策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78-79.

[2]张钦.加强和完善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3-125.

[3]张其亮,韩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开放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9):149-151.

[4]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7.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