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虹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在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当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对于一些较为敏感或尴尬的内容,往往更加倾向于委婉地进行表达,由此便产生了委婉语。目前,在不同国家当中,委婉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和谐、融洽。尤其是在英汉两种应用范围和应用数量都很大的语言当中,委婉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积极研究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从中领悟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委婉语在英语中叫做euphemism,来自于希腊语,其含义为use good words to speak。在中国古代汉语当中,将委婉语理解为曲语,其含义为说话时隐晦、曲折、含蓄、迂回,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在词典当中,对委婉语的解释为:在语言交流中,将唐突、直接的词语用悦耳、好听的词汇代替,对事实的表达用善意的话语进行掩盖。在牛津词典中,将euphemism一词解释为:Substitution of a mild or vague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direct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虽然委婉语具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其共同点是,都认为委婉语是一种非直接、含蓄、迂回的表达方式。通过人们较为容易接受的语言,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含义,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发生尴尬的情况。
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尊老的优良传统,人们普遍认为老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常用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等词汇来形容老年人。同时,中国人对于“老”从不避讳,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人,通常会用老干部、老同志、老革命、老师傅等词汇来形容,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在这些词汇当中,“老”并不单单是指年龄,而是委婉语的一种,用来表达对老年人德高望重和资深历练的尊敬和崇尚。
而在英语国家中则恰好相反。人们基本上不会谈论与年龄有关的话题。对于西方人来说,年老表示青春的失去,也代表着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下降。因此,他们对于old这一词汇比较反感。由此,英语中出现了很多代替old的委婉语,例如 senior citizen,distinguished gentleman,seasoned man,elderly people,golden-ager,prime-timer等。同时,在美国将养老院称为home for the adults,将老人区称为adult community。通过这些词汇的应用,可以看出英语国家人民对于“老”的忌讳。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具有较大差异。东西方之间社会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必然导致委婉语使用的不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受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反对走极端、反对冲动,而鼓励和谐、提倡谦和。在被别人夸赞的时候,通常都会表示谦虚和推辞。中国人在平常的沟通交流中更加偏向扬人抑己、含蓄委婉。因此在汉语委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谦词和敬语。同时,中国人对等级观念十分重视,尤其是在与领导或上级沟通的时候,通常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以其职位相称。
在英语国家中则不然,更加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在沟通和交流中,西方人更加注重独立和个人的体现。相比于中国人,他们更加倾向于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强调个性的张扬、直率。在受到赞赏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并且表达谢意。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大多信仰基督教,因此英语委婉语受到了很大的基督教影响。例如,对待死亡的表达,英语中常用to depart to God,to be called to God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等。而在中国,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汉语中表达死亡的委婉语有来自佛教的归真、圆寂、涅磐、归寂等。而作为中国本土代表的道教,信仰的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表达死亡的委婉语主要有仙游、升天、仙逝、驾鹤等,也体现了道教对待死亡的态度。
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对于人情、伦理十分重视,崇尚的是自谦、尊人、和谐。因此,中国人常用在下、寒舍、鄙人、卑职等委婉语来表现自谦的态度。对待他人常使用尊驾、大驾、阁下等敬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贵贱、尊卑的等级关系十分重视,在称呼帝王、长辈、师长的时候,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将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大逆不道的行为。
而在英语国家中,对于平等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视,在尊卑、长幼之间,并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人与人之间往往能够通过直呼姓名来体现友好、亲切、平等。这是由于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英汉委婉语之间不同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伦理观念差异。
1.课堂提问
在外语教学的课堂提问当中,如果教师直接问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it.将会造成一些害羞或胆怯的学生不敢踊跃回答问题。而如果教师在提问中使用Could you tell us your cview if this topic?Take it essy,just have a try.I think you will have something to say.这种委婉语来表达,将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
2.评论成绩和表现
教师对于成绩欠佳的学生,不宜进行直接的责备或批评,而是应当采用更为委婉的表达方式,例如For not doinga good job this time,I believe you may have somerea son.或是 I'm afraid you made me somewhat disappoint today.But I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berrer next time.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够给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不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1.引导学生对委婉语知识的掌握和扩展
通常来说,人们的沟通与交流的构成中,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说话的方式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并不是在所有场合当中,委婉语的使用方法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当考虑到话题、场合、地点、时间等条件,也应当结合谈话双方的身份、年龄、性别、关系等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交给学生对不同委婉语的辨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委婉语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原版资料,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对委婉语加深理解和认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使用的机会较少,因此,应尽量多地阅读英语原版资料,了解英语国家的民风民俗、社交准则、文化背景等知识,从而提高自身正确使用委婉语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委婉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以及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拓展,都属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范畴。而要想得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应用,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委婉语。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使用委婉语,在沟通交流与写作的时候多使用委婉语,从而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无论是在哪一国家的语言当中,委婉语都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社会沟通和交流当中,往往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在英汉委婉语之间,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委婉语的使用和表达也不尽相同。而在外语教学中,应当对委婉语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1]刘泽海.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比较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9-72.
[2]李青.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探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潍坊学院学报,2013(3):56-60.
[3]吴越民,郑颖.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60-64.
[4]高冬生.英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0-51.
[5]王戈冰.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4-116.
[6]朱丽亚.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3-5.
[7]陈文华.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3-156.
[8]黄宏.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93-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