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不足及提升策略

2015-02-13 05:17李宇环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学术研究

李宇环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认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是研究生学术制度“供给不足”[1]造成的,学术制度是外在的道德约束,对学术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如果外在的道德规范不能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道德主体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道德。要改善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依赖于研究生学术制度的不断健全,还有赖于研究生主体对学术道德要求认知程度的逐渐提高,实现外在道德要求向内在自觉意识的转变。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不足的表现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与学术道德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研究生学术规范行为的养成,其主要表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不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内容

随着我国研究生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也逐渐得到充实、细化,教育部、各学术研究机构和各级高校都通过各种文件和通知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作出规定,如教育部2004年制订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规定了高校师生在学术活动中的自律准则[2]、2012年公布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界定了学位论文作假的五种具体行为[3]、各高等院校也分别出台了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等。但是研究生群体对这些规定并不了解,有的“研究生连什么是合理借鉴、什么是抄袭剽窃都搞不清楚”[4]。在2013年对江西部分高校研究生的调查中,问及“是否了解学术失范行为”、“是否了解学校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及通知”时,有90%以上的人不是非常了解。[5]71

2.不明晰研究生学术道德责任

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要求是学术工作公平公正、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术工作者不仅要了解相关的学术道德内容,还要了解学术道德赋予学术人的责任,但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具体责任并不明晰。一稿多投一直是学术规范中严令禁止的行为,这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学术环境正常工作秩序的维护。而许多研究生认为“只要不是一稿两发,一稿两投现象不属于违反学术道德”,还有研究生认为“即便是一稿两发,只要在成果登记时只取其一,就不算是违反学术道德”[6]17。这说明研究生群体对一稿两投和一稿两发所造成的危害并没有明确认识。再如,论文署名是作者对文章所有权的声明,也是对文责自负的承诺,有许多研究生不经导师同意在论文中加上导师姓名,或在别人论文中随意挂名,这说明研究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署名行为可能造成的侵犯他人姓名权的后果,也没有慎重地对待自己对论文所负有的责任。

3.不辨识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

研究生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前提是研究生能够辨识学术道德行为正确与否,并通过对学术道德行为的善恶判断,在自己的学术活动中作出正确选择,而当前研究生对许多学术行为不能作出清晰的判断。胡蕊在对研究生进行调查时,问及在“平时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抄袭行为”,有15.7%的学生回答不知道;问及“在学术写作过程中是否曾无意识地整段‘借用’他人文章而未引注”,有33.5%的学生回答不清楚。[6]16研究生对自己的学术行为判断不清,说明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判断能力不足。

4.不端正研究生学术道德态度

研究生对学术的情感和态度决定了其是否能认真对待学术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研究生学术动机不纯,不惜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满足个人利益和功利追求。许多学者的研究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如江西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47.6%的研究生对“为了按时毕业而在论文中有部分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持理解的态度[5]72;在对全国24所高校研究生道德状况调查中,问及研究生对“伪造或篡改实验、调研、统计数据等”、“将他人论文拼凑改造成自己的论文”、“虚假罗列参考文献”、“替他人撰写论文”等违规行为的态度时,约1/3的同学对这些明显的学术失范行为持宽容态度。[7]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不足的原因分析

1.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忽视道德概念的解析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教授式,另一种是自学式。教授式的学术道德教育以禁令式的语言命令研究生在学术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注重对规范的遵守,忽视对基本的道德概念界定及其内在伦理内涵的讲解和说明,如研究生在学术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引用,引用却不做标注会造成什么样的学术影响,为什么一稿多投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等。自学式的学术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并在不断的学术实践中强化。自学式的学术道德教育有助于研究生主体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互动,但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差,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相关要求不求甚解,对学术道德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重要的学术道德宣传阵地,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术道德规范所蕴含的伦理本质,造成研究生学术概念混淆、责任义务不明、学术规则不清。

2.研究生学术制度环境缺失道德判断的引导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离不开学术制度环境作保障,但研究生学术制度环境中学术违规现象普遍存在,并得到默认,形成了有些道德失范行为在规范内不合理,却在规范外合理的现状。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群体都是学术制度执行者,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学术示范,而有些研究生导师本身的学术行为就不规范,也有些研究生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对学生不能严格要求,造成研究生学术状态散漫的现象。研究生导师不按学术道德规范行事,严重影响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学术道德判断。另外,我国研究生学术制度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不能逐一发现和追查,造成学术失范现象存而不纠,监督不严使研究生存在侥幸心理,并互相模仿。再次,研究生学术处罚制度不严,本应受到严厉制止和惩罚的违规行为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歪曲了学术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把握,很难使研究生依据学术道德要求,在现实的学术行为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3.研究生学术研究目的放逐道德信念的支撑

研究生学习的本质在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追求的是求真求实,要求研究生必须坚守学术道德信念,但受社会功利价值观的影响,追求学术诚信的研究本质正被各种功利化的目的所取代。学术研究不再是对知识的追求、真理探索的高扬,而落为获得优越工作、丰盈薪金的筹码。当利益诉求与学术道德要求出现矛盾冲突时,研究生往往以利益为第一选择,不能坚定正确的学术态度,甚至通过剽窃他人作品、伪造数据、找人代写论文等违规方式满足自我利益,实现功利性的需求。研究生学术道德信念体现的是学术人的学术精神和品质,失去学术精神和学术品质的学术主体,不能坚定学术道德信念,难以抵御由学术违规带来的各种利益诱惑。

三、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水平的策略

研究生的学习是学术生涯的初始阶段,相当于学术研究的婴儿,对学术规范的认知必然经历一个过程,而且是在学术道德教育、学术制度环境和研究生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

1.转变研究生道德教育方式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理解力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要有效地引导研究生对学术道德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必须把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从说教式转变为讨论式,深化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深入解读,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设计不同的学术道德情景是讨论式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它将学生投置于道德冲突和矛盾中,以对话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学术现象,把学术道德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另外,道德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学术道德教育本身要求我们采取有道德的方式教育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现象的不同观点,转变传统禁令式的说教,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有效地引导研究生解悟学术道德要求的伦理本质。

2.落实研究生学术公正制度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认知是在一定的学术制度环境中形成的,但是如果执行者有法不依,监督者执法不力,管理者执法不严,会造成整体恶性的学术研究环境,使研究生学术道德概念的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选择严重错位,落实研究生学术公正制度是引导研究生作出正确学术道德判断的保障。首先,在学术环境中鼓励学术行为主体争做制度执行者,无论是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学者、专家都要按照学术规范要求进行学术研究活动,营造人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良好环境。其次,高校研究生学术制度的直接监督者是研究生导师,导师有责任严格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如课堂讨论的论点论据、平时作业的引用标注等,把学术道德意识融入日常学习之中。再次,高校学术道德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学术惩罚制度,特别是对研究生导师和高年级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监管,出现违规行为要按照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学校出台的各种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规定,让不规范行为无处现身,切断道德错误判断延续的源头,保障正确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判断能够形成、保留和传承。

3.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

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品质,通过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使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要求极度的认可和信服,并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首先应以科学的学术价值观作指导,研究生追求由学术研究带来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但这不是学术追求的唯一目的,对真理的追求才是研究生学术的更高理想,研究生应学会把学术道德理想与学术道德权利统一起来。其次,研究生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要有强烈的动机,这是研究生坚定学术道德信念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助于研究生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和学术要求,而且有助于帮助研究生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和诱惑。最后,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研究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这要求研究生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负责,从所有学术研究的细节入手,培养自己的学术规范意识,使学术道德要求具体化、生活化、持久化,最终转化为坚定的学术道德信念。

[1] 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EB/OL].http://www.shnu.edu.cn/Default.aspx?tabid=3339.

[3] 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420/201212/146328.html.

[4] 马革兰,杜秉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5] 饶武元,李文静.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的研究——基于江西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

[6] 胡蕊.研究生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7] 武晓峰,王磊,张颖.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