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燕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新的形势之下,高校学风建设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对于学风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全面完善学风建设机制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在学风建设领域的几点改革建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娱乐方式(尤其是网络游戏和动漫)更加丰富多彩,致使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等,而部分表现较好的学生也越来越向这部分同学看齐,学风建设越来越困难。
当下高校中,很多大学生因为初高中时期老师或家长的影响,潜意识中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将繁重的学习包袱丢掉,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学习,从而沉溺于网络游戏以及其他娱乐项目之中。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没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就读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等原因,对学习没有热情,产生厌学心理,放弃了学业。还有极小部分的大学生,此类现象虽少但要极其重视,因为恋爱挫折或受到心理上的打击,选择了放弃学业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综合现今大学生状况来看,建立优良的学风建设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很多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学习等并不十分了解,这时就需要其他人的领导、引领,导师与导生便应运而生。
1.导师学习制度
导师学习制度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导师学习制度得到落实。导师学习制度(以下简称导师制)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
(1)团体导师制
老师加入学生社团或者党团支部,指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和党课活动,在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不仅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老师能较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老师的工作能更加快捷有效地进行。
(2)专业导师制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分配老师,由老师来领导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和探讨,借此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另外,老师也要向学生分析此专业对学生未来的重要性,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发掘学生的学术潜力并且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3)小组导师制
根据学生的考研方向和课余爱好形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由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对某些疑问或者课题等进行讨论。学习地点不一定要在教室,学习内容也不必按着书本,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2.导生制度
“导生制”是由老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让他们对低年级的同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导,从而起到“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一套学生管理制度。导生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让老师能及时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心理情况。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有些隔阂,而学生与学生之间隔阂则相对比较少。这一制度主要针对大一新生。根据新生的专业,在相同专业中选拔学习成绩、人际交流、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而针对导生的特殊工作职责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还要加强导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导生与辅导员及班主任和班主任助理之间的交流。培训后,将新生分组,每位导生带领2-4位新生。导生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带领新生了解校园环境,帮助新生了解各个活动场所,并且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激起并增强新生的学习兴趣;跟进新生军训进度,对新生进行鼓励等。要求新生严格遵循教官旨意,增强新生的纪律性,让新生充分了解并学习军人的意志;深入新生宿舍、自习教室、食堂等活动场所,及时了解新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和思想动态,将其违纪违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大学生在小学至高中的学习中,一直在老师与家长的监督下,进入大学后便减去了一些束缚,减轻了一些负担,有些大学生会过于放松,而且相当多的大学生自觉性较差,因此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监督主要分为如下两个方向:
(1)学校老师、领导的监督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宿舍文明、课堂纪律等;其次大力宣传校纪校规,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上,各科老师严格考勤,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排查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对于情况严重的学生取消其考试资格;强调课堂纪律,杜绝出现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重视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前课后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对于抄袭作业、漏做作业、不交作业等现象,老师要根据学校规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晚自习期间,严格强调纪律,加大检查力度,辅导员、班主任、班助要多多查看。领导层深入课堂、宿舍等场所,检查老师各方面的执行力度以及学生的表现,引起全校上下的重视。
(2)学生之间的监督
各个班级要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建立班风、学风。各个班委、班助、导生协助老师监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破坏班级纪律、班风、学风的同学给予警告,相关情况要及时报告给老师。其他学生也可以监督班委,将其情况报告给老师。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考核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紧迫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考核制度的建立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考核机制建立方式如下:
(1)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对于比较重要的科目可以实行月考和期中考,考试成绩与期末总评挂钩,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考试过程中可以用摄像头监控,监考老师人数根据考场规模确定(至少两人)。监考老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作弊同学一定要严惩不贷。若有老师监考态度不端正,校领导可根据监控录像采取措施。
(3)考试期间推出举报箱,学生之间可相互举报,若有包庇作弊或群体作弊者学校必定要作出相应处分。
(4)各科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讲解试卷,从学生的试卷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及问题,根据这些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防止学生因为学习困难对学习失去信心。
(5)老师讲解试卷之前,让学生相互讨论自行订正答案。讲解试卷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
(6)除国家、省、市等方面的竞赛,校内可自行举行一些学术等方面的竞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7)实行补考重修制度,期末总评不合格的学生要进行补考,补考仍然不合格的学生要进行重修。
无论在学校或公司的运行中,奖惩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奖励可以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让老师更能积极地教学。而惩罚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行为,也更能提高老师教学的严谨性。奖惩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对象:
对于老师,除去基本薪酬外,参加导师等活动的老师可以支付额外的薪水;所教班级取得优异成绩的或者所教学生有取得年级前三(或前十)的老师可以获得相应的年底奖金;表现突出的老师可以由学校出资送出去学习深造。教学不严谨、教学态度浮躁,对于学生纪律不能严格把关的老师学校可以扣除奖金或部分工资。
对于学生,学期成绩优异的同学,学校根据其成绩高低颁发奖学金;参加各类竞赛取得名次的同学,学校也要颁发奖学金;参加导生的学生或班助、班委评奖评优时可以优先考虑;学生会等组织中各个部门中有表现优异的同学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无故旷课的学生、迟到早退的学生和漏做或不做作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取消其考试资格;经过多次重修仍不合格的学生和重修科目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留级处理,情况严重的可以让其休学、退学;考试作弊或帮忙作弊的学生,学校要给予处分等。
[1]张玉勤.本科生导师制与高校学风建设机制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82-84.
[2]孙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7):35-38.
[3]潘玲川,吴云龙,储节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机制的探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8):211-212.
[4]孙延斐.构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机制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7-19.
[5]周亚东,雷广宁.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7):1-3.
[6]刘汉州.关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的思考[J].Master,2010(24):205.
[7]张荣,王庆松,史良君.关于在高等学校实施开展导生制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