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

2015-02-13 03:13梁冬梅
音乐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重奏弦乐大提琴

梁冬梅

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

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起着基石和基础的重要作用。“用一切音律去演奏”,一语道破了大提琴演奏中音准控制与把握问题的真谛。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的节奏是“基石”,而不是“主导”,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整体观和大局观,归根结底,在弦乐四重奏中与音准和节奏一样,大提琴的音响控制和处理同样要从整体着眼和入手,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和效果。对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作用和演奏规格有一个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及掌握,不仅能够使大提琴的个性魅力与弦乐四重奏的共性魅力更加完美结合,同时也使大提琴的个性魅力得到更加全面完善和提高。

弦乐四重奏是一种传统的、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的室内乐演奏组合形式。顾名思义,所谓弦乐四重奏,就是由四件弦乐器,一把大提琴、一把中提琴、两把小提琴组合而成的表演形式。弦乐四重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具有完整艺术形态的音乐表现形式,由18世纪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海顿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创作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组成模式。毫无疑问,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四个声部中小提琴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责任,而大提琴却对弦乐四重奏起着基石和基础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把弦乐四重奏比作一辆汽车,小提琴无疑是掌握方向的方向盘,而大提琴则是沉稳的底盘和车轮,肩负着这个乐队演奏的稳定和安全职责。所以本次对于大提琴的研究是从弦乐四重奏的综合艺术形式角度着眼和入手,同时对大提琴的艺术功能、作用和价值作一个专项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定位及认知更加清晰和明确,同时也使大提琴这一乐器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及艺术价值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通常来讲,不仅仅是弦乐四重奏,在所有的重奏艺术表现形式中低声部都是一件较难把握和表现的声部,在所有声部中低声部的旋律性也最弱,对于音准更加难以控制的大提琴来说尤为如此。因此,要想在弦乐四重奏中准确、充分、完美地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大提琴演奏者首先要对四重奏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有一个整体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优秀的个人音乐能力和素质,包括敏锐的听力、良好的节奏律动感、精准的音准把握能力及充分的音响音量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和魅力,有效地“托”起整个乐队,使音乐稳定、扎实地进行,真正成为弦乐四重奏中的“中流砥柱”。

1.在音高准确性的把握与控制方面

对于弦乐四重奏而言,音准的控制不仅仅是音乐素质与演奏技术的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乎音乐演奏质量、音乐表现力及演奏完整性的艺术性课题。这也是弦乐四重奏这一音乐表现形式中至关重要的学术难题。而作为旋律性最弱,音准最难控制的低音声部,与其他声部相比,大提琴的音准控制难度要求更高,同时对于整个乐队来说大提琴在音准控制与把握方面也要担负更多的职责和任务。

首先我们要对“音准”这一概念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认知。在音乐演奏层面上来讲音准完全符合相对论哲学理论,音符高低的准确性是相对的,音乐演奏中没有绝对准确的音准。数字化精准的音符高低属于音响学和电子音乐的范畴。可以说,音乐演奏中的音准是相对的,而演奏者对于音高准确性的追求是绝对的,这种绝对性是在相对的范围之内的,对于弦乐器来说尤为如此。这便又涉及到了音律学的问题。弦乐四重奏由于其自身特有的乐器构造和演奏形式并不能像其他包括固定音高乐器的重奏形式一样能够根据固定音高乐器所提供的十二平均律去把握音准和演奏,虽然弦乐四重奏同样会根据纯五度来“定弦”,也就是确立一个固定的共同音高,但在实际的演奏和音乐进行中又不能够完全依赖这种单一纯五度的定弦或者说“律制”来做到完全掌控和把握音高的准确性,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要运用“五度相生”、平均律,或者“纯律”,抑或兼而有之。可以说弦乐四重奏中对于音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更加“无绝对化的”,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是更加具有音乐性或者人性色彩的。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形态确立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奏者们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著名的华人大提琴家马友友对于这一问题有过一个可谓精准的、简练的,也是极为到位的论断,那就是:“用一切音律去演奏”。事实上这也一语道破了大提琴演奏音准控制与把握问题的真谛。一名真正优秀的、对音乐有着全面深刻认识的演奏者从来不会受限或受制于某种固定的音律去进行演奏,而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作品去因地制宜地、灵活地对待和处理音准的问题,形而上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是十分不可取的。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演奏中,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灵活的、不拘一格的音律指导理念的作用和价值还在于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演奏者对于调性不够熟悉所产生的音准模糊和这种音准模糊对于整个弦乐重奏演奏带来的极大不良影响。

绝大多数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创作都遵循着一个普遍的规范和原则,那就是一定会突出高声部和低声部,音乐主导旋律通常要交给高声部,而和弦中的根音,或者说支柱音则自然会交给低声部,也就是在低声部上形成完整的和声架构。一些演奏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偏差的思维,那就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声部应该或者说必须要以自己的音准为基准,向自己靠拢,坚持“以我为主”、“不为所动”,致使整体的音准出现一定的混乱和偏差。这种现象在弦乐四重奏中是十分多见和普遍的。这种意识和惯性思维是十分错误的,对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也是十分不利的。在实际演奏中,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应该更加具有大局观,从整体着眼,根据乐队的整体演奏音响作为依据来确定自身的音准、调整自身的音准,把确立音准的任务交给三个声部和所有演奏者,让所有声部共同确立音准。这并不意味着大提琴声部是在“推卸”自身的责任、弱化自己的作用,恰恰相反,这样做事实上能够使大提琴更加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基石”作用,能够更好地协调整个乐队的演奏,使整个乐队的音准更加统一,同时也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身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作用、价值和魅力。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在弦乐四重奏中,小提琴也就是旋律声部在整体的和声架构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作为低声部的大提琴演奏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为和声衬托旋律的地位和职责,要根据旋律与和声的整体架构来调整、完善和确立自身的音准,要做到遵循旋律、适应旋律、配合旋律、烘托旋律,从这个角度去调整音准。当遇到分解和弦时,旋律只是和声中所衍生出来的,并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时旋律也必须服从于和声,那么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或者大提琴的音准调整都应该服从于和声。也就是说,弦乐四重奏中的四个声部、四件乐器在演奏中都不能完全以自身为主,都要具有大局观,都要“照顾”到其他人,都要学会一定程度上的“妥协”。相对于小提琴和中提琴来说,大提琴体积更大、弦距更长,演奏也更为不便利,因此与其他声部相比在音准方面也就要做出更多的“妥协”。总而言之,准确的音准对于弦乐演奏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而无论如何调整都必须源自于冷静客观的分析、默契的配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也都要尊重作品。

同时,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演奏过程中,大提琴演奏者还要避免几种会影响音准的不良演奏习惯:首先,演奏音量过大或者不清晰。因为与其他声部相比,低声部本身在听觉上就不如其他声部尤其是高声部那样清晰和鲜明,而低音甚至给人以模糊的感受,因此,很多演奏者在演奏时会不自觉地忽视自己演奏的清晰度,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音准控制,同时影响到其他声部。还由于大提琴本身音量比中提琴和小提琴大,稍不注意就会将其他声部的音响“覆盖”,致使其他演奏者不能听清各个声部。这两种情况都会直接导致大提琴失去音准的参照和依据,使音准出现偏差,因此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关于音量的“度”的把握对于音准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二,不好的“颤指”习惯也会影响音准。大提琴,尤其是在演奏低音区是很容易产生颤指动作幅度过大的现象,而这种过度的动作会使音准变得模糊、不清晰,同时掩盖偏差的音准,这时就需要演奏者在颤指之前先做一个“弱奏”,使音准更加清晰和确定之后再加上这个动作。第三,触弦过于用力会直接影响音准。在演奏具有一定气势和力度的作品时很容易出现触弦用力过度的现象,而这种过度会直接影响“换把”和“落指”的准确度,从而影响音准,这时即使演奏者已经有所察觉也会因为手臂和手指过于用力导致僵化而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时就需要演奏者在激情的演奏中保持冷静和理性,做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用理性驾驭自己的激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做到收放自如,准确地控制自己的音准。

另外,对于弦乐器来说由于其自身的乐器构造特点,其本身的音高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而产生变化,包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湿度等等。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大提琴因为自身更大的体积,其音高变化受环境的影响也更大,也就是说大提琴的音高对于环境会更为敏感,因此,大提琴演奏者要对演奏的环境有更细致的了解,在演奏前调试音高时也应该更加仔细和准确。

2.在节奏准确性的把握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与旋律相比,节奏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支柱,试想同样一段音乐旋律如果用不同的节奏来演奏,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欢快的旋律如果放慢节奏也会变得很忧伤,而忧伤的旋律如果加快节奏也会变得欢快。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最主要的功能和职责就是要掌握和控制整体的节奏。在绝大多数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大提琴的这种作用都非常明显。节奏的变化直接决定着音乐情绪的变化,而在弦乐四重奏中只有大提琴的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感,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体的音乐进行,因此,与其他声部相比,大提琴对于节奏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大提琴的节奏感不仅仅是演奏者对于自身旋律的把握,同时更加体现在自身对于和声的理解、认知和把握上。众所周知,和声对于弦乐四重奏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和弦的进行中根音也就是低声部基本决定着和弦的属性、色彩和力度,而大提琴在演奏中必须严格地把握住节奏才能体现出和声的色彩和魅力,对于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刻认识的同时,大提琴演奏者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演奏中不应过分地注重或强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对于节奏是“基石”,而不是“主导”,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整体观和大局观,对于节奏的掌控自己要做的不是控制其他声部或者决定其他声部,而是从整体出发去协调整体,使整体配合更加默契、和谐。只有通过足够多的排练、磨合、适应、调整才能使四个人形成足够的默契,才能使节奏足够精准,才能使和声色彩足够鲜明,才能使音乐魅力得到更完美的展现。而对于节奏,大提琴不是要提高自身的位置,而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实际演奏中,对于更好地控制节奏,大提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层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大提琴的体积大、弓距长、音频低,因此在演奏中很容易产生节奏滞后的现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节奏的准确性与清晰性,针对这一问题大提琴演奏者在“运弓”时可以适当的提前一点,使音响准确地“踩在”节拍点上。这样就会使演奏更加从容,使节奏更加精准。第二,在与旋律声部一起进入重音时大提琴应该主动做出一定的提示,这样不仅会对整体节奏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使节奏律动更加清晰、流畅,更加烘托出应有的音乐效果。第三,大提琴是低声部,低声部在和声中起到的是稳定和烘托的作用,那么大提琴在演奏过程中应注意音符时值一定要更强、更充分、更准确,同时还要保证音响的饱满,这样才能真正地“托”起整体的音乐。

3.在音响控制方面

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烘托,除了音准和节奏以外,音响效果对于烘托的作用来讲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的音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音量大小的控制,二是声音色彩的掌握和控制。在音量方面,由于三种弦乐器自身的音量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大提琴在音量上对其他声部几乎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就使大提琴在重奏演奏中要更加注意音量的控制和把握。一定不要过分地突出自己,要正确地调整自己的音量,与其他声部找到平衡的音量比例,大提琴的音量控制同样要从整体的演奏着眼和入手,同时要严格遵循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规范,通常来讲,大提琴的音量要低于高声部,同时稍高于中声部,最为重要的是还不能完全压制住中声部,这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要在演奏时清晰地奏出“音头”然后立刻做出减弱的处理,这样既能明确自身,还能有效地突出中声部。同时,由于大提琴本身的音频偏低,在力度变化上与其他声部相比不是十分鲜明,因此,在做渐强和渐弱处理时都要对音响的力度有一个提前的预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无论是渐强还是渐弱都要留出准确、充足的空间,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在音色的控制方面,音色的掌握和控制,指的是大提琴的自身音色与其他声部的兼容性,或者说融合性上要做到完美统一,在做到了音量上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音响色彩的控制与处理对于大提琴的烘托作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讲,音响色彩是一个十分细腻、敏感和抽象的课题。同样一把大提琴,不同的人演奏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而对于弦乐四重奏来说,音色的控制能力会直接地影响和声的和谐性和演奏的效果。而音色的变化直接来自于弓法及运弓方面。在大提琴独奏中,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来诠释音乐,展示个性,较为自由地处理自己演奏的弓法和音色,但在弦乐四重奏中四件弦乐器要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那么大提琴的音色控制与处理首先要想到的就不应该是自身的个性发挥,而首先要考虑到整体的音响效果是否融合和统一。因此,在实际的演奏中,大提琴演奏者一定要具有全局意识,从整体着眼,从整体入手,运弓一定要精准、利落,这样才能保证音色的清晰、纯净,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与其它声部完美兼容,才能形成良好的音响效果。归根结底,在弦乐四重奏中与音准和节奏一样,大提琴的音响控制和处理同样要从整体着眼和入手,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大提琴与其他声部一样,在弦乐四重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弦乐四重奏中演奏大提琴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演奏技术,还要具有扎实、深厚、全面的音乐素养、音乐理解力、音乐大局观及音乐协调与配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整体意识和大局观的强调和研究并不是要抹杀或者弱化大提琴自身的艺术个性与魅力的展现,相反,关于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音准、节奏、音响方面大局观、整体性的意识、理念和能力的提高会使大提琴本身的艺术魅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对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作用和演奏规格有一个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使大提琴的个性魅力与弦乐四重奏的共性魅力更加完美地结合,在提高重奏共性魅力的基础上使大提琴的个性魅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完善和提高,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对于音乐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1]王相乾.大提琴基础训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国尧.大提琴经典名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罗宾斯托维尔.大提琴[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玛德琳娜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 司徒志文.大提琴中外名曲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大提琴 弦乐四重奏 音准 节奏 音响

梁冬梅(1972 ——)女,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霍 闽)

猜你喜欢
四重奏弦乐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未来人居“空间四重奏”——ArtPark9室内建筑实验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