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三)鼓

2015-02-13 00:48贾晓莉
音乐生活 2015年1期
关键词:腰鼓器乐发音

编/贾晓莉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三)鼓

编/贾晓莉

鼓,是一种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一般情况下鼓是由一个圆桶形鼓身和蒙在鼓身上的单面或双面拉紧的膜构成的。在演奏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或鼓棒的敲击而发声。

鼓的应用非常广泛,用途也多。如它在非洲的传统音乐、现代音乐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乐器,还有完全以鼓为主的打击乐乐队。另外,在古代它除了是乐器以外还在许多文明中起传递信息的作用。鼓具有很好的共鸣效果,发声雄壮而且能传播的路程也远,所以在很久以前也被我们的祖先作为军队打仗时的助威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鼓的发源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鼓传至日本、朝鲜等邻国,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其它地区和国家的鼓。中国传统鼓主要在中原地区流传,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是在传统鼓的基础上又受到外来鼓的影响发展出了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鼓。

中国传统的鼓大多来源于中原,在秦汉以前就已经有20多种鼓了。虽然它们的规格不大相同,但是形状却基本都是粗腰桶形。当时鼓已经广泛应用于人民的生活如祭祀、庆典当中了。从秦汉时期到清代,几乎各种中原地区的传统鼓都依然被保留并得到发展。而一些外来鼓则在后期日益衰落直至失传,现在我们仅能在文献中查到一些粗略的记载。

日常我们较为常见的鼓大概有如下几种:

腰鼓。外形与圆筒相似,中间粗两端细,两端蒙有鼓皮,鼓身上有两支铁环用来将带子悬挂于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持一根木棒对其敲打发声,腰鼓没有固定的音高,声音清脆响亮,它既可用作伴奏乐器又可用作舞蹈道具,是腰鼓队的重要组成乐器。据传它是由羯鼓演变而来的,兴起于公元4世纪,在唐朝因演奏作用的不同被分为“和鼓”和“正鼓”。明朝以后,腰鼓被广泛运用于“凤阳花鼓”、“花鼓灯”以及“花鼓戏”,并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大堂鼓。是一种规格较大的鼓,鼓身一般由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等制成,因为鼓面较大,所以多是在鼓身上下蒙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乐器制成。通常是将它放在木架上,用两个较粗的鼓槌敲击而进行演奏。因为鼓的中心到边缘的音色各不相同,所以演奏时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和力度的不同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大堂鼓的发音低沉而厚重,主要在器乐合奏以及舞蹈和戏曲伴奏时使用,它也是锣鼓队中的主要乐器。另外,它还能模仿打雷和放炮的音响效果。因为以上的因素,在古代,大堂鼓还应用于祭祀、报时、仪仗或军事中,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堂鼓的演奏技法有单击、双击、压击、闷击、顿击、摇击及滚奏等。

板鼓。是我国戏曲乐队中起指挥功能的一种打击乐器。因为经常是由一个人打鼓和拍板兼顾演奏而得名,还有“单皮”和“班鼓”的叫法。它形体矮小,鼓身通常用色木、槐木、桑木或柚木等较硬的木料做成,由五块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大约在25厘米,但振动发音的部分仅有5至10厘米左右,鼓膛一般呈八字形,鼓边高约为9.5厘米。鼓皮是用牛皮蒙在整个板面直到底边,是敲击发声的部位。板鼓发音的高低,与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紧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最早应用于唐朝的“清乐”中,当时叫做“节鼓”。后来随着明清两朝戏曲艺术的发展而代代相传并流传至今,它在昆曲、京剧、越剧、山东梆子及河北梆子等许多地方戏曲中都起重要的伴奏和器乐合奏的作用,也经常独奏。因为适合的剧种不同,板鼓在规格上被分为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三种。大膛板鼓的发音宽厚低沉,主要用于南方的十番鼓;小膛板鼓,发音明亮高亢,适用范围较广,它可用于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器乐合奏;中膛板鼓,发音介于大、小膛板鼓之间,多用于越剧、山西和陕北的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器乐合奏之中。演奏板鼓时,将鼓吊在木架上,用两根藤或竹做成的鼓箭对其敲击,不仅中心和边缘部分的发音高低不同,因使用了点箭或满箭,发出的音响效果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责任编辑 姜 楠)

猜你喜欢
腰鼓器乐发音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Playing with h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Playing with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