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一步一步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这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一件件、一桩桩重大事件,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和霸权强盗行径,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善战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人伪造证据,用数块枕木及军帽枪支,诬我军先进攻南满铁路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炸毁,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以此为借口,开始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进攻沈阳。
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由于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到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在事变爆发后短短的3个月里,日军相继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锦州、哈尔滨等城市。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扶植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此行动受到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使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在数次制造事端、挑衅无果的情况下,突然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19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指挥下,奋起抵抗。19路军及后来参战的其他中国部队,在全国尤其是上海人民的支持下,坚持了1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战事最后在国际联盟协调下结束。该战使日军死伤1万余人,并四度更换前线指挥官。
“一·二八”事变中被猛攻和轰炸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及周边
“一·二八”事变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以19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30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为全国抗战奏响了一曲悲壮的序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性、敢于打败侵略者的英勇气概,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1932年,在日本军队操纵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3月8日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32年9月15日,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与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签署《日满议定书》,规定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并在伪满洲国驻军。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长春“称帝”,改所谓“满洲国”为所谓“大满洲帝国”,改“年号”为“康德”。
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日寇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殖民主义物资掠夺,一度使伪满洲国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伪满洲国工业产值在1936年为8.07亿元,1940年达到26.47亿元,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政策,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中华民族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在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时,又高呼出“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这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7月8日,“七七事变”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八年抗战,由此开始。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1938年12月18日,日本策动汪精卫、曾仲鸣、周佛海等逃离重庆,发表降敌“艳电”。日本取消原北平、南京两地伪政权,在1940年3月30日,支持汪精卫等在南京举行所谓“国民政府”还都仪式,发表所谓《和平建国十大政纲》,正式成立傀儡政权,称汪精卫政权、汪伪政府、南京汪伪“国民政府”等等。
汪伪“国民政府”一度遥奉重庆国府主席林森为主席,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兼代主席。而林森在1943年重庆车祸身亡后,汪精卫在日本的支持下成为汪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并于1943年1月9日对盟军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汪伪傀儡政权灰飞烟灭。
日本侵略者于1939年至1945年间,策动、操纵蒙古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在中国蒙古地区成立傀儡政权——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虽然此伪政权声称实行蒙古民族主义,但事实上在日本设计的边界线内有80%人口是汉族。
伪蒙疆政权一直处于日本统治者的严密控制和操纵之下。建政之初,最高顾问之下、政务院各部和伪蒙古军均设有日本顾问,各盟、市、旗、县均设有日本特务机关长。蒙疆联合委员会成立时,更由日本顾问直接担任最高长官总务委员长。
日本曾指使伪蒙疆政权与汪伪政权签订协议,承认“汪伪”为“正统”,“汪伪”承认“伪蒙疆政权”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其1945年9月,蒙疆政府彻底瓦解。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下,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年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许多爱国团体纷纷加入。全国又一次出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部分人员合影
“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0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二十六国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
中国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与其他国家的代表一起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长期艰苦抗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佩。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4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该宣言,更是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全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中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盟国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和时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1887~1975),会议结束后发表了《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这是中国军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赢得的成果。1945年4月,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上,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以四大发起国的身份轮流主持会议,并最终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合影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由于“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之后”,故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洗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表现了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