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

2015-02-12 07:27:47梁占歌,汪美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内容



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

梁 占 歌1,汪 美 芳2

(1.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在指导教学实践方面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根源,其理论体系还比较混乱。本文认为,应该从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作为构建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内容;结构;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国内以来,其理论研究就一直处于引介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国内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也是伴随着教学设计的研究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于体育教学设计理论还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在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尚没有发挥出其理论优越性。这是因为“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本身存在着诸如逻辑起点错位、解释力不够、只提供教学设计的流程,难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等多种缺陷”[1]。同时,由于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不明确,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体育教学设计就是备课形式的改变”的困惑。对于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更关心的是其能否提供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也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能否提供更具体、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此,笔者试图构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旨在抛砖引玉,以便于大家能够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厦添砖加瓦。

1构建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分析

1.1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

对于“体育教学设计是什么”的判断,我们需要从教学设计等母学科上汲取营养。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应用学科。作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众多学者对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疑虑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因此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第一种,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像美国学者加涅、肯普、史密斯、雷根和中国学者乌美娜等人都将教学设计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突出教学设计过程的可预测性,“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2]。第二种,以梅瑞尔为代表的“技术说”。认为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环境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第三种观点是“程序或方案说”。该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其目的在于为教学的设计过程提供模式化的方案。以上三种观点的产生主要是研究者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造成的,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正如美国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所言,每一个人对“教学设计”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你可以将它看作过程,也可以将它看作结果。将教学设计看成是结果的人,主要关注教学设计最后要形成的产品或者要实现的任务。将教学设计看成是过程的人,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3]。

在体育教学实践者看来,教学方案就是教学设计。而对于体育教学设计理论者来说,他们更关注“过程”,以便于通过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合理性来保证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由此看来,“过程”应是体育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将体育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规划教学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体育师资的培养。为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获得优质的体育教学效果,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及体育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体育教学的诸多环节进行具体规划、创设教与学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种过程是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与表述的。也就是说,这种过程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行动方案或教学指导方案。

1.2体育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设计的关系

从理论发生学的视角来看,异域教育的启迪,本土教学的实践,均为体育教学理论的生长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元动力。同时也凸显了学校体育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等方面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导致传统教学理论在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丧失了解释力,更难为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为此,我们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在《实践:课程的语言》一文中所宣称,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维持其研究,它需要新原则,以便对其问题的特点和多样性形成一种新的观点。它需要新的方法,以便适应课程领域中出现的一整套新问题[4]。于是,人们在体育教学理论这条路上思索着前进,也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在众多学者筚路蓝缕的执着研究下,人们已经从宏观层面基本厘清了“体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上位概念的“元认知”的探讨也有了新的提升。在论及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时,张华教授曾经说过,当教学论在20世纪进入科学化时期以后其研究的重心不再只是宏观的哲学层面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微观的‘教学设计’问题[5]。为此,我们可以说,体育教学论是从宏观上描述“体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而体育教学设计是从微观上告诉我们“体育教学怎样教”的问题。

1.3教学系统与体育教学设计

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每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此,教学的七要素就构成了教学这个大的系统。我们知道,从微观层次上讲,体育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对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2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设计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要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6]。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一般问题,是任何一门学科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明确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对其学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设计不断向科学化迈进的进程中,体育教学设计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应该成为我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但从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历程来看,很少有人对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对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7]。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研究学习的学科,也是研究一些列确定技能的学科”[8]。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9]。从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可以反映出人们对教学设计的不同认识。我们知道,教学设计学科性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从教学设计的程序来看,教学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和评价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问题组成。所以,根据对教学设计和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更接近于用系统方法对体育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3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建构

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那么,从体育教学设计的程序来看,体育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分析、设计和评价三个部分。但就其理论体系而言,除了程序外,还应该包括其他的成分。我们知道,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内容和结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方法,结构是指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和有效组织。

3.1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3.1.1体育教学系统与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系统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体育教学诸要素的组织安排。而体育教学设计可以概括地定义为对体育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教学设计对教学问题的实际解决的作用。

3.1.2体育教学设计的结果

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可以划分为产品、课堂和系统三个级别,其相应的设计结果也是不同的。产品级的体育教学设计结果是相对完整而独立的教学产品,包括各种身体素质训练的媒体材料、各运动项目的教学视频等;课堂级的体育教学设计结果是针对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它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设计;系统级的体育教学设计结果主要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上。

3.1.3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属于体育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的三个方面。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当前的发展水平与期望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它反映的是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症状。简单地说,学习者特征就是“学习者具有与教学有关的某些特性”[10]。每一个学习者在特征上存在着很大差异,面对学习者特征的多样性,教学设计者必须考虑学习者们特征的共性与不同,寻找一条合理的途径,缩小个别学习者特征之间的差异,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习的有效性。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和加涅的研究表明,了解和掌握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11]。学习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3.1.4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人有时候将这三者认同为一个对象。其实,三者之间还是有些许差别的。教学目标是教学价值的具体化描述,更多的体现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预期结果,这种预期结果往往是通过学习者具体行为的变化得以体现。学习目标是学习者眼中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者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甚至存在着误解。因而,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不是一回事。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经过教与学后所产生的知情意行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也有可能只是小部分实现教学目标。

3.1.5学习条件

加涅认为学习条件就是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准备,外部学习条件是指促使学习发生的外部刺激。外部学习条件的思想可以更多的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去考虑。

3.1.6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主要在于强调如何安排和确定主教材部分的内容、如何综合考虑选择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采用何种得当的组织形式以及辅助手段。而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指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其操作性更强,可以看作“战术”范畴。而教学策略规定和支配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和手段等的选择和使用,可以看作“战略”范畴。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只是教学策略的一部分,教学策略包含对教学过程中其它相关资源的合理组织、调控和管理。[12]

一般认为,策略是在既定路线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的行为原则和方式方法。所以,教学策略最大特点就是变通性(即灵活性),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策略的相关要素进行变通和组合。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课的设计上[13]。其实,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互存于彼此,一个教学策略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教学模式中,一个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3.1.7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内容标准和考核方法,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的结果进行评价。从定义上,还是能看出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评价对象不同。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学系统,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而教学设计评价的对象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对教学系统的总体描述, 也有可能是对教学系统中某几个要素的描述。

3.2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假设

任何理论的成立都有其前提假设,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也不例外。让人容易接受的理论前提有如下几条:第一,体育教学设计必须能够帮助每位学习者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设计能够为设计者或教师提供帮助学习者可行的方法。第二,运用系统方法设计的教学应当有利于具有某种特征的学习者。第三,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必须要关注学习的内部加工和外显行为的研究,也就是要充分理解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3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3.3.1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则是在体育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是对体育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第二,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第三,它是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需求方的交流。同时,为教学设计者指明行动的方向,以便于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本框架

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必须提供描述学习者特征的基本框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准备情况,以便于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指学习者具有的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它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学习准备情况是指学生从事特定学习内容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实现。

3.3.3教学目标的书写方法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体系还是比较受人推崇的。而在表述方法上更多的还是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法,这是因为行为目标表述法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学习者在通过体育教与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结果状态。然而,对于学习者的内在心理变化,尤其是“首创性的反应形式”,[14]行为目标表述法很难阐述,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述法,通过学习者外显的行为描述其内心变化。

3.3.4体育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媒体选择

体育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体育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件环境[15],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信息、班级规模与建制等。社会环境是指体育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16]包括班风和校风、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体育课堂常规、班级教学气氛以及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是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对于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来说,媒体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体育教学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挂图能直观地展示技术动作的演变过程。摄像器材能清晰地记录学习者的动作,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找到自己动作的不足。

3.4内容的组织结构

零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不能构成严谨的理论体系,还需要符合逻辑的组织结构。系统思想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因此,在组织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时可以借鉴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将理论内容组织起来,以反映体育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4结语

纵观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历程,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可以简化为:分析、设计和评价。概括而言,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重难点确定的方法);设计包括: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体育教学策略的设计;评价包括对体育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评价及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李文光,胡学农.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81(2):12-18.

[2][3]盛群力,程景利.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J].全球教育展望,2003,191(7):3-5.

[4]汪霞.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J].全球教育展望,2002,10:50-54.

[5]张华.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0,(4):25.

[6]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53.

[7]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

[8]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3.

[9]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1,96(4):3-10.

[10]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3.

[11]张振华.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5.

[1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91.

[13]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14]靳玉乐,易连云.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1.

[15][1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315-316.

Discuss About Theory System of the P.E. Instructional Design

LIANG Zhan-ge1,WANG Mei-fang2

(1.Department of P.E. Science,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061;

2. Department of Spor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

Abstract:As a new subject, the P.E.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n’t play a proper role in guiding teaching practice. Consider the reas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s still a more chaotic states. This article hold that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theory system of the P.E. instructional design from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P.E. instructional design.

Key words:P.E. Instructional Design;Theory System;Content;Structure;Research Object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15)01-0080-05

作者简介:梁占歌(1981-),安徽砀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合肥师学院校级重点科研基金项目(2012jd08)

收稿日期:2014-09-24

猜你喜欢
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如何准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17:53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0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5:35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我国增值税“扩围”可行路径的文献综述
广谱哲学及其研究方法
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 12:51:40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外语学刊(2011年2期)2011-01-22 0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