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周艳萍,李丽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张淑娟,周艳萍,李丽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改革为例,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的、内容和手段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现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科技创新中心,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院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和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对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用案例演示实际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进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再附加几个同类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开拓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面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深思和实践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与创新教育融合。而借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产生的作用有充分认识。
(一)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为要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开放性、非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有别于以继承已有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教育”。创新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具备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主动快速吸收整合新的信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他须担负分析专业知识发展规律、选择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等任务;学生也不可能仅作为一个知识的接受者,他要协助教师完成发展计划、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
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教育创新、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是通过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直接得来的,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探索、发现,去类比、归纳、演绎、综合、假定等等。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由思考,大胆质疑,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所能完成的,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计算思维的培养能为学生带来大量的创新动力。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社会中,它能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计算思维基础,便于学生未来更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我。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不断信息化,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已不仅仅是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取少的工具,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它的重要性也已得到广泛的认同。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使他们丰富了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其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既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首先就要注意学生的定位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是计算机理论人员或科研人员,而只是在本专业领域内借助计算机工具处理相关问题,这两者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完全不同。加之计划学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人数众多、学习价值取向差异大,制约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改革。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明确教学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仍然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目的的改革。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软件功能进行讲解,使用案例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按照示范进行练习。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模仿而不会创新,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这样的状况,首先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学生一起明确教学目的。创新教育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各种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意识的养成。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究的目标,它是培养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任何发现和发明首先是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3.实践的感悟。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问题的探究解决需要实践,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对未知的认识或对已知的否定更需要实践,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计算机操作实践的总结和感悟。
4.成功的体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着两种观念:一种是为了学生等级考试过关,重视理论而轻视技能,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遇到实际应用问题就束手无策;另一种是只重技能而忽视理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只会某种软件的具体操作技巧,而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科学把握,后劲不足。
要克服以上两种错误,必须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例子来进行,在操作实践过程中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在实践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学生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了计算机,不少学生家庭还配置了电脑,因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少内容如office已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教学就不应单纯重复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而应在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计算机知识的系统化,这就需要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去建设和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现实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如可以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学生成绩单的分别打印,提高班主任管理成绩的效率;利用文档分节的方法实现在不同的页面有不同的页眉设置,完成毕业论文的排版。强化计算机与不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不够系统化,教材上讲什么学生就只懂什么,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这需要教师在适当的地方介绍相关的知识。如在介绍操作系统时,介绍现在最流行的系列的同时,还可以介绍很有发展前景的操作系统,比较两个操作系统的界面风格与性能优点。通过比较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和适当的演示,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应用office软件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任务进,对所考察的知识点做出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精心选择一个个实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体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专业学习带来的帮助。例如,对工程专业的学生,在word软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制作项目投标书、工程预算表等案例。这样的设计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引入学科最新发展与应用成果,为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开辟渠道。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目前在许多领域有着计算机应用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介绍反映当前计算机技术进展和刚刚出现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站在更广阔的角度理解所学课程,为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开辟渠道。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需要他们积极参与、认真领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共同探讨、不断认识,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为此,在施教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本课程的特点,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愉快的气氛能够使老师心情愉悦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教学和学习效果良好。首先教师要备好课,思路要清晰,内容要丰富,将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 兴趣结合起来。其次,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迅速获得感性认识,要提出实际的目标任务。教师可结合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目标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演示文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任务充分挖掘和联系与任务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进行总结、概括,带着学生的问题,对任务进行讲解和演示操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可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在与他人交流中提高自己。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应以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点。
3.注重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内容很零散,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繁杂。特别是 OFFICE办公软件,其功能特别强大,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对其全面掌握。但是很多操作有很大的相似性,经常不断地总结一方面可使得零散繁多的知识点串通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不断地深化记忆。比如WORD、EXCEL、PPT三种软件的启动关闭方式很相似,只要学会一种,其他的就可以触类旁通。另外它们的菜单栏功能也基本相似。
4.延伸课堂环境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实用性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很多知识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地提高。由于学校资源以及课时的限制,只通过上课时间的练习,学生没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到电脑市场去看看,真切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做一些硬件装配的工作,真正地见识一下计算机主机里面的部件和如何组装计算机。对于学习办公软件,则可以联系一些小公司或者学校里面的职能部门做一些文秘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这样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创新教学改革。
综合以上的思考和建议仅是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计算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要结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课程的优势,结合实际问题和具体任务,在学科领域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渗透学科整合的思想,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开辟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途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和锻炼。
[1]肖湘平,钱美珍,陈华锋.深化公共课教学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 [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8,(2):151-153
[2]龚奕轩,郭亮.浅议大学公共基础课的“创新教学”[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4):113-114
[3]孙志远.《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J].美与时代,2011,(9):125-126
(编辑 崔立华)
G642.3
:A
:(2015)02-73-04
2015-06-01
张淑娟,女,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周艳萍,女,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丽萍,女,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