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威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翻天覆地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大进程。这些胜利尤其是“建立新中国”的目标实现不但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胜利,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中间党派支持,顺利取得天下,成为历史中流砥柱,完成“建国梦”的胜利。“建国梦”圆是我们当前“中国梦”兴的历史最大前提,本文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间党派开展统战工作,成功取得中间党派支持的历史经验考察如下,期待这些经验能让我们深入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联合执政”的口号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团结广大中间势力尤其是他们的政治代表中间党派而提出并切实践行的政治理念,在这一政治理念的旗帜下,广大先进的、追求进步的中间党派与中共一道开始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奋斗和拼搏,使中共获得了最为广泛的政治联盟的最为有力的支持,彻底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格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促进国家的民主进步作为自己立党之追求,采取了与广大中间党派相互支持、亲密合作、同舟共济的基本团结方针和原则,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赢得了极大主动、大放异彩,并在与美帝扶持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的三年内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历史宏愿,实现了伟大的“建国梦”。
新中国建立之前,旧中国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力量阵营外,还有众多的实力庞杂的中间力量和广大的中间地带,存在众多的中间党派、势力等,他们代表着广大的中间力量和群众,人数众多、力量巨大,对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他们的政治代表是广大中间党派,他们成分复杂、力量难估、立场多样,又多有自己独立政治诉求,游走于中国政治舞台和国共两党之间。对于当时国共两党,他们既想借助国民党或共产党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又不满国民党独裁或不诚心与共产党一道奋斗,但同时又对蒋介石存有幻想和惧怕、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期待,处在国共两党之间时左时右、游离多变,是一股强大的中间势力。正如毛泽东指出:“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1](P783)194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采取”争取中间势力,对顽固派要争取和分化,不能把中间派当顽固派打,要反对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2](P381)的中间党派统战路线。同时,针对中间派是最无组织的,数量又最大的特点,周恩来提倡要采取各个争取的办法并提出了照顾各党派利益、开展民主运动、保证党派合法平等地位、支持民主进步团体等争取中间党派进步力量的具体方针和政策。
国共两党在两次合作之外也在政治上、军事上等各个主要领域和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反复的明争暗斗,包括团结和争取影响斗争力量对比和政治布局的代表广大中间力量、中间势力的中间党派,进而壮大、巩固自己的政治同盟力量和综合实力,尤其是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而,如何团结中间党派进而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力量和影响力,是国共两党都极为重视和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和历史命题。与国民党对不配合、不付出的中间党派的迫害、打压、暗杀的自大狂妄、恐怖残忍行径相比,中国共产党极具号召力的而且切实躬身践行的肝胆相照的“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战口号和旗帜,尤其是“联合执政”的真诚的政治倡导使广大进步中间党派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中共荣辱与共的最为忠实可靠的政治联盟、最亲密的友党。
早在1925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中就阐述了共产党人对各阶级党派等“联合执政”的基本思想认识和政治倡导,“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3](P13)这可以看作是毛泽东为代表的广大共产党人“联合执政”政治统战理念和思想的发端和立场。在抗战时期,针对国民党妄图“一党专政”独裁专断统治,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呢?就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对派的专政。”[4](P690-691)强调“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1](P760)1945年4月,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七大上旗帜鲜明的庄严宣告中共愿与广大中间党派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的代表在一起,在一个民主的共同纲领之下,为现在的抗日和将来的建国而奋斗。”[5](P1017-1018)这一政治主张和践行极大地加强了对处于广大中间地带的中间党派的统战号召力,团结了广大中间党派的民主和进步力量。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同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建国梦。这一胜利既宣告中国人民的“建国梦”圆,也证明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主要核心的联合执政政治倡导的顺利达成与这一倡导和理念的强大号召力和生命力,更证明了“联合执政”这一争取了一切可以争取的政治联盟力量的统战政治理念和立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在经济上,“耕者有其田”的重农重民爱民思想使党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普通人民大众和农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他们看到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贪腐、剥削劳苦大众不同的、相反的,真正为民族利益和人民生计着想和奋斗的共产党人的真诚,因而从根本上获得了广大人民大众的支持,也获得了他们中的各界精英的和代表的支持,包括广大的中间党派等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力量的支持和真诚的拥护。“耕者有其田”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民有恒产”的提法,意思是要亲民爱民为民着想,使农民有耕地等财产才能使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使民心所归,万民永恒,赢得天下。从历史上王安石的出于“富国已报君恩、民贫或愧黎庶”胸怀的的青苗法富农变法、到近现代孙中山的出于三民主义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民生主义思想和毛泽东的“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农民土地、农民运动”农民革命思想,基本上传承这一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
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作为“耕者”的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民生方面的原因,民生就是人民生计,宏观上就是国家经济,这可以说是中共为民谋生的经济政治主张和立场:“耕者有田、百姓有产、大众共富”,正是这一主张和立场使得中共赢得民心、赢得天下,后来的历史证明中共不但提倡更加用实际行动证明和脚踏实地的践行了“耕者有其田”经济主张。中国近现代史清晰而有力的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赢得民心,取得天下,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就是在于践行和坚持了对广大民众的“耕者有其田”的承诺。但“耕者有其田”的倡导和追求在革命时期,并不是党的发明和专利,这一造福广大“耕者”的民本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最彻底的反剥削、反封建土地制度的农民立场的政治宣言、战斗纲领,他曾说耕者有了田,“土地问题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便解决一半了。”[6](P800)很显然,孙中山先生把“土地”看作是对农民生存最为重要的东西,主张解决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达到耕者有其田,解决民生的大问题。但“耕者有其田”的实现,并未因孙先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而得以成功实现,这一思想也被后来的独裁反动的反人民的国民党抛之脑后,成为空谈,这一空谈也终究使得国民党最终被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人民大众坚决抛弃。“耕者有其田”的真正落地实践与最终实现是由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努力来践行和兑现的。如果当时毛泽东提倡的不是土地分给农民或者如果农民知道毛泽东不搞或者将来要废除“耕者有其田”的制度,那么,农民是绝不会跟着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一起闹革命的,共产党人也不会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而执政新中国。
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竞争的最重要的历史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是否实现农村耕者有其田的问题。谁在这个问题上违反客观规律,谁就是在背叛历史,不论任何时候这样做都必然走向历史的反面。”[7]绝对不能因为土地革命成功、政权到手、大权在握,就忘了对人民尤其是作为当时农业大国主人的广大农民的承诺和誓言,就可以骄傲蛮横、恣意妄为,把坚持多年的“分田分地”以造福农民群众这个共产党土地革命大前提的严肃承诺抛之脑后、弃之荒野。与国民党蒋介石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并践行着并兑现了这一“耕者有其田”的为民谋生谋福的思想。建国前,中国的工人农民、仁人志士、各界群众百姓那么多人为什么要抛家舍业甚至舍弃生命的纷纷来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并且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农民打倒土豪等,打倒了在这个问题上背离“耕者”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集团,与共产党一道为实现造福民众、造福耕者的“耕者有其田”历史追求和真诚行动就是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实践中,任何坚持“耕者有其田”的共同社会责任和庄严政治承诺的主张都受到了人民大众的支持和得到了历史最公正的确认,包括源于爱国为民的中间党派。
在党际关系上,“荣辱与共”坦荡和真诚的政治胸怀使共产党与广大进步中间党派成为了彼此最为可靠的友党、最为忠诚的同盟军,也使他们与中共一道建立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坚固的政治联盟,为取得他们的建立联合执政的稳固政权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历史真实的展示了,共产党与广大追求民主、进步、民族独立的中间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愈加团结愈加信任,成为牢不可破的革命同盟军,一道打倒了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战胜利,一道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腐败独裁统治,一道建立了新中国,一道开创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成为世界政党合作和政党和谐的新楷模和新范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并被实践证明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政党关系。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入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这一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历史时期,广大追求民族进步、独立的爱国中间党派同共产党积极联盟,真诚合作,共同出击,在全国上下,政治上坚持全国各界各党派团结抗战打倒日本侵略、反对汪伪等国民党反动派及汉奸卖国贼投降分裂,积极投身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洪流,并全力斗争,争取国家政治民主、民族主权独立。中共和中间党派在各个方面精诚团结,积极合作,如广大中间党派及中间力量奔走海内外,积极募捐筹款、筹集物资药物等全力支持中共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为全面推进团结抗战四处奔走和号召国共团结一致,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共也积极支持广大中间党派的建设与发展,以此加强与中间党派的合作与团结,如中共通过经费支持等积极帮助民盟的发展,在民盟成立之时,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曾在舆论上积极报道民盟成立的消息并高度评价民盟的成立是“抗战期间我国民主运动的一个新的推动”[8](P12),说明中共与中间党派的亲密合作、精诚团结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共同奋斗的必然结果。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界爱国人士和精英为争取国家民主、和平建国,先后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九三学社等追求爱国进步的先进中间党派,他们与中共一样都在为和平建国、国家民主、民族独立、共同发展而不懈奋斗。但是,中共和各追求民主、进步的中间党派和进步力量的爱国政治运动和建党争取民主政治权利的行动,使国民党政府倍感压力。与提倡三民主义的孙中山不同,蒋介石没有延续和弘扬国民党先贤的爱国民主精神,反而对广大进步党派和力量采取了极力限制和镇压甚至暗杀、迫害的行径和极端反动做法,做出了破坏和平、破坏团结的行动,使得国家再度陷入战争的境地。特别是当时在昆明开展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这些爱国进步力量和广大爱国大学生提出要“和平民主、联合政府”,要求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暴露其反动和发动内战的本质,他们非但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响应群众的心声,反而用极其反动和凶残的手段疯狂阻止爱国、反内战民主运动的发展。当时昆明广大学生罢课并上街宣传和平爱国诉求,国民党反动派居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南菁中学1名青年教师、昆华工校1名学生、西南联大2名学生等4人,重伤29人,轻伤30多人,造成了震惊全国的“12.1惨案”;接着又以“民盟要在云南夺权”为由公然制造了“李闻惨案”,枪杀了民盟云南负责人李公朴和闻一多。抛弃迫害人民的统治者终究将被人民所抛弃,国民党的行径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再次把自己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也促进了中间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更加紧密的团结合作。这一时期各中间党派更加紧密的与中共团结在一起,他们一道共同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并通过人民战争、政治联盟、经济互助等各种途径深度合作与团结,打败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把国民党从执政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赶了下去。他们一起围绕“五一号召”,筹备并召开了新政协,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新中国。至此,中国近现代史迈向了新的历史征程,掀开了新的历史鸿篇,广大爱国民主中间党派与中共一道追求的国家独立的“建国梦”实现了,这些爱国民主中间党派经过分化、演变、组合,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在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中走上新的历史道路,转变成为我们熟悉的后来的八大民主党派,成为中共最可靠的同盟党和国家的参政党,开始了他们新的历史角色,也履行了他们新的历史责任,与中共一道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团结奋战。
和为人民服务的中共建党宗旨一样,各中间党派在建党之初的目标和宗旨上都有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劳苦大众等“服务百姓大众、造福人民群众”的宗旨追求,都有“宗旨为民”的崇高思想和追求,这一思想使中共和广大中间党派在建国之初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扩大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根基和团结了最广大的人民力量,使中共和中间党派的联合执政设想成为必然,使新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成为历史必然,也使他们的新中国建设的亲密友党、最坚实可靠的政治同盟关系成为历史必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1094-1095)从该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共产党从建党之始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追求并一直在努力奋斗,这就是“宗旨为民、立党为民”的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体现,这不但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更得到了同样扎根于人民的广大中间党派的支持。我们从以下一些主要中间党派的宗旨和构成可以看出他们和中国共产党一样都是为了人民福祉而奋斗的党派,这也是中间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殊途同归的必然。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国民党内坚持孙中山爱国、进步精神的民主派和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的。他们成立的主要出发点就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分裂,团结国家和民族,避免国家和人民再次陷入分裂与战乱。
中国民主同盟是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他们主张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和国家早日实现民主和平与发展。
中国民主建国会是1945年12月在重庆的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企业家、经济界、金融界代表人物,以及爱国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组成的爱国人士党派。他们多是期望人民和国家早日独立富强。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1945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爱国团结党派。
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张团结全国对日作战,实行土地革命,“扶助农工”,造福人民,是实行民主,推动国家进步的爱国党派。
中国致公党是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华侨党派美洲致公党总堂发起成立救国助国的爱国进步党派。抗日战争开始后,致公党发动华侨积极通过海外募款等支援祖国抗战,救广大同胞百姓于水火之中,为国家和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三学社是由一批科技、教育、文化界进步学者于1944年底在重庆创建,宗旨是继承和发扬1919年“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争取政治民主,推进国家科学进步,文化发展,提倡用科学来使人民改变愚昧落后。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1947年11月由部分爱国台湾省籍人士在香港发起成立,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实行国家统一,人民团结。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流的中间党派即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政治联盟的八大民主党派,无论从初衷到宗旨还是其成员的构成都是在利益指向方面为民谋福,为国图兴。正是基于这样的为民的共同党建宗旨和追求,主流的中间党派与中共成为了天然的友党,他们既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更获得了彼此的支持。至此,中共与中间党派一道,完成了“建国梦”,而“建国梦”的实现就为当前我们“中国梦”奠定了最基本的政治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统战工作宝贵经验无论对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统一战线工作都意义重大,在这些宝贵经验的指引下,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共将继续与民主党派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道共赴“中国梦”,圆梦中国,再创辉煌,共赢盛世。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3;760.
[2]任弼时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1.
[3]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690-691.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7-1018;1094-1095.
[6]孙中山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00.
[7]中国历史追求“耕者有其田”就是要实现“社会机会均等”[N].凤凰新闻网历史论坛,2009-12-14.
[8]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