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尝试

2015-02-12 22:51:54卢立伟周晓琳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卢立伟,周晓琳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尝试

卢立伟,周晓琳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商务英语的专业目标,而《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相关性强的特点。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企业所需。基于校企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实施相应的可行性方案,才能使得本课程的教学更加契合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校企协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是集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必修课,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于一体的教学理念,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体系中[1]21。近年来,通过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利于科学地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具体如下:

一是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协同教学模式,请企业专家进课堂,使学生能从一些懂实际外贸业务操作的专家手中学到一手的外贸实践知识、实际操作技巧,从而丰富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实际外贸岗位的需要。

二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堂的实践教学、校内的仿真模拟实训以及校外的企业参观与实习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培育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加强课堂小组案例分析及小组的任务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四是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以教材结构化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运用校内模拟实训室、网上免费实务操作软件、企业参观与实践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五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协同教学模式,为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拓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本课程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单证操作技巧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正确把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而且还要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必要的国际法律知识[3]。

2.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本课程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只有通过外贸业务流程的仿真模拟实习以及参与企业实际工作部门实践与实习,才能提高其基本业务处理技能及单证动手操作能力。

3.与其他课程相关性强。《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商务英语专业所有的实践性课程,如《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训》等课程。

(二)传统教学模式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参考教材大都偏重理论知识点的介绍,而实践内容非常单薄。另外,教材知识的更新上具有时滞性,跟不上新出台的贸易政策和贸易理论,这就使得教材缺乏实践性和时效性[2]1。二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必须有过从事外贸工作的经历。而课堂上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2]2。课堂教学中一味让学生做习题和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外贸单证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此项教学内容只有在实训室通过大量仿真模拟实训和企业的实践与实习,学生才能真正加以理解和掌握。

3.考核方式问题。传统的考核方式由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进行卷面命题[2]2,期末一次性笔试给出最终的成绩。这种单一的、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结果只能体现学生对外贸基本知识死记硬背能力。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将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具体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应用性[2]1。只有结合实际外贸业务中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

为有效落实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校内教师应该与企业专家协作,合理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合理安排相应的课时进行理论教学同时,教师应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另外,运用商务英语从事商贸基本业务活动将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日后的工作常态,所以教师在课堂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理论和知识时应尽量实行双语教学。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学校应鼓励老师走产学研道路,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协作,鼓励专业教师在课余时间或暑期去企业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2]3。

(二)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教学内容多、覆盖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此提高讲授时的课堂容量与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而且也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另外,在教学中,正确教学手段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够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利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

另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积极探索,通过与校外企业协同教学,利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岗位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教学,有效地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通过双语教学来培养学生主动用商务英语表达的习惯,通过案例教学促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达到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传统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考核也将循序渐进地实行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试卷考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书本知识考查与课外知识考查相结合,专项考查与综合考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4]181,以此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教师将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具体授课情况编写考核大纲,并且在考核大纲中加以详细说明本课程的命题方式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2]4。在命题时,除了考查各章节外贸基础知识外,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命题,如单证操作、案例分析、报价等题型。同时,为了体现本课程的时效性、应用性和双语教学特点,考核大纲和试题库也及时调整和更新,且试题的内容以英语为主。

另外,本课程将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目的,实行多阶段、多形式类别的组合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由原来的单一笔试,调整为笔试+上机操作+企业实践的组合考核方式。把报价和实务单证操作的内容放入上机操作考核模块,部分的实践内容放入企业参观与实践考核模块,其余内容以笔试、闭卷形式进行考核。笔试的内容将增加应用型命题的考核。改革目的是基于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把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5]。

三、具体改革目标

具体的改革目标是基于学校与企业的协同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改革重新设立新的教学目标,主要突出本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真正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

(一)教学内容改革目标

一是教学内容的整合。以课堂教学为点,课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面,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点面结合,整体辐射。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分析式等教法相结合的“协作探究式”教法过程中,教师课前应提前精心布置相关讨论问题和相应的案例,并落实每一步骤。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外贸业务问题的过程中,尽量实行双语教学,案例分析同步跟进,以达到锻炼学生各种技能,如人际协调合作、自主学习、英语口语表达、学术研究、团队协作、求异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综合能力。三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教学内容多、覆盖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岗位中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2]2。所以课堂教学应加大补充相关实践性内容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改革目标

一是积极推进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与企事业部门的横向联系,外贸实践教学的内容应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与协作教学,从而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商贸人才。二是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三是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商务英语水平以及实际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四是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将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按“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三个转变为指导原则的考核方式[1]22,能够体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对高校商贸人才的实际需要。

四、具体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近年来,本课题组教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对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有效尝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方案

1.调整教学计划,深化课堂内容改革。本课程重点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强调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在保证适度理论知识讲授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

一是涉及外贸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及相关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课堂上主要讲解学生自学时难以理解的基本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同时给予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讨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课后,教师还将课堂上所涉及的案例及相关习题做成文档并及时在网上发布,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二是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惯例。外贸业务中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对于日后从事商贸业务工作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学生从事商贸实践活动中处置外贸争议的必备知识,所以这一部分要增加讲授时间。教师在课前先行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常用的国际法规和惯例,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上教师将相应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是相关的外贸单证实务。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首先结合银行内部的单证资料讲解如何填写单证及相应的技巧,同时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校内实训室仿真模拟操作。

2.教材使用与建设。《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用应该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最佳课堂教学内容组合。实际教学中,由于英文原版引进教材对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有一定难度,且其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经过3年的努力,本课题组已完成自编双语教材,2014年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两轮的试教,效果良好。

3.“双师型”队伍建设。对培养双师型教师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以分享各兄弟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以及校外企业实践与实习的有机结合加以落实的,同时在交流中也能及时捕捉到新的外贸信息和前沿理论知识。二是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证书考试,以拓展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四是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和暑期参与企业实践,以提高自身“双师素质”[2]4。

4.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岗位实践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能够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基本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课程各章节配套实训练习加以落实;专业技能训练将由企业专家进课堂讲解单证内容,同时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导向在校内综合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证书考试,如BEC、单证员、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证书考试;岗位实践包括企业参观与暑期实践等环节。

5.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采取校企协同、产学一体、互利共赢的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外贸业务骨干作为校内课堂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并参与学生暑期实践和毕业实习的指导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方案

1.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校内教师与经验丰富的企业外贸人员共同编写《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计划及可行性方案。实务单证操作内容将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进行协同教学或邀请他们做相应的外贸专题讲座,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单证实际操作技巧。

2.外贸实务仿真模拟教学。教师提供相应的外贸实务资料,让每位学生根据资料独立地去模拟相关的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各项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完成资料中所要求的各项单证制作,如合同书、发票、装箱单、报关单等等。同时学生还必须审核相关的单据,如提单、信用证等等单据,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外贸单证的实际操作能力。

3.网络资源教学法。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于能够拓宽学生的课后自学空间,所以课题组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贸易实务》网络学习平台。在平时教学中,课题组成员各自分工协作,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大量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案例及课后习题,配上相应的答案,并在平台上及时发布,供学生课后进一步自学。为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已学的内容,教师还将及时在网络平台上上传相应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学生悬而未决的疑惑,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立在线答疑,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另外,我们将邀请校外企业专家友情加盟,增加教师、企业专家及学生之间的多方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4。

4.双语教学及案例分析法。《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将同时选用英语版本和中文版本。中文版本便于学生自学,英语版本便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术语及基本知识。同时课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及师生课堂互动时尽量运用双语模式,便于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口语水平以及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将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简单、易懂的案例教学法能把复杂的外贸知识简单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是编写合理的考核大纲,增加实践性内容命题。二是考核内容充分体现知识能力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三是考核方式把原来的单一笔试改为笔试+上机操作+企业实践的组合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的成绩分布由原来的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调整为平时成绩60%和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60%包括平时测试20%、平时作业及企业实践20%、单证操作成绩20%。具体内容如下:

上机操作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实务的单证操作,主要包括信用证、提单、发票、装箱单、报关单等单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填写相应的单据。最后学生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室的模拟操作软件或网上的免费单证软件完成教师规定的相应单据。满分100分,合计20%。

平时作业及企业实践的内容包括平时作业5-6次,内容主要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课后作业,做到每生批改,并给出相应的成绩。满分100分,合计10%;另外,组织并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区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并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参观企业的心得体会,内容主要涉及与本课程有关的企业的产品描述,产品包装、市场定位,价格、营销等方面的内容。满分100分,合计10%。

平时测试一般在第15周左右,以闭卷形式考查各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主要以小案例形式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其实际应用能力。满分100分,合计20%。

期末成绩为理论考试,用8套以英文内容为主的《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试卷,以加强引导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英语词汇及术语的掌握,提高学生外贸业务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外贸业务相结合的应用型命题,加强考查学生的理论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国际贸易实务》的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与培养计划加强连接。当前,对于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简单化的理解,认为课堂的加总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毕业论文环节已经发现,学生难以将课堂知识融会贯通,真正与实际有效结合。因此,学院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讨,重点与用人单位交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课堂教学之间加强衔接。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的相关知识与《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写作》、《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训》等课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交叉性,不同课程授课老师之间协调相对欠缺。因此,以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抓手,改变学生对相关外贸业务知识的理解维度,如《国际商法》应侧重法律纬度,《国际金融》应侧重金融纬度、《商务英语写作》应侧重与写作技巧纬度等,从而避免交叉知识的简单重复。

[1]郑美花.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2(14):21-22.

[2]刘祥霞.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EB/OL].(2011-02-27)[2015-08-07].http://www.hi138.com/jingjixue/guojimaoyi/201102/288800.asp

[3]罗莎.高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4).

[4]吴建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体系改革的探索[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8):181-182.

[5]张法清.PBL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0-52.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ve Teaching M od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Lu Liwei,Zhou Xiao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8000)

Cultivating application-type and inter-disciplinary business talents is the objective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whil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s.The strong comprehensiveness,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and the interdependency are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However,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mple teaching method,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method,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only 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ode,and implementing specific plans,will the class teaching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 of talents training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iculum reform;implementation pla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5.014

2015-08-28

本文系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g2015425;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5176;台州市2015年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G15016。

卢立伟(1973-),男,浙江临海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学及国际贸易研究。周晓琳(1965-),女,浙江临海人,副教授,从事教学法研究。换的具体过程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及实践性。该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英语术语,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流程,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外贸单证操作的实际技能[2]1。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4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塑料助剂(2019年3期)2019-07-24 08:51:2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32:15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0:43:1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35:46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2015年12期)2015-03-10 10:36:12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