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玲
(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江苏 泰州 225300)
对唯物论与唯心论二分法的一些疑惑
——重读 《费尔巴哈论》
陶玲
(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江苏 泰州 225300)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第一次提出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种传统的将思维和存在简单对立的二分法则,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新拓展,已显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回到原点原义,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基本立场、核心观点,要特别防止陷入教条主义的藩篱,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自觉地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费尔巴哈论;二分法;启示
学经典,读原著,理解原点原义,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指出,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也是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文献。
《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恩格斯应《新时代》杂志编辑部之约,对当时的青年学者施达克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论著进行评述。这是一篇系统阐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主要是由马克思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1]
这里提到的“从前的哲学”,是指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学派。为了“清算”更清晰,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命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将哲学家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1]
那么,恩格斯所阐述的“两个凡是”这种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截然分割的二元论法,是马克思的本意吗?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是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除了物质和意识这两大本体之外,是否存在第三本体、第四本体……?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过一个观点,“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的真理。”[2]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试图以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来扬弃或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传统对立。毛泽东认为,物质的存在并不是绝对的,而仅仅是寓于相对之中,永恒只存在于暂时之中。由此可见,将思维和存在简单对立的二分法则,显然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也是与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证思想不相吻合的。再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西文“materialism”和“idealism”这两个词的本义分别是“物质的、具体的”和“理性的、抽象的”,是指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因此也不应当构成对立,不能用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来简单粗暴地进行哲学党性区分。比如我们常说的“思路决定出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都说的是思想理念和客观现实的共同推动力,才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理性源自于客观现实,同时又高于客观现实,并相互起作用。
“本体”是西方哲学术语,指“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是“一切存在的存在,首先的存在”。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里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1]因而抛出“哲学本体”问题,并以此为标准划分哲学党性。这种认知放在129年前的1886年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又有了新的拓展。1935年,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封闭关在一个既有食物又有毒药的密室里,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由放射性原子控制着电子开关,决定锤子是否落下砸碎毒药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α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有毒气体,猫必死无疑。而原子核的衰变又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猫是死是活也就有了不确定性[3]。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密室中的猫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只有在打开密室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即数学上称波函数坍缩),才会出现一个本征态,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状态(或是死的,或是活的)。那么,在这个实验中什么是影响猫的死活的那个本原呢?是精神吗,是自然界吗,似乎都不是。于是,有人就提出“超越物质和精神之外的第三类本体范畴”,诸如“信息”、“能”、“波”等概念。看来,事情远不像恩格斯当年所想的那样简单。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产业革命把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推上历史舞台,这一急剧变化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动力、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反思。《费尔巴哈论》里,恩格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哲学思考,始终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这是与当时或者之前的一些哲学家的最根本的区别。恩格斯所说的“扬弃”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立场,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哲学思想“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站稳立场后,再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就变得容易很多了,也就不会因为纠缠于经典中的某些概念、断语而无法自拔。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特别防止陷入教条主义的藩篱。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思想,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学习经典,必须要还原历史真实,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其精神内核,用以指导今天的实践。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一些同志“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非常中肯,这同样适应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马克思强调的是辩证思维,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有思辨批判的精神,这样无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实质。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离开了这一思想方法,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相较于180多年前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今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瓶装老酒”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与时俱进。这应当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认真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略,从而更加自觉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何新.哲学思考[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3.
[3]百度百科 .薛定谔的猫”[EB/OL].[2015-02-16]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DtFRkSc15AMB_ FYchR9fLWLzXVicO5DRB1SmVluPBhwTu8alBlL-rGjOsInNCGOjSwiFjW21g4IiUqxYD_Dn4q.
(责任编辑刘红)
Some Wonders over Dichotomization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TAO Ling
(Education Committee,Taizhou CCP,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Engels brought forwar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oughts and existence was the primary issue of modern philosophy the first time in Ludwig Feuerbach and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He also divided philosophy into two groups which were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based on that.With new explorations of people’s realizations to the objective world,this traditional dichotomization theory which simply set thoughts and existence against was becoming limited historically.Thus we got the conclusion that to read classical masterpieces of Marxism,we should come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ory,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positions together with core viewpoints deeply,and prevent ourselves from being trapped in doctrinarism.Besides we should insist updating our thinking strategies pushing Chinese Marxism and believe in confident theory,confident roads and confident systems.
Feuerbach Theory;dichotomization;inspiration
B0-0;A811.2
B
1671-0142(2015)01-0047-02
陶玲(1973-),女,安徽舒城人,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