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选择图书馆若干基本认识的分析研究

2015-02-12 19:59
图书馆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文化

张 勇

(湖南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011)

社会选择图书馆若干基本认识的分析研究

张 勇

(湖南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011)

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及其有形载体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社会选择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体文明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全媒体时代,阅读、学习、交流和修身是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要素。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认识特征为知识性、文化性、现代性和权利性。社会选择图书馆需要遵从城市化原则、中介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

社会选择理论 图书馆 全媒体 基本要素 原则

纯粹“图书的馆”在这个文明的星球上正逐渐蜕化和消亡,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知识信息自由与平等的公共机构,为国家制度化安排和保障,对社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化都有其内在的并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契合的客观规律,图书馆概莫能外。当知识信息在时空的大环境中受到限制和障碍严重影响了传播和发展时,社会选择和创立图书馆制度,并把这个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或者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为千百万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随着因特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明、应用及各类数字技术引发的各种媒体的融合,社会迎来了全媒体的时代,知识信息不再是稀缺的社会资源,而是像空气和水一样,既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唾手可得、无处不在的生活日用品。那么,社会为什么还选择图书馆?选择图书馆做什么?这是图书馆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及其有形载体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主要知识信息和文明成果由图书这种特定的纸本载体传承,所以我们用图书馆对这类社会机构和组织通称,这并不意味着图书就是图书馆工作对象的全部,也不意味着因图书的特性而产生的作业方式就是图书馆唯一的选择,社会选择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体文明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社会可能不再需要以图书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信息服务,但是社会依然需要人类精神产品和成果的守护和传播,需要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图书馆及其相关系统的转变和提升。

1 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社会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和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判断和选择建立各种社会组织、公共机构,乃至政府的。这些需要有些是刚性的,对应着满足社会机体必不可少的要求,如维持社会公正有序运行的政府及各相关机构。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对应满足了社会创造的文化文明成果及其知识信息记忆的保存与传播系统。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技术环境的不同,图书馆实现自己职责使命的路径选择及其作业方式,也就是对应满足社会选择建立图书馆的形态、特点可能有所侧重,或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但其本质的基本要素是稳定、常态的。文章结合1975年IFLA会议讨论通过的现代图书馆的四大职能,黄宗忠教授提出的关于图书馆功能的两项划分[1]、上海大学图书馆任树怀教授提出的有关图书馆信息和学习共享空间的相关论述[2],基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从阅读、学习、交流、修身4个层面来探讨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1.1阅 读

阅读是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理由,也就是基本要素。阅读是文化形成和创造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文明成果继承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手段。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发育状态和文化软实力的发达程度。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把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规划和实施,李克强总理亦强调要倡导并支持全民阅读[3]。阅读活动既是宪法言论自由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表现。阅读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呼吁提倡,需要有相应的公共平台和社会保障系统提供和服务,更重要的,阅读不仅是识文断字的浅层次低水平的重复,而应该是有眼界、成系统的高水平的提升和思想进化活动。这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对阅读的引导和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全面地对接和满足了社会对阅读的需要。图书馆对人类既有知识和文明记载的全面收藏,保证了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人类文明成果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兼容并蓄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围绕阅读的深化和交流,所开展的展览、讲座、讨论、活动等,都极大地促进了阅读的品质与覆盖面的拓展。当然,新媒体的出现,引发阅读形式的多变,对纸质阅读带来了极大冲击,但无疑为图书馆阅读带来了更多选择[4];同时,阅读场地亦多样性,阅读有出版、报刊等众多社会系统推进和保障,但公共的、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休戚与共的阅读传统和阅读体验是由书香不绝的图书馆传承和光大的。如果说,一个社会阅读的历史就是精神发育的历史,那么,图书馆就是这个社会精神发育的孵化器和晴雨表。凡是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定是这个社会文明民主,同时阅读指数也急剧攀升的时期。因此,图书馆是建立全民阅读社会,培养深层次阅读,进而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水平的最为重要的社会选择和制度安排。消亡了图书馆,也就消亡了阅读的高地和阅读的标志,也就在消亡阅读的传统和阅读的精神与境界。

1.2学 习

终身学习是社会选择图书馆的重要原因。社会要发展进步,必须继承和发扬人类一切的知识文化成果,而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作为自然人,要融于社会,汲取社会的营养,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自己发展进步的各种思想文化和技能。教育系统可以解决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问题,但不能有效和低成本地全面承担社会终身教育责任。图书馆特有的知识文化传承体系和资源、氛围,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场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是对图书馆精神和使命的最好概括。当然,终身学习是需要条件支撑的,诸如开放便利的公共教育设施和场地;相互交流影响并砥砺促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思考和提升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文化资源;最重要的还要有学习的传统和现代性的文化自觉。而图书馆是当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全面具备上述条件和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这当然是图书馆系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努力发展进步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根据终身教育的需要,不断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强化图书馆社会意识,创新图书馆工作的必然。社会终身教育的现实和未来都需要图书馆这样的机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不断地发挥作用。学习的方式很多,每个人的学习内容和重点也会不同,图书馆的公共性中,应该更多的体现终身学习教育中的公共属性问题,二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以一己之力,包容数千名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并有所成就,现在的图书馆更应该成为社会学习的集大成者,让知识就是力量的愿景,通过公共学习空间的培育和壮大来充分体现。

1.3交 流

交流是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充分条件。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克服两个原生性的问题,一是社会成员如何高效有序交流,从而达到社会共同体的思想文化认同和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让社会共同体成员充分享受社会公共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融于社会、参与社会并进而服务社会,而不是病态地成为社会的弃儿和边缘人。社会的文明创造和发展离不开充分的交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交流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交流是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和平台。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偏好。交流有浅层次、无处不在、随时发生的特点,同时,也应该常态化、可预期,在单位时间和局部空间范围里,最大限度地完成思想文化成果与知识信息的公共保障目标。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相对简单和隔绝,交流活动的水平和程度低级重复。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传统的积累传承知识信息的机构——图书馆或藏书楼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创设了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充分保障了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信息资源,让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自由地享有知识权利,同时,公共图书馆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与书、与信息、与人充分交流的空间[5],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参与社会竞争,追求自己的社会福祉。尤其在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完全突破了时空阻隔,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在充分享受数字化技术的成果时,不断地规避虚拟化交流的陷阱,强化实体公共空间的交流内容和交流能力。社会选择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以图书或现代意义上的知识文化载体为媒介,通过公共财政的安排,搭建的一个知识信息和文化信息交流的公共社区,让社会成员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寻找和感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全面了解掌握社会的真实思想,享受人类生活的文化乐趣。图书馆始终倡导开放、公益、平等、共享的理念,目的在于向所有的社会成员敞开大门,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与社会共同成长进步。

1.4修 身

这应该是社会选择图书馆的最终目的。不容否认,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而图书馆提供这样的资源和服务。图书馆搜集整理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和知识信息,这些资源通过各种分科、分类或分层的馆内布局和功能划分以及服务项目,可以适应和满足不同读者的借阅和图书馆活动的需求。当前,图书馆普遍吸取和采用了博物陈列、美术展览、公共讲座、公共教室、群文活动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吸引读者,深化图书馆服务,这让社会充分享受了文化民生的福利政策。但是,如果把图书馆仅仅定位在这个层次上将会降低图书馆的品格和作用。图书馆是文化的圣地,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阿根廷大作家博尔赫斯说,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图书馆具有塑造精神、净化和陶冶社会心灵的功能。走进图书馆,有功利方面诸如知识信息需求的满足,还需要通过阅读推广、文化交流、环境美育等各种设计安排,让社会成员到图书馆享受精神的愉悦、生活的美好,提升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追求。因此,图书馆不单单是阅读学习的场所,同时,还是文化砥砺互动的公共空间,是物质、精神生活以外的城市第三空间[6],在图书馆这一第三空间里,人们放下物质世俗的小格局,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用知识和文化装点、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也就是说,图书馆是个修身的地方,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滋养广大读者的心灵世界,凝聚和培育民族文明的共同价值体系和文化认同,这是图书馆事业的终极目标,是图书馆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理想观照。某馆馆歌反复咏唱这样一句话:“让阅读伴我们成长,让知识照亮心房”,较好地诠释了图书馆文化和职业价值所在。

2 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认识特征

图书馆通过涉及阅读、学习、交流和修身等基本要素的组合及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布局,建构了图书馆的业态形式和公众形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目标和服务群体,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中,图书馆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必须从社会选择图书馆的理论和角色意识上研究、认识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把握图书馆发展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准则和客观规律。关于图书馆的价值和使命,历来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2004年发布了11项核心价值,分别为平等利用、隐私、民主、差异性、教育及终身学习、知识自由、公共资产、资源保存、专业性、服务[7];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教授从3个方面来论述图书馆的价值和使命,即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8];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倡导图书馆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业界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词语来阐述图书馆的价值,但其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确保知识自由、平等获取的职能从未改变,只是其实现职能和目标的途径不同而已。因此,文章将图书馆的认识特征归纳为以下4点。

2.1知识性

毋庸置疑,知识性是社会选择并认识图书馆的基本逻辑原点。在时空屏蔽、社会知识和交流相对短缺的时代,图书馆以藏书楼或相近似的社会机构,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容集合在一起,供社会精英们集中学习、掌握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在继承和创造中,不断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文艺复兴及后续爆发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把重视人的平等自由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权利作为开启民智、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国策。社会选择了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并进行制度性安排,来保障公民的终身教育与自由平等的获取知识性信息的权利,图书馆走出了少数人垄断的知识堡垒,成为全社会最为系统、最有效率、最具开放性的知识集散地,图书馆通过向全社会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充分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奠定了自己的职业基础,并由此获得知识的喷泉、知识的圣殿、知识的阶梯等无以复加的美誉。社会因为知识信息的积累传播的需要选择了图书馆,图书馆用无可替代的知识信息服务向全社会普及了图书馆知识,让社会了解了图书馆、认识了图书馆,同时,建构了职业理论和职业模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2.2文化性

虽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了解认识图书馆都是从知识信息的角度,并不断地获得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但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图书馆,那就犹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对图书馆的认知亦很难全面、客观。从知识的属性上来说,知识信息不是孤立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其必须附载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传播流通,同时,知识信息必须植根在一定社会的文化土壤之上,在社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复制、裂变、增值。文化本身既是知识的记载和传承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知识生产传播的充分条件。图书馆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接受社会既有文化体系和文明创造成果的过程。社会知识体系和文化体系是不能割裂的表里如一的人类文明智慧的发明和创造。因此,理解和认识图书馆,必须首先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上入手。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成果及其知识记载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图书馆要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要观照社会的文化取向和文化价值,是塑造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制度保障和安排。知识信息可能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地接受和继承,而文化才是让知识流动起来、汇聚成为社会软实力的放大器和增值器。许多城市和地区把图书馆作为当地的文化标志和象征来建设和打造,正是基于对图书馆的文化属性的充分认知和理解。因此,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只围绕着知识信息的服务来思考和设计,还应该放大到宽广的文化视角来布局和定位。

2.3现代性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说明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和把握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图书馆之所以如此称谓,是因为图书在社会发展的上千年之间,是人类文明及其文化、知识信息的主要记录载体,是人们阅读、学习的主要工具对象。无论从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体验还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与传统上来说,图书都是首要选择。但近百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文明传承和知识信息的记载传播手段与方式,更新和代际替换的频率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因特网、移动互联网及其与物联网的结合,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超越时空的阻隔,知识信息犹如生活中的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一样,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现代的图书馆,其称谓可以不变、可以借用;其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要素诸如阅读、学习、交流、修身可能还是稳定共识的,但其实现职业目标使命的内容方式与路径选择,应该具有全新的现代性的考量和创新,必须感知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价值判断标准并利用当代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技术,来适应和对接社会需求对图书馆的选择和优化。图书馆还在,但纯粹“图书的馆”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在现代性的社会中,社会选择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与需求目标。知识信息快速复制、裂变和增值以致于充盈于地球的每个角落,从某个认识角度来观察,似乎像自然界的空气与水资源一样,获取虽然非常便利快捷,但拥有和保存以及品质保障却非常棘手,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2.4权利性

按照法学的观点,权利是法律许可或认定的利益。权利具有资格、主张、力量、自由等诸多属性特征。社会选择图书馆是因为图书馆的存在和功能作用为社会认可,社会需要建立基于人类文明记载和文化环境的公共服务机构,平等、自由、开放地满足社会成员阅读、学习交流和修身的需要。社会精神文化产品和知识信息是社会成员共同的财富,是社会成员个体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共同体及其之上更具组织效能的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提供这样的服务。图书馆的建设不是政府愿意与不愿意的、可有可无的工作选项,而是社会文化福利和民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中公民基本宪法权利保障的一项制度安排,可以用图书馆权利这样的概念来普及和提升社会的图书馆认识与理解。既然是权利,就必须充分研究和审视权利的保障程度和实现机制,让社会的图书馆权利落到实处,让权利人应该享受到的利益不受到侵蚀或取消与浪费。纵观近十年来有关图书馆权利的讨论和实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权利的概念内涵及其有没有、多与少的问题,如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黑龙江大学蒋永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及深圳南山图书馆研究馆员程亚男等学者对图书馆权利进行过深入探讨和研究,主要认为图书馆权利从根本上讲是用户的权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9-12]。但诸多研究中对图书馆权利的主张与力量的研究与设计,也就是社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图书馆权利诉求,如何监督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和实现方案,满足图书馆权利人需求等方面的成果和内容涉及较少,研究不足。图书馆权利的共识与保障是现代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并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基础与源头活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需要建构图书馆权利的法律谱系,同时取得应然与实然的研究成果。

3 社会选择图书馆的基本原则

社会选择图书馆必须遵从一定的标准和原则,符合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对图书馆的职责及效益、效能的要求。这些原则和标准是对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3.1城市化原则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高度集约化、组织化的结果,而图书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图书馆是城市记忆的存储器[13],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守护记忆与传承人类文明的图书馆。城市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和集散人类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因此,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效益与城市密不可分,必须依托城市顺应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与轨迹。理解这个问题有这样几个角度:一是城市是文明程度发达、集中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创造投资最大化的边际效益。二是社会选择图书馆必须契合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个逻辑规律就是文明与文化边缘地区不断向城市区域流动,通过降低生产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低水平交换与重复活动,提高自己的文明与文化程度,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生存序列。这是社会人的理性选择和理想追求。三是图书馆具有知识信息普惠和文化民生的全民责任和权利,但图书馆权利的实现存在路径选择和顶层设计的问题。时空高度屏蔽知识信息获取需要的社会,与因特网、移动互联技术把地球变成一个智慧村的社会具有完全的不可比拟性。图书馆满足社会阅读、学习、交流、修身等需要的诸多基本要素的布局和实现方式,应该也必须发生一些调整和改变。图书馆应该更多地观照阅读学习的品质和文化的修养,让图书馆散发出最浓烈的知识与文化之美,吸引所有人愿意来到这里享受阅读的快乐和文化的滋养。图书馆不能成为文化的快餐厅,而应该在便利、平等、自由的图书馆精神引导下,成为最有效能和品格的文明传承者,成为文化与知识交流砥砺愉悦的城市客厅和沙龙。

3.2中介性原则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是媒介,是一个社会中介”[14]。不可否认,图书馆的历史形态千差万异,但作为知识、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始终在知识信息与社会需要之间扮演着重要的社会中介角色。现代社会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已经由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早期媒体,发展到了因特网、移动互联网等可以同时传输音频、视频并即时获取的新型媒体。社会依然需要图书馆继续发挥中介性的作用与功能。这是基于以下一些事实与研究,虚拟网络空间不能代替和取消现实的专业分工和细化分层的服务,文化与知识信息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图书馆作为社会共同体成员完成相关的交换和活动的集散地,同时,文化消费和知识获取也需要客观的社会环境及其公正服务的社会机构。图书馆的中介性原则,具体体现了图书馆保证社会文化资源与知识信息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公平公正,同时图书馆通过专业化的文化与知识信息的监理与导航,保证社会知识信息流由无序变有序,文化信息安全由无屏障到合理的使用保护。图书馆矗立在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消费的中间,将全媒体服务融合在有限的空间里,以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的机制,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和精神提升。当然,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世界万物都存在着中间态,也就是中介的性质,中介性并非图书馆独有的本质属性,但图书馆只有坚持中介性原则,才能全面守护和承担社会文化与知识信息传承的中介形式和责任。

3.3公共性原则

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对图书馆的公共性进行了专门研究,其认为,“图书馆一经产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15]。图书馆的公共性是最为社会理解和认知的。社会选择图书馆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公共空间,让社会成员能够便利地进行社会交流活动。社会交流的基础是知识信息和文化思想,这样记载人类文化思想的各种载体,如传统的实体文献图书、报刊,现代化的数字资源等成为图书馆独有的专款开支项目和服务内容。文献资源是静态的,图书馆通过各种阅读学习活动,促进了知识信息和文化思想的砥砺交流,图书馆活化成了开放的文化交流与知识交流社区,文化流和知识流不断膨化和冲突激荡,促使现代图书馆演化成最为社会认知和需要的公共文化磁场。既然是公共场地和资源,社会共同体利用图书馆自然地存在搭便车效应和灯塔效应。这两个效应的广泛作用和影响是图书馆公共性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必然。图书馆实现社会选择的职能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公共性的原则立场,避免因为公共性的问题与社会产生原则性的冲突,或借用搭便车行为与灯塔效应的问题解构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的倾向以及社会选择。2011年杭州图书馆发生的乞丐入馆事件及后续的讨论与关注,其本质就是图书馆公共性的社会认同与实际制度落实的问题。图书馆坚持公共性原则,还应该思考合理规避与公共性共生的搭便车行为与灯塔效应误读的问题,考虑体制机制对公共性的误判与混搭的问题,公共性必须以实现公共目标为基础,以图书馆的公益效能最大化为职业选择和考量标准,避免因民粹思想、免费政策、平均主义等具有特定指向和适用范围的思想观念和政策行为,绑架图书馆的公共性,影响图书馆正确使用现代社会整合资源、布局资源、服务社会的各种工具手段的作用发挥。

[1]黄宗忠. 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J]. 图书馆论坛, 2011(6):14-22.

[2]任树怀, 盛兴军.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4):20-26.

[3]李克强“:全民阅读”继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9-29]. http://cul.china.com.cn/2015-03/16/content_7748231. htm.

[4]范并思. 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J]. 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 2013(2):1-4.

[5]吴建中. 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4-8.

[6]段小虎, 张 梅, 熊 伟. 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J]. 图书与情报,2013(5):35-38.

[7]卢巧云,赵莉莉. 美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 2007(5): 11-13.

[8]程焕文. 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 图书馆杂志, 2013(3): 4-8.

[9]李国新. 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J].图书馆建设, 2005(1):1-4.

[10]程亚男. 读者权利: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 2004(6):226-229.

[11]蒋永福“.图书馆权利”研究与反思[J].图书馆杂志, 2008(4): 59-61,65.

[12]李国新. 21世纪初年的“图书馆权利”研究与传播[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5): 4-11.

[13]周和平.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4-8.

[14]刘 嘉. 国外图书馆学重要著作选译[M].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28-29.

[15]王子舟. 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与公共目标[J]. 图书馆论坛,2004(6): 31-35,269.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Choice Library

From the date of its birth, the library has been the guardian and the communicator of the huma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memory of its visible carrier. Social choice library is set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it i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all media era, reading,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is the basic elements of social choice library. Social choice library's basic understanding ar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culture, modernity and rights. Social choice libraries need to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urbanization, the principle of medi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nature.

Social choice theory; Library; All media; Basic element; Principle

G250.1

A

张 勇 男,1962年生,湖南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主要为图书馆管理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2015-10-13 ]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