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佳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艰巨繁重,这就需要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与群众同心同力,共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所在。《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体目标和行动指南,体现了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使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具备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事业才会一直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纵观党37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当前正进行的改革实践,其实一直都是党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价值取向。因为在改革的进程中,任何一项改革方案都是因为群众问题、民生问题的产生而提出,都需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都需要以民生是否能得到改善、人民群众是否能得到实惠为评判标准。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区,社会综合症交叉出现,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生活地更加幸福和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任务与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体系的健全来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践行。《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描绘了具体路径图,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改革举措,进一步科学、完善了党的各项制度、体制,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做了部署,首次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各项体制、制度的改革以及贯彻执行,将能够从根本上克服一些脱离人民群众的体制因素,真正减少作风领域的问题。
不难看出,“为人民而改革”的思想奠定了整篇《决定》的总体基调,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从而为党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党的智慧和力量之源,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历史已充分证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才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脱离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受到重创。同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凝聚群众力量,才能为改革提供坚实的主体依靠和智慧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要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使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并参与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基础。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取得成功。”[2]这不仅明确指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人们主体性地位的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种目标指向,它指引着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新发展,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阶段。也正是在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过程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开始逐渐生根发芽,并深深扎根于党的治国理念中,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2.全面深化改革要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关键所在。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改革开放之路,回顾37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为改革提供了力量源泉。在这37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不断推动着改革开放之路向远处延伸。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但归根结底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事业。改革的实现离不开每个同胞的努力,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心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营造出浓郁的合力氛围,最终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使命。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面临着诸多考验和挑战。正如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依靠力量,相应地,改革中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在新时期,我们党也或多或少地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主要表现在腐败问题的仍然存在和群体性事件的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危害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现。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团结人民群众,坚定地走好群众路线。
1.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在当前社会,我们的党、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些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十八大之后,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习总书记也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3]这说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为政清廉的重要性。苏共亡党的教训也告诉我们,腐败行为非常恶劣,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将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危害党的执政地位。究其原因,腐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和政绩观,而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当做自己升迁的“垫脚石”,从而滋生了腐败。因此,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社会形势总体上来看比较稳定,社会公众活动和谐有序,但是也仍然存在部分与社会总体状况不相协调的问题,群体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这主要与当地政府没有妥善处理群众利益诉求有关。有些领导干部不愿意做群众工作,没有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对人民的利益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置之不理,遇到群众利益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从而使群众中长期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领导干部要充分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要考虑群众的问题,心系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就需要发挥群众路线的保障作用,确保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端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实现。
1.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保障。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历史,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惜付出生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开始脱离人民群众,出现各种与社会潮流相悖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导向迷茫。因此,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尤为重要的就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助于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这一不变的真理。如果我们党8000余万党员都能够心中牢记为人民服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那么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2.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保障。2013年6月,我们党进行了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与党员干部的作风密不可分。党员工作作风端正,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实现;工作作风歪曲,党的事业也会充满曲折。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党员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不以形象工程和GDP论英雄,而是突出人民的主体性作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注重改革实效,从而依靠群众增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把群众路线的实现方法真正融入到改革中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4]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科学地制定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是我们党在37年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这同样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借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
1.站稳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习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决策。”[5]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会触及到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且在处理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深层次问题时,有时会因为立场不坚定而使改革受挫。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需求。
2.尊重群众创造,依靠群众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推进改革需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决策,而人民群众的实践就是决策产生的思想认识来源。虽然具体的改革方案是由党中央这一主体制定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听取群众建议,征求群众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的基础上,形成改革的社会推动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6]。坚持从群众中来就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对人民群众的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利益所求,从而使改革决策和措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人民群众参与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引导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决定》为改革勾画了宏伟蓝图,但是,这个蓝图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将党的改革决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从而不断推进改革的深入进行。
1.改革要落实到群众的实践中。习总书记指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自觉地汇集起群众的意志和意愿,并形成科学民主的改革决策,最终充分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积极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等方法向人民群众宣传改革决策与方案,使群众能够充分理解改革举措,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改革的热情和信心。当然,在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关系复杂、处理棘手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这些暂时出现的困难,引导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克服困难,并且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与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集中优势力量切实解决。当然,改革是否取得了实际效果,还是要通过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价。只有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来衡量改革的环节和步骤是否科学有效,我们的改革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改革红利由人民群众共享。回顾改革开放37年来的巨大成就,不难发现,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最终都是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李克强总理曾强调过:“让改革红利更多地落到百姓身上。”这就说明我们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以人为本”,不仅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不仅创造更多红利,也要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而使改革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使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温暖和实惠。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已经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一旦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的制度改革,确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和共享,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信任党、拥护党,在党的带领下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3][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4(01).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0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