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校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探索

2015-02-12 17:13秦玉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科研讨新生

秦玉国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000)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校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探索

秦玉国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000)

在高校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对学生专业兴趣的提升、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生研讨课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应把握好培养的关键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确保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新生研讨课;创新思维;教学研究

当前我国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热门专业数量中所占比例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与当前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创新力,而创新力又离不开具有创新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和探索培养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新生研讨课体系,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无疑进一步阐明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新生研讨课,为高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工科专业中如何准确把握新生研讨课的重要意义,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推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中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新生研讨课在我国高校初次尝试开设至今,以它的新鲜性、独特性、参与性、创新性等特点,在高校教学中崭露头角,深受师生的好评,为高校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生研讨课的内容和精髓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特色布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国家要想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然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在这一重要的转变过程中“人才”的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对工科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成为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作为为刚入学的新生“量身定做”的课程,就必须承担起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任务,以此激发新生创新欲望,培养新生创新意识,传授新生创新方法。在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中实施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一)促进人才培养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当前我国和其他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共同的发展趋势。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发展,在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中实施创新思维培养,有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和规划。新生在考入大学之前他们的发展和规划就是如何考入大学,但当真的进入大学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就不知道自己如何学习了。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今后面对复杂和枯燥的课程,更是一筹莫展。将工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创新思维培养融入新生研讨课中,会有力的促进大学新生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从而在初始阶段构建起一种工科专业学生特有的创新思维,从而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形成自己的规划和设计。

(二)挖掘专业兴趣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很多大学新生报考专业时没有对自己所报的专业细致了解,报专业时有的关注学校的知名度,有的关注学校所在的城市,有的关注就业前景,这样极容易造成入学后的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存在因分数不够调剂到另一个专业的现象,入学后不加强引导和疏导无疑会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甚至错误认识的现象。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素,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如果无法产生专业兴趣,会产生课程枯燥不堪、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整天想着该如何调换专业或者混日子现象。创新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新生研讨课中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方向。

(三)培养创新意识

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融入创新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个个创新案例的讲述和分析,以及来自新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让每名学生们初步意识到创新思维是工科专业必有的意识。创新意识也是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必备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应届毕业生一直是企业青睐的对象。因此,新生研讨课融入创新思维培养是不可替代的。

(四)塑造进取精神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入学后痴迷网络游戏,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后退,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大学生应具有的进取精神。通过在新生研讨课中对本专业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同学的典型经验介绍,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同学典型人物的励志故事教育。通过同龄优秀学生的成长激发进取精神,这对于哪些自卑、胸无大志、痴迷网游、不思进取等现象的同学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

(五)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由于学习环境不同、专业不同,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的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感到不适,适应力差的甚至感到吃力。通过新生研讨课,能够向学生传授新的学习方法,引导其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交流的习惯,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为今后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生研讨课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点

新生研讨课在实施过程中摆在面前最大的困难是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弊端带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已经遭到抹杀了,基础教育作为学生生涯的重要一环,虽然现在基础教育开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多些。因此依托新生研讨课加强刚入学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非常必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任课教师素质、学生主客体意识及课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正确面对这些挑战是新生研讨课创新思维培养实施的关键点。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在新生研讨课中实施创新思维培养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培养体系以及培养措施的贯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施效果高低,并且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题意识,但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停留在按部就班的讲授上,没有认真的研究教学对象,致使教与学出现很多不相适应的现象。这就促使我们在开设新生研讨课前要根据工科专业学生特点,选择既有教学水平,又有学术水平的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中国创造”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对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的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对新生研讨课实施创新思维培养重要性认识到位,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能够保证研讨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能够在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的客体,是教师教育、教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作为“客体”有的大一新生习惯于被动和接受式的学习,表现为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在新生研讨课中实施创新思维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客体”因素,既要做好对“客体”的研究分析工作,又要避免“客体”的被动缺陷。另外,学生在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选择性、创造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一种不断完善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新生研讨课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落实创新思维培养,尊重和信信任每一名学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进取意识,时刻准备改变自己;具有学习的欲望,对专业学习充满兴趣;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具有勇于实践的决心,不怕失败,不怕同学笑话。

(三)课程运行管理和后续转化问题

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高校工科专业新生研讨课是创新教育的开始,高校应探索贯穿大学四年的“风筝不断线”的培养模式,不断将新生研讨课的影响走向深入和扩大,将创新思维潜移默化的融入工科专业学生的意识中。努力探索和设计可持续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计划,发挥新生研讨课的辐射作用,将新生研讨课点燃的创新和探究之火燃烧到其他课程教学中。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师资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

三、新生研讨课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新生研讨课在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主动研究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要,设计既适合专业特色,又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从而为提高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塑造高水平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新生研讨课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问题驱动法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并将获取的信息加以提炼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对问题设计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积极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研讨课中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注意探讨的问题答案应是开放的,因为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创新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榜样引导法

榜样引导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具有很强效仿性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学习、讨论榜样们的做法,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言行,达到受教育促进步的目的。通过对本专业在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学生的选拔和事迹宣传,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榜样的现身说法的讲解,能够引导学生自觉的探索自身的特点和潜能,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同时通过一个个生动榜样的现身说法,对刚入学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是系院营造创新氛围的有效措施。

(三)视野拓展法

视野拓展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探索新东西、观察新事物、思考新方法、采取新行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实施过程重要要注意既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身心中,只有这样大脑才能真正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

(四)位置互换法

位置互换法在这里是指改变传统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和老师位置互换。课堂上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学习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己觅食,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给予肯定和加以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激发课堂的活力。这里要注意的是位置互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宏观的调控,正确的加以引导和疏导,保证课堂的质量。

(五)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新生研讨课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依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方法。正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以兴趣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任务。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能够做的更好。

综上所述,各高校应明确在新生研讨课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把握培养的关键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合力,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措施和方法,确保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依托有效的方法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思维优秀毕业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将新生研讨课的意义继续深化,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1]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2]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O5,(26).

[3]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4]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4).

[5]邹华.卢梭美育思想要点及现实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责任编辑:吕进)

G642

A

1671-752X(2015)02-0066-03

2015-02-07

秦玉国(1979-),男,山东莱州人,滨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学生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科研讨新生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重获新生 庇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