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7-00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研究”(项目编号:14CTQ0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套录编目是指编目员在编目时,对从外部数据源获取的书目数据根据本编目机构的著录、标引规则进行相应的修改(即本地化修改),使之转换为本编目机构书目数据库记录的过程。由于套录编目可以较大地提高编目质量及工作效率,因此成为数据共享大环境下的主流编目方式。我国目前西文编目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套录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和美国国会图书馆LC(Library of Congress)等机构书目数据库的源记录, [1]进行本地化修改,使之转换为本编目机构记录。不言而喻,数据源数据质量的优劣对套录编目而言至关重要,好的数据源能保证书目质量,提高编目水平。
RDA是数字环境下用于资源描述和检索的新标准。自发布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纳并采用,目前,已有十几家图书馆宣布正式实施RDA。 [2]随着国际上实施RDA进程的不断加快,RDA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愈加广泛。由于我国西文套录编目的主要数据源均来源于国外编目机构,因此,套录到的RDA书目记录也在日趋增多,对这些RDA数据采取何种策略进行本地化修改,是编目机构尤其是尚未实施RDA的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RDA套录编目策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RDA套录编目环境与美国的差异,并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RDA套录编目策略。
1 美国国会图书馆RDA套录编目策略分析
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下简称“LC”)全程参与了RDA的编制、评估、修订、测试等多项工作,并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2012年2月,LC宣布将于2013 年3月31日起全部采用RDA编目。 [3]在正式实施RDA之前,LC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组织测试、培训,到本地化规则的制定、修改。在此过程中,LC都充分考虑到了套录编目在编目实践中的重要性,均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LC在实施RDA套录编目方面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在测试环节,考虑RDA套录编目的经济性及所面临的问题
2010年6月至12月,LC联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和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LA)组织了全国性的RDA测试工作,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RDA的实用性,对RDA的修改提出建议。在测试方案中的记录创建环节,不仅为参与测试机构规定了原编共同集,还规定了套录共同集。虽然采用RDA原编记录更能体现出RDA与AACR2在创建记录过程中的各项变化和经济性差异,但考虑到实际编目工作中大量记录是在套录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RDA测试协调委员会在规定了25种原编共同集的资源之外,还给出了5种套录共同集资源,编目员可以根据本地处理套录数据的方法完成记录的创建,并比较AACR2和RDA两种不同规则完成记录所花费的时间,这为未来制定套录编目的细则提供了实践依据。
1.2全方位开展RDA培训,编制本地RDA套录编目培训资料
在RDA的编制过程中,LC就公开发布了针对测试者的培训教材,并且在RDA工具套件中共享多个示范性的“工作流程”以方便使用者在庞大的RDA中进行快速定位。在测试结束后,LC一方面继续参与开发RDA,一方面继续编写和修改培训资料。在LC宣布RDA实施切换日的同时,还公布了针对RDA的长期培训计划。2013年5月,LC发布了专门针对使用RDA进行套录编目的培训资料,内容翔实,培训系统、全面、有针对性。这对编目员进行套录编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极大促进了RDA的推广及发展。
1.3及时出台RDA本地化规则指导编目实践,使RDA更具操作性
在RDA发布后,LC将原有针对AACR2而制定的LCRI根据RDA作了修订,并更名为LC“政策声明”(Library of Congress Policy Statements,简称LCPS),对RDA中的一些可选做法作出了本地规定,同时,将LCPS纳入RDA工具套件,以便和RDA的相应规则相关联。而后又与PCC合作编目项目(Program for Cooperative Cataloging,简称PCC)合作,将LCPS更名为LC-PCC PS,将两个机构的政策合二为一,进一步推进了RDA美国本地政策的一体化。RDA规则更具灵活性,其总体思想是赋予编目员和编目机构更大的自主权。但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如果过于灵活,不仅会使工作人员无所适从,也会使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编目工作的标准化,政策声明的出台则能够在标准性和灵活性之间达到平衡,为本地编目实践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南。
1.4发布使用RDA套录编目手册,有针对性地指导编目实践
LC在2013年5月发布了使用RDA套录编目培训资料,该资料可作为LC编目员进行套录编目的实践指南,提供了RDA套录数据的接受及修改原则,并对各字段的修改作出具体规定。 [4]
1.4.1 RDA记录的识别
LC规定判断所套录的数据是否为RDA数据主要依据MARC21书目记录的两个特征:一是LDR/18字符位为“i”,二是必须有040$erda。
1.4.2本地化修改原则
LC规定对于套录到的完全级的AACR2记录(LDR/17为空或I)无需改为RDA记录,而对于次完全级AACR2记录(LDR/17为K、M、3、5、7)和编目语言非英语的AACR2记录(无论编目级别为完全级或次完全级)则需要按照RDA规则进行修改。在接受及修改套录记录时遵循“尽可能接受其他图书馆编目成果”的总原则,仅对容易引起严重误导性错误的著录和检索点进行修改。大体接受套录数据中所呈现的一切,而不必单纯苛求一致性与标准化,也不需要为了风格因素而进行修改。例如:接受记录中的大写、缩写、标识符等;接受导入记录中所呈现的字段顺序,如可重复字段(5XX、7XX、6XX字段);已经取消的做法,若不会造成信息错误(如指示符定义变更),或与RDA规则不符(如在套录RDA记录时,发现仍在使用260字段,而未使用264字段),则予以接受。
1.4.3修改方法
LC关于修改套录到的MARC21书目数据的方法可以概括为:首先是核对信息,这是修改套录数据的基本步骤,包括核对020、245、250、264、3XX、490、5XX等描述性字段的信息,以及1XX、6XX和7XX等检索字段的规范性;其次按规则添加或删除数据元素,如应添加出现在资源上却没有出现在记录上的ISBN、缺失的其他题名信息、来自资源本身但非首选信息源的并列题名、来自资源本身(不限于首选信息源)的名列首位的责任说明、1XX和7XX的$e等,应删除245字段中的“[sic]”或“[i.e.]”、245$h,删除245$c中的[et al.],取而代之以完整的信息等;最后是按规则调整数据元素的内容及顺序,如当著者超过3个以上时,应当确保第1位著者记录于100字段,若非如此,则应予以调整,又如当编目文献为不同作者的汇编作品时,不应以第1部作品的著者做100字段,而直接按顺序记录作品的题名,再如对于资源中未出现的缩写形式依资源显示形式予以展开等。
2 我国套录编目RDA化的现状和差距
在数据交换日益频繁、编目工作愈发国际化的数据共享大环境下,作为国际编目界的重要一员,我国编目界也始终密切关注着RDA的发展走向。 [3]为推动RDA在我国的研究,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RDA中文译本翻译组”经过一年多努力,于2014年4月出版了RDA中文译本,与本地化应用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培训活动也相继启动,这对我国的RDA研究工作和编目事业均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国内图书馆在RDA发布之后都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RDA业务培训交流,以提高编目人员对RDA规则的认知和掌握。但是,我国所处的编目环境与英美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新标准的启用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被接受的过程。 [5]长期以来,我国西文编目与国际较为接轨,在LC等启用RDA之前,使用的同为RDA的前身AACR2。然而,随着国际数据的RDA化,以及西文编目以套录国外数据为主的显示,决定了我们不得不思考RDA套录编目的实践策略。我国在RDA化方面与国外主要图书馆存在的差距决定了我们目前无法完全采纳LC的RDA套录编目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在RDA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同
LC是RDA的制定者之一,自始至终参与了RDA的编制、测试、修订及推广工作,在国际RDA化进程中发挥着业界引领作用。因此,LC可以说是完整掌握了RDA的思想精髓和内容结构,其对RDA的应用是水到渠成的。而我国则是RDA规则的观望者,虽然国内学者对RDA予以长期关注,但缺乏实践成果。我们目前对RDA还只停留在研究和摸索阶段,国内编目界对RDA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必将对RDA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障碍。
2.2 RDA实践积累差距较大
在RDA尚未发布之际,LC就参与组织全国性测试,测试后虽对RDA的修订提出了很多建议,但还是鼓励编目员开始使用RDA编目,直至2013年3月31日全部使用RDA,至今已有四五年时间,积累了相当数量的RDA数据,并与AACR2数据能够良好兼容,在数据库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RDA数据群。而我们目前数据库中的RDA数据全部为套录数据,且处于零散无规则状态。
2.3对RDA的学习与掌握差距较大
RDA套录编目的重要前提是编目员要掌握RDA规则,特别是了解RDA与AACR2的差异。LC编目人员始终参与RDA的编制及应用,掌握良好。作为非英语国家,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也是我国应用RDA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目前业界尚处于学习阶段,受众范围较小,且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相对简单的套录编目,在遇到RDA数据时,编目员也无法很好地理解记录形式和内容,从而影响数据质量。
2.4缺乏本地化规则的指导
任何编目规则只有经过本地化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规则指南。LC有详尽的本地化策略,其关于RDA规则在本馆的应用政策声明及时出台,内容翔实,并挂接在RDA Toolkit上供广大同行学习借鉴。随后,LCPS更名为LC-PCC PS,更体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同时,LC编制的《RDA套录编目》培训资料成为编目员进行套录编目的操作指南。我国仅有上海图书馆制定了简单的本地化规则,曾上传了200余条RDA数据,也未形成规模。没有本地化规则的指导,无论套录还是原编,在RDA环境下都将寸步难行。
2.5缺乏相关技术支撑
RDA作为编目的内容规则,其出台与修订必然导致承载内容数据格式的调整与变更,MARC21为适应RDA作出了诸多修订。因此,作为承载MARC数据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也需进行升级调整。对RDA作出的改变,我国图书馆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尚未进行相关配套升级,如264、336、337、338等体现RDA特色的字段都无法提供检索,但在套录RDA数据编目时,我们通常保留此类的显著特征,以保证今后RDA启用后,这批数据的识别及利用。因此,系统的适应性也成为RDA套录编目的一个障碍。
3 我国RDA套录编目策略及建议
3.1策略比较分析
3.1.1完全采纳
完全采纳,即对RDA套录数据全盘接受,除添加必要的本地化信息外不作任何修改,该做法简单易行,但不符合实际。这是因为RDA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推广与普及,但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做法仍然存在争议,且各编目机构的本地化规则也不尽相同,套录来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地盲目接受不能保证RDA数据的质量。因此笔者不支持此种策略。
3.1.2完全不采纳
完全不采纳,即对RDA套录数据全盘按现行的编目规则进行修改,保证本地数据标准统一,无需考虑RDA数据与原有数据的兼容问题。但是,如前所述,RDA是国际潮流,不可逆转,在我国的实施也是大势所趋。在实践中套录到的RDA书目记录日趋增多的情况下,将RDA数据全部改回AACR2数据,则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3.1.3有条件采纳
有条件采纳,即根据RDA规则,结合本地实际,按本地化操作规则对RDA数据进行修改。我国各编目机构资源规模不等、编目传统不一,对套录RDA数据的处理应尽量保持与本地化规则一脉相承。对于RDA应用无法逆转的编目潮流,笔者建议采取有条件采纳的策略,即接受RDA的典型特征,如展开缩写,记录内容、媒介、载体特征,丰富出版、发行信息等;接受RDA的优势特征,如$e、$i、264等;修改与本地化规则不符的相关规定,如检索点的数量等。
3.2 RDA套录数据的修改建议
我国目前大多数编目机构尚未编制RDA本地化规则,但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RDA套录记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操作方法也是广大一线编目员所关心的。因此,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对RDA套录数据的修改
(下转第87页)
建议供大家参考。如果套录的RDA书目数据质量上乘,编目员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稍作本地化修改即可。如果套录的RDA书目数据质量一般,编目员则可按基本核心级修改,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3.2.1 RDA记录的确认
在按规则修改数据之前,首先应确认所套录数据为RDA数据,否则是否要修改,如何修改都是空谈。关于RDA记录的确认,遵循LC关于RDA记录的识别依据即可,即RDA记录的两个显著特征。建议在目前情况下,仅对套录到的RDA记录进行修改,而对原编记录仍遵循原有编目规则。
3.2.2著录方面的修改
(1)大写。RDA1.7规定采用附录A所列的在转录或记录特定元素时适用于英语和其他所涉及语言的大写规则,同时规定了交替规则,即遵循编目机构自己的规定。交替规则使得有些机构规则照实转录,因此有的套录数据中出现了题名字母全部大写的情形。从我国编目传统及理解便利性来看,照实转录的做法有悖用户便利性的原则。因此,建议仍采用RDA附录A的规定,而非照实转录。对于套录数据中出现的全部大写或所有首字母大写的情形,建议予以修改。
(2)展开缩写。取消缩写是RDA规则的显著特征之一,体现了其“所见即所得”及方便用户理解的原则。在修改书目记录的具体操作上,应注意以下数据元素:245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如果记录中仍有“[et al.]”,应改为完整的责任说明;250字段的版本说明项,应当确保是依资源本身著录;300字段载体形态项,如果套录记录中仍有p.、ill.、col.等缩写,则应展开,相应使用pages、illustrations、color等,于未标页码的页面,使用英文“unnumbered pages”描述,不再使用方括号。
(3)出版、发行、制作等信息。RDA细化了出版、发行、制作等信息的著录。MARC21为此新增了264字段,对第2指示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来分别表示制作、出版、发行和生产信息。MARC21增加264字段的同时,并未取消260字段,对于出版信息相对简单的情形,仍可使用260字段。绝大多数RDA套录数据启用了264字段。由于本地系统局限,建议目前仍添加260字段供用户检索。对于没有启用264字段而仍用260字段的数据,也建议添加相应的264字段,为未来实施RDA后提供保障。
(4)内容、媒介及载体类型。MARC21对应RDA新增的内容类型、媒介类型、载体类型新增了336、 337、338三个字段,代替AACR2记录中245字段的$h一般资料标识,这是RDA的典型特征,应确保套录记录有这三个字段,如果没有,应予以添加并选择合适的术语。
3.2.3检索方面的修改
(1)检索点的数量及形式。本文所指检索点仅指为责任者及相关作品创建的检索点,而不包括主题检索点。RDA规定检索点的数量,可由编目员判断,但要保证第一个必须记录。建议采纳RDA该项规定,结合本机构编目传统确定其他检索点的数量,例如对于超过3个责任者的情况,可仍采用3原则,若机构人力允许,亦可规定全部创建检索点。需要注意的是,检索点必须进行规范控制,且确保为最新的规范形式。
(2)检索点的位置。RDA相较于AACR2的一些变化导致部分检索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MARC21书目记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处,需要注意:一是著者个数为3个以上时,此时应确保1XX为第1著者,其余著者如果要求记录,均需记录在7XX,如果套录记录非如此,就应予以修改;不同著者的无总题名汇编作品,应当直接按顺序记录作品的题名及责任者,为汇编中的每部作品创建规范检索点记录于700字段,如果套录记录中仍采用原有做法,即将第1部作品的著者记录于100字段,则应予以修改。
(3)关系说明语。RDA注重关系之间的说明,其中的关系可归纳为名称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家族或团体对作品的创作关系等)、名称与名称之间的关系(如个人与家族之间的隶属关系等)、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如作品之间的改编、包含关系等)。名称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在MARC21书目记录中体现在1XX和7XX的$e中,1XX字段本身反映了责任者与作品之间的创作关系,因此,$e可不添加,例如100$eauthor通常可以省略,但建议记录其他创作关系术语,如100$ecomposer等。7XX字段的$e建议不要省略,当套录记录中没有时应予以添加。名称与名称之间的关系存在于规范记录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不要求一定添加,但汇编作品建议添加,详见(4)的说明。
(4)汇编文献检索点的设置。汇编文献由于比较特殊,其检索点的设置相对复杂。特别是对于不同著者的无总题名汇编,如前所述,建议为其中的每部作品创建规范检索点,若套录数据中缺失,应予以添加。此外,体现每部作品与汇编作品包含关系的术语应予以记录,置于700$i子字段,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