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校学报研究述评*

2015-02-12 13:35
阴山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不端学报栏目

韩 芳

(包头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014年高校学报研究述评*

韩 芳

(包头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面对着高校体制改革的大潮不断向我们涌来,高校学报也面临着改不改和怎样改的问题。2014年学报同仁对高校学报的改革发展以及编辑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一些老问题,如编辑业务和能力等,也有一些新的领域,如编辑的信息意识以及女性编辑的职业倦怠现象等等。对这些相关论述进行一个综合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50篇相关论文的梳理,从四个方面进行述评,以期达到推动学报体制改革和编辑自我完善之鹄的。

2014年;高校;学报;述评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面对着高校体制改革的大潮不断向我们涌来,高校学报也面临着改不改和怎样改的问题。在连续三年对高校学报研究进行综述之后,笔者发现,关于“口号式”的高校学报改革已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专家和学者们对高校学报改革的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2014年期间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50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归纳和整理,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关于学报改革与发展

关于学报改革与发展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老”是因为从2012年开始,“高校学报体制化改革”便提上日程并开始试点,“新”是因为两年多过去了,改革似乎并未“大跃进式”的推进而是开始新的深层次的研究和理性的分析。

孙俊青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学报应该从对高校学报专业化的探索转向文献使用专业化的开拓,从对内容提供的规模化要求转向信息供应的集约化和定制化。[1]韩丽指出:目前,地方性高校学报存在平台低,主管主办单位责任不清,学术吸引力弱,稿件质量较差,发行量小等问题。今后高校学报应朝着端正编辑自身职业价值观,做好特色栏目的建设,搞好期刊的数字化方向发展。[2]高平亮指出:高校学报发展受到品牌期刊的冲击,学报各自为政,刊物内容封闭,发行量小,读者群缺失。今后高校学报应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优势学科;努力提高学报的专业化程度;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作者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3]毛红霞指出:当前数量庞大的中小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是数量多,结构散,发行量小,竞争力弱。如果转企,中小高校学报将无法生存,学术编辑人才流失,中小高校学报的特色消失殆尽。今后,高校学报要重视网络出版,要放开刊号管理,实行开门办刊,同时要改革评价机制。[4]周觅指出:高校学报提高学术质量是立身之本,提高编校质量是发展之手段,提高传播质量是存在之目的。[5]曾祥麒、周芹指出:高职学报从内刊走向公开,道路漫长;体制制约,力不从心;缺乏特色,办刊质量不高;稿源匮乏,作者队伍不强;地位尴尬,学术不端之风堪忧。高职学报今后应创新办刊机制,培养编辑队伍;更新理念,开放办刊;创设特色栏目,打造品牌;培育和发展作者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彰显学报论文价值。[6]张建国指出:高校学报对高校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应设立教育教学研究专栏,加大对教改研究的支持力度,编辑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学习,服务于教改。[7]

改革是必然的,但究竟“怎么改,改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综观2014年学报同仁对高校学报改革的探讨,我们会发现高校学报改革势在必行,但又不能“一刀切”,当下高校学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办刊质量,使学报本身更强大,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

二、关于学报特色栏目建设

特色栏目的建设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好多学报都开设“特色栏目”以吸引作者或读者的眼球,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2014年,关于特色栏目的探讨仍在继续,同仁们纷纷对特色栏目的创建提出自己的见解,大部分观点都认为特色栏目的创建要以地域文化和高校的学科建设为依托,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栏目创办之必要性

杨荣星指出:特色栏目的创办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形成优质稿源与特色栏目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填补某一学科的研究空白,有利于增强学报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学报编辑的整体素质。[8]刘祁把生态系统的概念运用到特色栏目的功能分析当中,指出:学报特色栏目的内在生态系统是指编辑、编委、栏目主持人以及作者在特色栏目创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外在生态功能首先是对教学科研的服务功能,其次是对文化的传播功能,最后是对学报的给养功能。[9]叶冰指出:特色栏目内容是学科发展和科研实力的综合反映;特色栏目设置可顺应服务学术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特色栏目可以锻炼编辑、作者、审者队伍,形成特色。[10]

(二)特色栏目之现状

陈晓姿指出:目前特色栏目发表文章的内容过于庞杂;未能发挥校内作者的投稿积极性,未能形成稳定的校外作者群;高职称、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过少,栏目吸引力、影响力不够。[11]马睿指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制约了特色栏目的建设;优质稿源的流失影响了特色栏目的建设;编审队伍的弱化限制了特色栏目的建设。[12]木星指出:目前特色栏目建设广涉博猎,杂而不专;策划不足,稿源难以为继;少有学术争鸣,多为一家之言;以外稿为主,艰难苦撑。[13]唐秋凤指出:特色栏目的稿源日渐短缺,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本地稿源竞争增加,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使校内优质稿件外流;稿件质量难以保证;栏目组稿成本上升;栏目的影响力不尽如人意。[14]文汝、米盛指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定位不准,行业性不突出;千栏一面,特色性不突出;泛泛而论,学术性不突出。[15]

(三)特色栏目创办之途径

李东辉、陈艳芬、赵佳荣指出:特色栏目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主编、栏目主持人和栏目编辑的合作机制;建立以约稿为主、约稿与自由投稿和专家荐稿相结合的组稿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凸显特色,控制好学报的刊期和文章容量。[16]禤展图指出:构建地域特色栏目应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优势;争取学校和地方政府支持;争取各级研究基金资助;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作者团队;依靠栏目主持人和审稿专家支持;打造精干的编辑队伍。[17]王兴全指出:创设的特色栏目要具有独特性;要重视对品牌栏目的宣传推介;要以品牌、名牌建设为目标,把学术质量放在首位;编辑策划要勇于创新,不断激发、调动受众对兴奋点和积极性;做好亲情服务、人性服务,培养忠诚的读者群。[18]赵颖指出:特色栏目建设应做好立足本校的专业特色栏目策划,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创建特色栏目;培养主编、编辑创建特色栏目的意识,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19]

(四)特色栏目案例分析

郭开选指出:“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栏目的内容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把“方言”和“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研究,是对“非遗”研究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把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方言研究,使方言研究更加科学化;对特色民俗文化的源流、本质及现存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建立栏目主持人和特聘编委制度,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开门办刊,刊会互动,扩展稿源。[20]黄昭艳指出:《钦州学院学报》根据实际需要,持续发展“北部湾文化研究”特色栏目,因为此栏目建设有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栏目的建设适应国家和地方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有持续发展的空间。精心组织稿源,树立精品意识,争取名人名篇的支持,开辟北部湾专题研究,整理出版《北部湾文化研究论文集》。[21]颜昌学根据几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医药”特色栏目创办的成功经验指出:要依托各自学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来建设民族医药特色栏目;选好核心作者和建立稳定的高质量论文的作者群是关键;同时,特色栏目要保持长期稳定。[22]宋官龙、闫玉玲等人指出:《石油化工》栏目本着服务与石油石化的宗旨,严把论文质量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积极宣传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3]王艳指出:《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的“维医维药”、“民族肿瘤学”两个特色栏目的设立找准定位,坚持学术为主,营造良好平台;精心策划选题,建立灵活机动的发稿机制,注重创新。逐渐取得骄人的成绩和影响。[24]

笔者以为,特色栏目的创建绝不能盲目,在设立之前一定要进行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如对稿源、作者群以及审稿人的调查等等。而且特色栏目的设立一定要依托地域文化或者当地的人文背景。如我刊的“阴山文化研究”栏目就是依托本地“阴山文化”而设立的,有比较稳定的作者群和审稿专家,并有专人负责组稿,刊发了大量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三、关于学报编辑业务

学报编辑业务是编辑最基本的职能,是编辑工作的重心,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编辑业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深化和提高等。笔者从编辑的意识与素质、反学术腐败、校对业务以及编辑与作者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编辑的意识与素质

关于高校学报编辑的意识和素质,在前几年的学术综述里,笔者都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如编辑需具备政治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主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等等。基本上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大数字已经成为了趋势,因此,笔者特意对编辑的信息意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引起同仁的重视。

在笔者2014年刊发的一篇论文中运用管理学中SWOT理论对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进行了分析,在文中指出编辑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辨识信息的能力——甄别、评价信息是否有价值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正确和高效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将信息应用于编辑出版过程的能力。[25]王咏梅指出:高校学报编辑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的期刊编辑出版是现代编辑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26]宁沈生、徐兵、李军华指出:信息意识是人们习惯性自觉,是人们主动获取、搜集、接受、整理、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的生成必须以需要为前提,需要是在人自感缺乏而引发的寻求心理平衡的状态。信息意识的生成除了要靠自我需要的内省驱动外,还需自觉的学习和培训。编辑首先要学习现代技术,其次还有传统的方式,如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培训,阅读等等。[27]陆遐指出:高校学报在编辑中基本普遍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如来稿记录电子化的普遍使用;稿件的检索网络化;审稿专家互联网式的工作形式。[28]

(二)反学术腐败

近几年来,随着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遍使用,编辑在反学术腐败的工作方面方便了不少,但同时,检测系统也有其弊端。2014年同仁们对学术不端现象以及检测系统的使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王福军、谭秀荣、冷怀明分析了常见的六种学术不端现象,指出:第一种是抄袭,分为三种,即文字抄袭、图片表格公式抄袭、引文抄袭;第二种是重复发表,三是一稿多投;四是假引;五是篡改数据;六是署名不当,表现在借名投稿、挂名投稿、贡献不足者署名、署名转让。[29]刘绍斌、李娟、吴艳指出:学术期刊应加强学术自律,恪守职业道德;加强编辑自身修炼与责任意识,严把稿件检测审查关,做到来稿必查及双向匿名审稿。[30]杨荔晴指出:学报编辑应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把初审关;遴选审稿专家,优化稿件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小同行”送审、双向匿名审稿以及回避制度;编辑要德才兼备,切实履行“守门”责任;要完善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确立编辑问责制度,建立出刊后的跟进制度,畅通举报通道;各学报之间通力协作,构建反学术不端联盟。[31]刘清海从收到的一篇可疑论文入手进行分析,指出:代写论文的特点有:论文作者数量较少,仅一二人;采编系统中所留作者信息量少;采编系统中只留手机号,其号段与作者单位所在地不符,不留固定电话;作者单位科研力量薄弱;文章中实验图片缺失,仅有数据分析;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结果显示“可能已提前检测”;稿件追踪显示:“已投编辑部次数>1”;参考文献著录一般较为规范。[32]徐玲英指出:学报编辑要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审查作者身份与来稿的关系,杜绝乱署名;审查基金项目与论文内容的一致性;通过系统查重、关键词检索杜绝抄袭剽窃;杜绝参考文献不规范现象。[33]张艳平指出:科技期刊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降低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浪费编审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4]赵晓兰指出:目前使用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存在局限性,即知网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有限性;检测出的文字复制比并不等同于抄袭度;检测系统的滞后性。[35]刘丽也对知网检测系统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指出:论文抄袭认定标准不统一;同一篇论文检测结果不同;单纯依赖检测结果决定稿件的取舍不科学;无法检测出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该系统数据库资源不全,影响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判别正常引用与抄袭。[36]陈燕、丁岚也指出了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缺陷:系统命名内容欠妥;误判公共领域内容表述;未注意不同学科特点;检测系统设计有漏洞。[37]

(三)校对业务

李海滨、陆卫平指出: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学术期刊体系不完善,高校差异,导致学报质量不一;高校考核机制,学报发展困局。高校学报编辑质量改革的具体思路是规范学报机制,把关稿件质量;设立监理部门,考核学报编校质量。[38]王露分析了稿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没有学术论文应有的语言;结构混乱;图表设计不规范;文末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合规范等。这就需要编辑在校对时,要全面的阅读文章,重点看这几个方面。[39]秦玉峰指出: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包括加工和整理两部分。加工即全面分析作者文稿的质量,并进行改正;整理是按照编辑要求统一格式等。两个程序是交织并行的。[40]吴琼、段娜指出: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编辑职业道德观有助于编辑提高编校质量。[41]

(四)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邹岚萍从出版业的一句话“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谈起,探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她指出:作者和编辑存在多种关系,即法律上的契约关系;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利益关系、多种类型的主体关系,如亲缘、业缘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平等关系以及非矛盾性对抗关系还有人际关系。作者分为民主型、强势型和放任型。编辑与作者首先应成为诤友,即良性互动中的好友;其次要同道,共同目标下的唱和;再次是伙伴,权益维护中的双赢。[42]石雪梅指出:编辑与作者对于期刊质量来说承担的作用不同,但二者都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借助博弈论,编辑对作者的监管有作用力,同时作者有反作用力。[43]付友华指出: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是实现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基础;学术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是实现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关键;学术期刊编辑的学习意识是实现与作者有效沟通的保障。[44]

四、关于学报编辑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编辑发展的重要因素。产生倦怠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2014年有的学者对女性编辑的职业倦怠进行分析,可以说是一个亮点。

姚仁斌指出:影响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性别、婚姻、学历、职称、年龄、从业时间、出版周期以及社会支持等等。编辑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兴趣,自我调节,充实自我,得到组织支持,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职业倦怠。[45]栾学东指出:编辑主观因素和组织因素都可能造成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编辑应学会自我调适,即保持积极心态、客观评价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目标。[46]吴惠娟指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职业因素、自身因素以及健康因素都会造成编辑主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47]赵晖专门研究女性编辑的工作倦怠现象,指出工作量超负荷、工作资源匮乏以及缺乏家庭支持是影响女编辑工作的社会因素。女编辑的理想人格、性别特点是其自我因素。[48]陈珺指出:预防和治疗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措施主要有:以开放的心态接收新信息,勇于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减少期刊编辑的压力;期刊编辑要提高自身自我排解的能力;加强对期刊编辑的人文主义关怀,调整编辑的心态。[49]刘玉清、张旭、王丽君追忆叶圣陶先生对编辑“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指出:编辑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缺一不可,产生兴趣与投入精力是境界提升的关键,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是快乐之源。[50]

综上所述,高校学报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不是政府朝令夕改的举措,也不是“拍脑袋”行为,它需经过长期的酝酿,有步骤、有计划地得以开展。编辑在改革的大潮中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以适应学报的改革,从而推动学报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1]孙俊青.高校学报改革方向与路径的多角度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2).

[2]韩丽.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报发展[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3]高平亮.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2).

[4]毛红霞.关于中小高校学报改革的若干思考—兼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

[5]周觅.地方高校学报改革与质量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6]曾祥麒,周芹.高职学院学报内刊发展与改革探析—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J].四川文化产业学院学报,2014,(1).

[7]张建国.高校学报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8]杨荣星.特色栏目对第三世界学报生存发展的特殊意义[J].太原大学学报,2014,(1).

[9]刘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生态系统功能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

[10]叶冰.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8).

[11]陈晓姿.试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优化与发展[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2]马睿.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与发展[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13]木星.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14]唐秋凤.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的困境及反思[J].科技与出版,2014,(1).

[15]文汝,米盛.行业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探讨[J].石油教育,2014,(1).

[16]李东辉,陈艳芬,赵佳荣.特性与规律:学报特色栏目的辩证把握[J].出版发行研究,2014,(2).

[17]禤展图.地方高校学报地域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18]王兴全.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创办的“注意力建设”[J].出版发行研究,2014,(4).

[19]赵颖.由信息不对称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之路[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0]郭开选.办好特色栏目传承地方文化——《咸阳师范学院学报》“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栏目管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1]黄昭艳.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以《钦州学院学报》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4,(6).

[22]颜昌学.民族医药特色栏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编辑学报,2014,(4).

[23]宋官龙,闫玉玲,史春巍,陈平.特色栏目为石油石化发展搭建信息服平台——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油化工》栏目为例[J].编辑学报,2014,(4).

[24]王艳.《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开设特色栏目的实践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

[25]韩芳.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的SWOT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6]王咏梅.学报编辑应强化的四种意识[J].机电兵船档案,2014,(4).

[27]宁沈生,徐兵,李军华.试论期刊编辑信息意识的生成与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

[28]陆遐.电子信息技术在学报编辑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8).

[29]王福军,谭秀荣,冷怀明.科技期刊中常见学术不端现象分析与思考[J].编辑学报,2014,(5).

[30]刘绍斌,李娟,吴艳.学术期刊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1]杨荔晴.论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2]刘清海.从来稿基本信息着手发现学术不端的线索[J].编辑学报,2014,(5).

[33]徐玲英.高校学报编辑学术不端监控路径探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4,(4).

[34]张艳平.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防范措施[J].传播与版权,2014,(5).

[35]赵晓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现状评析[J].中国出版,2014,(10).

[36]刘丽.学术期刊利用先进技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考[J].哈尔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7]陈燕.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缺陷分析[J].中国出版,2014,(8).

[38]李海滨,陆卫平.高校学报改革,从提升编校质量开始[J].出版广角,2014,(3).

[39]王露.从投稿质量看高校学报改革[J].出版广角,2014,(5).

[40]秦玉峰.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意识和能力[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41]吴琼,段娜.从编辑校对的角度分析新闻稿件中的隐性差错[J].才智,2014,(20).

[42]邹岚萍.构建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模式——从出版业一句行话谈起[J].编辑学刊,2014,(3).

[43]石雪梅.国内学术期刊质量监管的博弈分析——基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博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4).

[44]付友华.浅析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5).

[45]姚仁斌.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4.

[46]栾学东.编辑的职业倦怠及其调适[J].现代出版,2014,(2).

[47]吴惠娟.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分析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48]赵晖.女编辑的职业倦怠及其有效干预[J].出版参考,2014,(6).

[49]陈珺.期刊编辑职业倦怠问题及建议[J].新闻传播,2014,(3).

[50]刘玉清,张旭,王丽君.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探析[J].中国编辑,2014,(5).

〔责任编辑 寒水凝〕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College Journals in 2014

HAN Fa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university system reform, facing the tide of constantly coming to us, Journ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facing not to change and how to change the problem. In 2014 the journal colleagu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university journals, edit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the perfect, which has some old problems, such as the business editor and ability, there are some new areas, such as editing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female editors occupation burnout phenomenon etc.. Anyway, these related to the elabor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very necessary, according to 50 papers related to collate and review from four asp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Journal of system reform and self-improvement of editing.

2014;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journal; Review

2015-01-13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届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高校学报改革及编辑发展路径”(2013ZC20)阶段性成果。

韩芳(1981-),女,内蒙古包头人,经济学硕士,包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编辑学、政治经济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255.2

A

1004-1869(2015)02-0106-06

猜你喜欢
不端学报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