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

2015-02-12 11:57吴传清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开发区十三五经济带

吴传清

“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称为新时期三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长江经济带而言,未来一段时期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主要有:

一是加强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增强干线航运能力;改善长江支流通航条件,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流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优化港口布局,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以航运中心和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和普通铁路网、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通达国内外航空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依托沿江综合交通走廊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加强沿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沿江油气运输通道和储备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沿江管网设施。优化能源开发布局,重点加快长江上游水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快长江上游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开发,加快长江中游大型高效清洁燃煤电站建设,稳步推进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依托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大沿江化工、造纸、印染、有色金属等排污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力度,推进沿江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城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企业环保改造和环保搬迁。

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优先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满足居民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依托沿江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依托沿江旅游资源禀赋,积极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积极推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沿江特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服务业经济型城市。

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推动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引导沿海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重点推进沿江地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推进沿江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接示范区(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北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建设,推进两江新区、贵安新区、天府新区等国家新区建设,提升湘江新区发展水平,增强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三、培育发展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沿江地区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沿江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选择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开展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引导产业和城市同步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高开发区转型发展水平。

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实施“工业4.0”战略发展,促进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与高新区为载体,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突破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重点促进沿江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家电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重点包括: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若干领军企业;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布局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原始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制机制等。

积极推进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谋划重庆、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发挥上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开发区十三五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