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5-02-12 11:57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十三五机遇城镇化

孙久文

经历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以来的我国区域经济,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将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进入区域发展的新常态。

一、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十二五”后期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变化特征主要是:

第一,改革重启与市场作用的增强是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背景。“十八大”奠定了改革开放的主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改革与发展的转型,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路线。

第二,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和国际贸易恢复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背景下的中速增长期。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再追求高增长,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已经率先出现在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等地。

第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面临一定程度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这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十二五”以来出台的新规划已经进入效果显示期,这些规划的实施或将改变我国区域空间的格局。

第四,新一届中央政府逐渐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丝路经济带等成为发展的重点,强调东北和西南作为大的战略纵深区的发展问题和西北地区的发展潜力问题,提出若干战略支点建设的问题等。

第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份之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是不断缩小的,我国省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异系数呈现出“降—升—降”的特点,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再缓慢增大,再有所缩小的过程,其总的趋势是缩小的。区域发展开始出现由不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

二、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研判和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的新形势,牢牢把握区域发展蕴含的巨大机遇,妥善应对区域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要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战略、城镇化推进到战略机遇期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等五大机遇。

第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2014年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3%加快至3.7%,2015年将升至3.9%。从各个国家的预测来看,有88个国家预测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2%-5%,其中40多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在5%-8%之间,我国预计是7.1%左右,很少国家经济增长可能为负。这说明全球经济情况正在好转,复苏正在进行。这提示区域发展要有开放视野,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的机遇,利用好国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区域发展的蒸蒸日上。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情况下,诸如户籍制度、农民财产权利、生态保护管理制度等领域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增长动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新构建。“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无论是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还是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推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都是“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背景。

第四,城镇化战略快速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发布,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已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推进,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了条件;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突破,以及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为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在城镇化方面的改革探索,为创新体制机制积累了经验。

第五,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工作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区域问题大量存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始终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工作重点。具体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地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三、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区域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主要有全球经济再平衡、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等四大挑战。

第一,全球经济再平衡倒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虽然全球经济在复苏,但主要经济体和地区之间存在重要差异,全球经济增长不均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会明显地放缓。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在力求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金融发展等挑战。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挑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畏艰难地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近年来各地“用工荒”已渐成常态,劳动力无限供给、依靠“人口红利”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增速在人口大国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也是区域发展中地方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

第三,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主要依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第四,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破除,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在某些地区却在强化,成了突出的二元结构矛盾,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各大中城市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本地户籍的农业人口,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是由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消除城市二元结构,就是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紧围绕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设区模式等,推动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面临新形势,既有全面发展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区域发展必须利用好国内外环境,克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

猜你喜欢
十三五机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