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楚源 王小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思考
杜楚源 王小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高等院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蓝本和依据。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重要群体。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凝练出“敬业勤奋、平等仁爱、有为创新”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探索并提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抓手、以临床实践为载体、以健康职业心理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1]。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同时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2],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价值观方面呈现多元化,因此凝练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积极探索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 凝练和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医学专业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医学领域乃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医生的重要任务,医生所面临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好的医生既要具有高超医术,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服务的艺术。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和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2 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价值观是“一个持久的信念,认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对个人或社会而言,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更可取”[3]。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内涵,指引着社会大众的行为方向,是国家和社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频繁,海纳百川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和思想潮流,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而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在发生变化[4]。医学生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主力军,这一群体价值观的偏离必将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健康需求,因此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2 医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医患关系大背景下医学生价值取向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哈尔滨、温岭弑医案等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对医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行为选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上海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50名医学生进行了思想现状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
首先,从专业思想稳定性看,88%的被调研医学生继续将医学专业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医患关系紧张对于医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习观和医疗行为取向上。一方面促进了医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紧迫感和主观动机。另一方面,加深了医学生对患者的不信任感和对医学行业的不安全感。从远期效应来看,导致了临床专业学科选择的不平衡性和未来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倾向性。
其次,从专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医患关系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68%的被调研医学生明确表示不建议亲戚的小孩学习医学。32%的被调研学生表示会客观分析行业的利弊,由小孩自己做出选择。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也有所减弱,更多医学生将医生看做是谋生的职业,而不是成就人生的事业。优秀医学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医学学科发展,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而演化为医患矛盾的更深层次原因。
2.2 医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当代医学发展的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乃仁术,这是医学起源的初衷,但是随着医学学科的突飞猛进,技术更为精湛,设备更为精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却在不断拉大,医学的物化现象日趋严重。虽然从20世纪开始,医学模式的发展强调生物、医学、社会的三位一体,但在实践中却并未能真正贯彻。同时医疗行为的被动市场化更导致了医学与人文之间差距拉大,出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导致了医学领域价值观的功利性趋向日渐严重。
从内容角度看,这一现象映射在医学教育中,是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轻人文素质的培养。多年来医学院校独立办学,建立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5],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开刀匠”,却忽略了生物医学的伦理、社会和审美价值;成就了一批职业医生,但少了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医学大家。
从培养途径看,目前对于医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探讨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较为普遍的是集中在操作层面,围绕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设置相关课程。对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涵界定到践行过程均缺乏宏观的设计和落实。
3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3.1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基本内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全社会需要遵守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了界定,是不同层面核心价值观的总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这一总纲引领下,针对医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所界定的各种价值问题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群体中的特殊体现,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医学栋梁之才[6]。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激励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也决定了医学生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未来医学领域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环境。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成长成才的愿望迫切,但同时以“90后”为主体的医学生们理想信念薄弱,价值取向的从众性和多元化明显。针对医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凝练出“敬业勤奋、平等仁爱、有为创新”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业勤奋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医生都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医学生处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阶段,勤奋耕耘才能够在医学道路上有所收获。敬业是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敬业体现的是医生的责任感,是医学生在未来从医道路上所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之一。
平等仁爱是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说:“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医生,面对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的病患,都应该一视同仁,以解决病痛为唯一目标,从而真正体现“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文情怀内涵。创新有为是医学生成长过程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对于疾病所知至今仍非常局限,只有不断勇攀科学高峰,才能将新的医疗技术成果服务于病人,为病人解除病痛。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够大胆创新,突破人类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盲区,不断创造和发明,引领医学领域的发展步伐。
以敬业勤奋为基础,培育平等仁爱的人文情怀,坚定创新有为的信念,三者相辅相成,引领医学人才的成长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医学生教育的重要职责。
3.2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3.2.1 以临床实践阶段为重要途径,积极培育敬业勤奋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学生有别于文理科大学生的一个特殊学习过程。进入临床阶段,医学生角色变换,更能体会到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这一过程是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环节。在方法上,一是要注重价值观理念的具象化,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凸显。一方面,带教老师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体现出的价值观理念将影响到医学生。因此,需要认真选拔带教老师人选,抓好教师队伍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另一方面,德技双馨的医学大家是医学生仰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在临床实践阶段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查房等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领略大家风范。二是要注重价值观培养的实践性,要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医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强化对价值观的认同感,并逐渐内化到个人行为中,从而达到“知”“行”统一[7]。
3.2.2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抓手,积极培育平等仁爱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20世纪初,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现代医学模式要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倡医生眼中要有“人”。近年来,医学学科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属性大放异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医学对人性关怀的社会属性。培养平等仁爱的核心价值观,首先从人文素质教育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①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从救死扶伤的医生天职角度,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尊重人格的尊严[8]。②要拓宽渠道,创新人文知识传授体系和形式。既要有面向医学生的系统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又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隐性课程价值,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讲座,搭建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平台来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9],提高医学生软实力。③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展现人文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富有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氛围[10]。
3.2.3 以职业心理教育为保障,积极培育创新有为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90后”的医学生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处于信息接收的最前沿。同时,青年人正处于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职业认知度还不够成熟,在目前医患关系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更容易受到不同声音的影响。因此要加强职业心理教育,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一方面要多角度观察,多途径了解医学生职业心理现状,有针对性的加强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医患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学会辩证看待医患关系,领悟医生职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在职业道路上要敢于担当,积极进取,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引下,从一切为了病人的角度出发,寻求突破,才能够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在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
医学生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凝练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实践途径,培养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医学合格人才,是新时期医学院校肩负的重要使命,这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6(10):11-12.
[2]刘登科.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初探[J].医学与社会, 2011,24(8):102-104.
[3]金世洋,齐玉龙.医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46-47.
[4]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48(10):8-11.
[5]孙英梅,岩磊,张甦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卫生软科学,2002,16(4):42-43.
[6]鄢新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路径选择[J]. 2013,461(8):75-76.
[7]封丹珺,唐晓红,娄凤兰.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6):6-8.
[8]贺兰英.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调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2(1):30-33.
[9]王芳芳,尚鹏,苏晓琳.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25(11):88-90.
[10]谢丽琴,张静平,张侠.现代医学教育中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7,22(10):79-80.
Concise and Thinking on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Du Chuyuan et al
Affiliated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put forward in the 15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has formed the foundation of the value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medical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people, are the main target of this type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w core value for medical students, including "dedication, diligence, equality, charity, and innovation",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model of the core valu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combin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收稿日期(2015-06-12;编辑张翔王洁)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DOI:10.13723/j.yxysh.2015.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