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交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

2015-02-12 09:33王玉鹏孟献丽
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实力全球化民族

王玉鹏,孟献丽

(1.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进程,它受到政治与经济两种影响的合力推动。……从整体上讲,全球化正在使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发生巨变。”[1]36“全球化可能(但不必然)不只是一个经济陷阱和政治陷阱,而且还可能是一个文化陷阱!”[2]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而是以各种不同方式交往、互动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往与文化冲突不断唤醒了各个民族的文化自我意识与文化“软实力”意识,文化软实力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往的产物。因此,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往,才得以有可能,并切实可行。

1 文化交往与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发生学考察

“经济全球化不仅没有牵引出全球性的同质文化,反而对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紧张关系有所激发。”[3]

由此,全球化中的“文化争端”与“文化冲突”不断加剧。正如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伊德所说:“文化成为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的舞台。文化远非阿波罗般温婉文雅的平静王国,而更像一个各种力量抗衡、争夺的战场。”[4]xiii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也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世界政治正在步入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个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将不再主要是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化方面的差异将成为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5]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加剧,民族文化发展的命运与前途,民族文化的选择与整合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与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6]

文化的作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问题不断凸显。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7]15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8]341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9]26因此,当今时代,“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0]752。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1]30

文化的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安全、文化冲突、文化争端等问题纷至沓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维护文化安全、化解文化冲突、解决文化争端,提高自身文化竞争力,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10]75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既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唯一的办法是积极应对,大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文化竞争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日益被提上日程,并大力开展起来。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S·Nye)在1989年撰写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率先提出的。约瑟夫·奈指出,“我对探究文化和观念影响权力的方式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用以指一种常常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太多情况下被忽略的吸引力……软权力(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标)吸引民众,而不是迫使他们改变。确立预期的能力往往与无形的权力资源相关,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12]6并且,他认为,“一国的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在对他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它的政治价值观(当它在国内外遵循这些价值观时发挥作用)以及它的对外政策(在他人认为这些政策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时发挥作用)”[13]120。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强调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他者来达到想要的目的,可谓是不战而胜。因此,世界各国都希望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是文化软实力不可逃避的时代背景。文化交往与文化冲突不断唤醒了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自我意识与文化“软实力”意识。通过分析文化软实力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而提出来的,是世界各国文化交往的必然产物。

2 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交往中生成和发展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交往范畴。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文化交往,只有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立足于文化交往,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才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2.1 文化交往是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机制

文化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交往的结构与形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约瑟夫·奈指出,“文化从来都不是静止的,不同文化以不同方式相互影响”[13]120。交往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一个文化交往的问题。文化交往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和智慧。因此,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能离开文化交往来实现。王沪宁认为,“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14]。文化软实力只有在文化传播中才能彰显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交往中生成的。

2.2 文化交往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现实途径

文化交往是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式,也是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交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便无从谈起。邓小平曾经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15]90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任何民族的文化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交往,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更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6]35。文化交往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使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世界的文化,避免了民族文化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域都必须单独进行;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陷入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17]559-560如果离开了文化交往,民族文化只会没落,甚至消亡。只有通过文化交往才能化解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争端”“文化冲突”,增强“文化安全”,缩小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巨大差异;只有在文化交往中才能推动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碰撞,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互补、选择与进化,进而实现文化更新升级与整合创新,凝聚和提升文化软实力。

3 在加强文化交往中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交往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文化交往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与互补提供了平台,提升了文化的生命力,为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文化交往,以文化交往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

3.1 文化交往必须构建平等的文化交往主体和合理的文化交往模式

在文化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主谁次、谁优谁劣、谁先进谁落后之分。交往双方是互为主体、互相平等的。文化交往主体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在比较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然而,当今国际上文化交往主体还不平等,文化交往模式还不够合理,这些都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很大阻力。为了使文化交往持续进行下去,文化交往的主体必须是平等的,文化交往的模式必须是合理的,必须尊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共融共生与和谐;否则,主体不平等、交往方式不合理,文化交往就容易出现冲突甚至断裂,实现不了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在平等主体合理交往的基础上,文化交往才能实现相互尊重与借鉴,平等对话与交流,既竞争又合作,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和谐相处,提升文化软实力。

3.2 文化交往必须打造“一体两翼”的文化交往格局

文化交往要立足于全球化,坚持“一体两翼”的文化交往发展道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体,以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文化为两翼,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要注重对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实现这三种文化之间的彼此互动和相互促进,以此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首先,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体。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主次不分、一概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文化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其次,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即消极适应甚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从根本上否定民族文化的思想倾向。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在文化交往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

再次,注重对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自我封闭、盲目自大。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坚决反对闭关自守的文化封闭主义和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18]706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洋为中用。

因此,实现“一体两翼”的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文化交往格局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只有坚持“一体两翼”的文化交往格局,才能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交往,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3.3 改革文化交往方式,提高文化交往能力

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交往方式的改革,采用先进的文化交往手段,探索新的文化交往途径,从而提高文化交往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首先,深化文化交往方式改革。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提高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适应文化交往的需要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特别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充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改造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传播模式,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不断深化文化交往方式的改革,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文化交往方式,从而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依托。

其次,采用先进的文化交往手段。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先进的文化交往手段。约瑟夫·奈提出,“该国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因而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影响力”[12]153。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要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现代传媒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吸引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我们既要继续发挥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传统纸质媒介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和网络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的强大文化传播作用,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资源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文化的传播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再次,探索新的文化交往途径。立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树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我意识与全球意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6]。同时,文化交往还要了解全球文化市场,适应全球文化市场,积极开拓全球文化市场,着力加强文化外交,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塑造“文化中国”的新形象。

结语

文化软实力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往的产物。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交往中生成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不能离开文化交往来实现。文化交往是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路径。为此,我们必须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往出发,通过构建平等的文化交往主体和合理的文化交往模式,深化文化交往方式改革,探索新的文化交往途径,以“一体两翼”文化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万俊人.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读书,2000(12).

[3]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利益矛盾的展示过程[J].哲学研究,2001(1).

[4]Edward W.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M].Vintage Books.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Inc.New York.1994.

[5]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J].Foreign Affairs;Summer 1993.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1-26.

[7]沈壮海.软文化 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4]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实力全球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实力抢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多元民族
全球化陷阱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